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何園作文

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揚州何園作文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喔!

篇一:何園之行(一)

以前經常吟詠李白的詩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心想那裡一定是個很美的地方。早就聽說揚州園林最有特色,當真正踏上這片土地的時候,便深深地迷戀上了這個溫柔之鄉。而後又幾下揚州。

我曾經三次造訪位於揚州市古運河畔的徐凝門路77號的何園,在第三次去時,與二弟振方住在何園裡。

何園是揚州較為晚出的園林,建於光緒九年,是道台何芷舠歸隱揚洲後,購吳氏明末"片石山房"舊址的基礎上建成的,何芷舠在官場失意,胸懷抑鬱,想學陶淵明《歸去來辭》中"倚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在自家園林的山水之間吐一吐胸中的悶氣,故將這座園林取名為"寄嘯山莊"。

何園占地面積為1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7000多平方米,廳堂98間。何園的正門藏於偏僻小巷,多少顯示出園主人為人低調,不願露富的心理,而高聳的圍牆,卻至少暗示了它的存在。

園林之妙在於借,這是中國園林常用的造園手法。可是當我們來到何園時,發現這裡民宅林立,遠處無山,近處無水。可見這裡造園是多么的艱難,整個何園要想在江南園林中獨樹一幟,只有充分顯示自己的特色。

走進何園的東門,首先看到的是何園的後花園。後花園分為東、西兩部分,穿過"寄嘯山莊"的圓洞門,就是東園。呈現在眼前的是牡丹廳,迎面山牆上嵌有"風吹牡丹"的磚雕。揚州是八大雕刻之鄉,磚雕是其中的一種,這幅磚雕上牡丹枝葉的形狀有正有反,花紋有疏有密,鳳凰栩栩如生,刀工明快,線條流暢,整幅畫面造型豐滿,層次分明,錯落有致,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磚雕工藝品。

在船廳後側風火牆上緊貼牆壁上堆疊著長達60餘米的貼壁假山,皆太湖石鋪就,緊貼牆面,又高過牆頭,山林延北壁蜿蜒西去,折向東壁,再西折北,僅將牆外諸多民宅遮掩,上有盤山蹬道,下有空谷相遇,水繞山谷,山上有月亭。過月亭可登上復道迴廊,形成全園上下主體交通。據考證,貼壁假山出自名家之手,他通過有限表現無限,通過局部表現整體,他將山置入封火牆上,使之渾然一體,給人以樓牆均建於山上之感。如果把封火牆比作一張宣紙,那么眼前的貼壁假山就是剛畫好的山水畫。拐彎處還給人以悠遠的感覺,水居的意境,令人無限遐想。

何園的貼壁假山,最能體現揚州的疊石藝術。其拼疊手法十分簡練,並運用揚派擅長的挑、飄手法使山更具動勢,以局部代整體,有限喻無限。例如,將山石直接入牆,是疊石藝術中以少勝多的範例;其造型嚴謹到增一石嫌多、減一石則少的地步,說明製作藝術上的爐火純青。貼壁山周圍遍布筍石棕櫚,山野氣息令人心曠神怡。

園林一般都強調有山有水,而何園是旱園無山無水。旱園常用的作法是挖一水塘,點綴些山石,沾點水氣而已。而構園者從一開始就另闢蹊徑,從東門進園時先見輔景,南面是牡丹芍藥圃,北面湖石貼壁山林。貼壁山林前是一彎曲水,湖石如峭壁,葛藤倒掛,池內碧水中游魚怡然,更有樓台山色倩影映水,你會不自覺地嘆道:"真是活了!"。就在如此水景之西有一敞廳,名船廳。形狀如船,此時人們仿佛已到湖邊。該廳飛檐卷角,四面迴廊,設磚花座欄,下壘白凡石,種玉帶圍腰。

東園的所有建築中,最為精緻的要數船廳了,整座廳似船形,正廳兩旁抱柱上有一對楹聯"月做主人梅做客,花為四壁船為家"。當你看到這幅對聯後或許已忘卻這是一個陸上園林,仿佛漫步在湖濱,坐在船內盪槳。

船廳前面的地坪石板路,代表上船時候的跳板,船廳的布局為四面均等,四平八穩。船廳前側的地坪用瓦片和鵝卵石鋪成水波粼粼形狀,讓整個船廳好似一條行馳在水面上的大船。船廳的西側,是鵝卵石鋪成的九鹿圖,九頭栩栩如生的鹿代表著古代的最高俸祿。

篇二:何園之行(二)

我們不得不讚嘆構園者在東園的山水樓閣中,居然能使"無水而有水意,無山卻有山情"。船與園主人的一生都有非常密切的聯繫,園主人何芷舠,是安徽望江縣人,望江縣三面臨水,一面負山。世代親近的就是江中船。他在官任上特別是任漢黃德道台兼任江漢關監督時,又幾乎天天與過往的商船打交道,所以他辭官來到揚州後,在自己的家園中建造這艘旱船。

