徵文:寶劍鋒從磨礪出

夕陽西下,墟里上孤煙,仰看南飛雁,一種涼意頓上心頭,莫非只是嘆天氣好涼個秋?芳草綠黏天一角,落花紅沁水三弓,便縱是良辰好景虛設,更與何人同?有的是“少小離家”,即使沒有“老大回”,也有無限淒迷的百尺遊絲千里夢。久久,當我獨處,思緒翩遷,念的是哪夜月圓,舉家團圓;念的是那時無憂無慮,終日於溫暖的避風港灣;然此時卻遠離家,奈得住相思,守得住寂寞,意念著堅持,何為其然也?需記,久避於溫室的花朵抵不住風雨的吹打,久停於避風港灣的船永不能揚帆遠航。由此感知:

是蚌,當經痛苦的煎熬,孕育出一顆燦爛的珍珠;

是鐵,當投入熾熱的火海,鍛造出一把鋒利的劍;

是石,當面對波浪的沖打,將自己磨得稜角分明。

物如此,人亦然。夢運需要苦難的打磨,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打磨”,鐵柱終會磨成針,耐得住之人方為笑到最後的閃光者。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的成長需要磨鍊。

歷經磨鍊,方能突顯勇敢。花兒如此美麗,再美再艷,依然抵不住那秋風蕭瑟,抵不住朝來寒雨晚來風,春紅謝匆匆,但剩下的不只是滿懷愁緒,還有經歷過風雨後的勇敢。完美的跳躍,華麗的轉身,似精靈般舞於平衡木之上。萬千努力,終於可送一隻滿載夢想的熱氣球飛向蔚藍的天空,越高越高,“砰”的一聲,夢想碎了一地璀璨。跌落於平衡木之下,悲痛,難過,害怕,是怎樣的洶湧而來,只有桑蘭知道。“生活就是這樣,哭哭啼啼不如笑著面對。”微博上桑蘭敲擊著樂觀。浮生若夢,變化無常,故事已冷,唯有今人在,今人還在,勢必要有一種百折不撓的勇氣來勇敢面對。哀她的磨難,嘆她的勇敢,桑蘭終令世人少了哀婉多了一份敬畏。

歷經磨難,鍛造堅強意志。“他是一個生命的奇蹟,在漫長的輪椅生涯中至強至尊;他是一座文學的高峰,其想像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當代精神的高度;他又是一種千萬人心痛的溫暖,讓我們在瞬息中觸摸永恆,在微粒中進入廣遠,在艱難和痛苦中卻打心眼裡寬厚的微笑。”他,就是中國殘疾會作家協會副主席——史鐵生。從20歲癱瘓,尿毒症,有多少苦,不堪言,但他仍調侃著“職業是生病”,能堅持著寫作。一周三次的透析,腫脹了動脈和靜脈,但他仍堅持著完成了著作《我與地壇》。當歡笑淡成沉默,當現實變成殘酷,他走進夢想的腳步依舊堅定執著;當笑顏流失在心的沙漠,當霜雪冰封了親情承諾,他無奈的心中,卻依舊碧綠鮮活。既已失去,便拿起紙筆,做一隻撲向火的飛蛾鏇出美麗的流蘇,書寫自己的偉大傳奇。無論什麼也打敗不了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拼搏。。

歷經磨難,才能獲得成功。當中國的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摘下時,舉國歡呼。憑藉著一部濃含鄉土風情的《紅高粱》,莫言打敗村上春樹,讓中國人揚眉吐氣了一回。少小輟學放牛,挖膠萊河,夜睡地窖,方懂了什麼叫人間之苦之難,方懂了。該如何去拼去博。雖世殊事異,所以拼搏,其致一也,莫不是曉得苦為何物,又怎能去奮鬥認定的幸福。莫傷昨夜又東風,莫嘆世事艱,感從莫言起,我們不得不感嘆莫不是他經歷過磨難,又怎會知道有美好的生活需為之奮鬥,又是什麼給他以寫作的靈感?由此得知,要從磨難中平復干戈,懷揣夢想,才能走成功。將焦點移近,“80”“90”的我們,從未體味過什麼是甜,什麼是苦,什麼是痛,於是,一有大風大浪隨即檣傾楫摧,離家出走,跳樓自殺者甚有之。容不得大海有一點小波小浪,又怎會見大海的波瀾壯闊?沒有一個不屈的靈魂,歪歪斜斜的身影又怎奈秋風蕭瑟的晚來風急。

孟子早就有言:“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故知每次磨難都是上天恩賜的“寶藏”。“有風自起浪,無潮水自平。”只有敢於面對磨難的人生,才算是真的強者;只有敢於正視人生的磨難,才能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