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課外閱讀經歷作文1000字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回想起我自己的讀書經歷,還要從小時候說起。我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傳統而貧窮。學齡前接觸的書籍只能是當姐姐寫作業的時候,我倚在旁邊偷偷地觀看,或是打開姐姐的書包,拿出一兩本書來翻看裡面的圖畫。有時候自己就在想:書這東西可是真有魔力,能讓姐姐這么痴痴地看啊、讀啊、寫啊、算啊的,有朝一日我也要像姐姐那樣好好地學習,看看這裡面到底有什麼奧妙。

上國小之後,我在校學習一直都挺努力的,成績也總是名列前茅。但那時的我根本就沒有課外書。那時我倒是經常看報,因為家裡的牆壁每年都要用舊報紙糊過。我買的第一本書是一本小人書,那是上國小四年級時我在開原新華書店購買的,花了一毛多錢。記得那是一個冬天,我來回一共走了三個多小時的路(那是我第一次獨自上開原,邊走邊問),回來時天都快黑了。雖然爸爸狠狠地批評了我一頓,但畢竟沒有打我;只要不把我買的“寶貝”撕掉,就是挨頓打我也願意!

上高中之後,自己能控制的錢漸漸多了起來,我就寧可省下幾頓飯錢也要買上幾本書看。雖然人有時候是瘦了許多,可是內心卻逐漸充實起來。“書非借不能讀也”,後來我就花了十五元錢在新華書店辦了一個借書證,有空就去那裡的圖書館借書看,像《子夜》、《茶館》、《閱微草堂筆記》《三個火槍手》、《在人間》、《我的大學》、《歐也妮·葛朗台》、《雙城記》等名著都是我在圖書館讀的。到高三下學期,我迷上了古典詩詞。那段日子,我是既看書又寫作,還給自己起了一個筆名叫林夕,夢想著有一天能成為一個作家、詩人),現在想起來,雖然那些書的內容也沒記住多少,對現在的工作幫助也不大,又耽誤了不少學習時間,但至少那段時間我過得很充實,因為除了學業以外,我至少還有很多回憶。

剛當老師時,其實我挺失落。因為與大學失之交臂,感覺沒有顏面再見“江東父老”,我就遠走他鄉地來到了楊木中學。我是個閒不住的人,沒事就到學校圖書室找書看。我接觸的第一本教育書籍是魏書生老師的《班主任工作一百例》,之後看的也是班級管理方面的書居多。參加工作的頭兩年,我讀書的時候比較多,後來上了初三,就基本上不讀書了。

從20xx年寒假起,我又開始了如饑似渴的讀書生活,相比上高中時的讀書用功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兩年,也許是因為做了校長的緣故吧,我感覺我生活中的困惑和工作中的困惑越來越多,有工作上的急躁,也有內心的浮躁。我真的需要精神上的洗禮、思想上的修煉和業務能力的提高,所以,我選擇了讀書,和好書做朋友,和名師大家做交流。

我讀書的習慣是邊讀書,邊做筆記。我記書的綱目,記書的要點,記所有我感興趣的東西,哪怕是隻言片語,我也不會吝惜筆墨。我和自己約定的讀書時間是平均每天不少於兩小時,至今我仍然堅持著。習慣這東西真的挺有魔力,如果一天不看書,你仿佛就像缺點什麼或是欠人點什麼似的,讓你不得不找機會把缺失的讀書時間找回來。

我不但讀書,也時常寫作。因為當你讀書時,有些好的詞句、好的思想、好的理論、成功的做法或是好的案例一定會讓你浮想聯翩,一定會和你的現實生活和實際工作有一種啟迪,有一種激盪,有一種震撼。其實,這就是一種“學思結合”的境界。當我心中有了思考或感悟,我就會隨筆記下來,哪怕是隻言片語,然後再積腋成裘,整理成一篇篇千字左右的短文。文筆不一定很流暢,境界不一定很高遠,只要是自己思考的結晶,那便會成為你心靈成長的軌跡。

近一年以來,我鮮有“寤寐思服,輾轉反側”的時候。倒不是因為業務能力有了多大的提高,而是因為我的內心沉靜了——心態決定狀態。就像孟子所說的一樣,“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還有什麼值得擔心和憂慮的呢?正所謂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讀書真好。讀書不但可以增長你的知識,增長你的見識,提高你的業務能力,而且還可以豐盈你的心靈,厚重你的人格,提高你的品德修養。讀書是一種聖潔的精神洗禮,一種虔誠的靈魂反省。讀書是一種艱苦的思想修煉,一種崇高的生命追求。

所以,我要寄語我的教育界同仁們:如果你以前沒有讀書,那么就從現在起開始閱讀吧,因為讀書可以讓你走進新的教育境界,讓你嘗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甘飴;如果你已經在讀書,那么就請你堅持閱讀下去,因為讀書可以使你“從心所欲,不逾矩”,伴你度過一個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