船廳原名"桴海軒"取自孔子坐牛車周遊列國,推行自己的主張時說過:"道不行,吾將桴于海",以此命名可謂意味深長。船廳四面為通透玻璃鑲嵌的花窗,給人以"人在廳上坐,景自四邊來"的意境。

船廳內有老人品茶細茗,悠然自得,閒適人生,讓我等俗人望之神往,更讓人心思清靜,思古憂情。

何園是住宅園林,住宅區主要是由一媧面積160平方米的煦春堂和兩座七開間的玉繡樓組成。煦春堂(溫暖春天的意思)是主人會客的地方,是一座單檐歇山頂建築,此廳極富層次,中間三間略高,兩旁兩間略低,形成中高邊低的兩個層次。而從下部看,中間三間向前伸出兩米,旁邊兩間自然置於後部,立面上又形成中前邊後的兩個層次。大廳分為正廳和耳廳,是目前揚州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楠木廳,其氣勢壯觀,用料渾厚。廳內廳外裝飾極其富麗,外檐柱之間鑲嵌大型木雕月牙門13個,雕刻冰紋如意圖案,雀替是牡丹花的花籃,屋內窗隔全部使用梅花,冰紋鑲嵌而成,象徵著主人對如意、美好、吉祥、高貴生活的嚮往。正廳大門兩側融合了西方建築手法,選用整塊4平方米大9毫米厚的玻璃鑲成窗,是從法國進口的,採光效果極好。時期,西邊窗上的玻璃曾被紅衛兵用步槍射擊過,但只留下了彈頭大的圓孔,整面玻璃幾乎無損。透過玻璃,窗外疊石假山、芭蕉、修竹一覽無餘。廳內條案置鐘乳石,兩側東為花瓶,西為大理石插屏鏡,以"東瓶西鏡"喻平安清靜。

楠木廳東有兩座大型牡丹池,何園的主要花卉就是牡丹。每年五月,賞牡丹是當地一件樂事。姚黃、趙粉、狀元紅、夜光白等名目繁多的牡丹爭奇鬥妍,引來蜂飛蝶舞滿園春色。何園的牡丹分為八大色系,九類花型,五百多個品種。

何園後人中科院院士、工程物理學家王承書,小的時候母親帶她回娘家省親,玉繡樓有專門留給她們的套房。還是小姑娘的她,自由地玩耍於這裡的山水亭台樓閣之中,何園的文化氛圍深深地影響著她。多年後,當她執意放棄美國的已有基業和優裕生活,戰勝重重險阻回到新?國,中國科學界添了一位女傑,為我國第一顆核子彈爆炸成功做出卓越的貢獻。

玉繡樓是主人合家居住的地方,其建築也是何園最具特色的,是最值得參觀和探討的景觀之一,可以說,它是一百多年前中國私家住宅建築中新潮與傳統兩種觀念、東方與西方兩種文化交流、碰撞、兼收並蓄、推陳出新的標本。

一百餘年前,何家的老少主人們,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園居空間裡一幕幕演繹他們的人生故事。

在何園的蝴蝶廳後面,是何園的招待所。我與振方想在何園裡住幾日,在北門的服務處辦理住宿手續,我問:園內的玉繡樓能不能住,服務員說可以住,於是,交完押金便在看園大爺引領下,穿過長長的火巷,圓月門額上四個字:"寄嘯山莊"四個字。又拐過幾處長廊,便到了玉繡樓的北樓,上到二樓右邊第一間。看園大爺叮囑:我們這裡是文物單位,一定要注意防火,不能吸菸呀。

進到房間一看,房間很長,中間有推拉門隔斷,可以隔成套間,隔拉門很厚重,拉出來是很費力的,左面牆壁是100多年歷史精美異常的壁爐,壁爐系西方風格,上鑲玻璃,爐口黃色圖案彩釉瓷磚也是進口的,整體裝飾華美,木材精緻考究。牆體很厚,窗台既矮又小巧,可以坐在上面看外面樹影婆娑、小雨瀝瀝。往裡走到頭有一門,通到另一個長廊,在長廊上看到屋後是一個小院,種著兩棵玉蘭樹,高高的白牆上開有上下共八個各式透窗,每個透窗都對著樓上下的房門,從透窗可看到西園的水心亭等景色,由於當年何家小姐不能見外客,就是在這裡看戲聽曲的。

篇三:何園之行(三)

看著鮮艷奪目的牡丹,耳畔如同響起崑曲《牡丹亭》里杜麗娘唱出了"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的詞句,確是曲景交融。崑曲的許多劇目和內容都和園林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詞曲曾經取材於園林,也曾吟唱於園林,與園林有一種天然的契合。崑曲與園林水乳交融,相依相存,成為園林文化的延續和衍化,與園林藝術共具幽雅、細膩、抒情、婉約的藝術風格。而要真正品賞園林,又當是蕉窗聽雨般的情致,而人文化的蕉窗聽雨情致,便是有著同樣意味的崑曲了。"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

在楠木廳後面有兩進具有異國風格的雙層樓房,叫玉繡樓。共28間中西合碧,新穎別致。這裡曾是小姐閨房(閨:上圓下方的小門),是園主人女兒居住的地方。在封建社會,小姐是不可以輕易與人見面的,因此園主人派"重兵"把守,客人也不敢越雷池半步。

玉繡樓因為是內眷居住的地方,傭人只能走兩側的火巷而不能上階梯,樓上東西兩側的走廊地板上留有六個周邊用木條圍成井欄桿形狀的直徑38公分上下相通的井型圓孔,這些圓孔是當年老園主在世時,讓人由樓下向樓上遞送食物和飯菜時使用的。大概那時規矩很大,做粗活的傭人是不能輕易到上房來的,更不能上樓。足不出戶的小姐用餐時,樓上傭人用"吊籃"將飯菜物件提上來。這也好像高級監獄,被軟禁起來一樣,不過這裡卻是錦衣玉食的園林生活。

於此相仿的是曲阜孔府的內眷樓院,也是壁壘森嚴,挑水夫不能進院,院牆壁有內外相通的石槽,只能將水倒入石槽,水通過石槽流入院內的水缸。

據說在古代,未出嫁的小姐是不能外出的,但玉繡樓的後院外就是西園的水心亭,家人宴請賓客有戲班唱戲時,小姐雖然不能外出觀看,但是站在繡樓的樓廊上可以透過牆上的花窗看到後花園內的演出和景色。窗為畫框景為畫,在此可體現出其造園的精妙之處。

玉繡樓的建築是前後並列的兩座磚木結構二層住宅樓,採用中國傳統的串樓理念,四周以廊道連線成一體圍成院落,從任何一個門出入,都可以沿著走廊轉一個圈子回到原處。樓的上下兩層為一字排開的房間,每排兩套,以三門為一套,每套各為左右兩間,中門為樓梯間,每間又採用推拉門隔斷的形式構成套間,這種房屋布局和戶型結構,不同程度的吸收了西洋建築的某些表現手法,而與中國住宅中的廳廂結構不同,因而被家人稱作"洋房"。此外,在體現住宅建築功能和滿足人性化需求方面,也有一些值得稱道的細節,如在房間布置壁爐、地面台基設通風孔、地下建有近兩米高的透氣層等,都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取暖保溫、通風透氣、除濕乾燥的作用。

玉繡樓因為院中種有兩株廣玉蘭和一株繡球而得名。玉繡樓前現存的這棵高大偉岸的廣玉蘭已有一百二十的樹齡,幾與該物種入華的歷史相同。它樹姿端整,濃蔭如蓋,每年春夏,與院中的那株同享百齡、枝繁葉茂的繡球,停雲滾雪、淨吐芳華,香氣馥郁,引來蝶飛蜂鳴,使一院光景更生動了。院裡花叢中有一口井,有石砌小道相通,是當時傭人取水的地方。

玉繡樓的北樓為園主人及長子的書房和臥室,南樓為小姐和次子的書房和臥室,家族等級觀念便由此體現,主人的臥室裝修極為考究,引進了歐式的壁爐瓷磚,日式的拉門,並且還擺設有留聲機及電風扇,可見當時園主人的"與時俱進"的思想。小姐的臥室則擁有更多的歐州風格,鐵藝的床,及牆上的油畫極其體現了當時社會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歷史背景。

在過去像這樣的私家園林,一般百姓是不能隨便探訪的。據何家後人何祚興回憶,昔日有資格敲門遊園的,大都是有社會地位的鄉紳階層。這么美的園林只給少數人提供精神享受,實在是物質的極大浪費。

何園在管理上,前幾年一直是以園養園,所有應算文物的東西都在使用或租賃著,其實越用越好,放著倒容易壞。這可能是另類的保護文物方法。

庭院深深,深幾許,出玉繡樓南面沿復道迴廊向東是騎馬樓,騎馬樓也是二層樓房,是何園的客房。陸游在《臨安春雨初霽》詩中道:"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滿巷明朝賣杏花。"騎馬意味著異鄉和征途,從建築的外型上看,一條巷道居中,兩樓中間相連,對稱跨座兩邊,酷似馬鞍形狀。當年國畫大師黃賓虹就曾經住在這裡,度過了讓他一生念念難忘的一段客居時光。故事的淵源還要從黃賓虹與何園主人何芷舠的交往說起,黃賓虹二十歲初到揚州,受到何芷舠的熱情接待與器重。三十年後,已經蜚聲畫壇的大師又成了何芷舠的孫子何適齋父女畫家的提攜人。騎馬樓從外面看上去四平八穩,仿佛一覽無餘,走進去才發現它的右邊樓里藏著三進院落,廳堂深奧,廊道迂迴,如入迷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