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我的苦與樂

我的苦與樂_600字

我的一生中,經歷過痛苦,也享受到過快樂。練跳大繩雖然辛苦,但給我帶來了很多快樂。一次,我們學校排練節目:花樣跳大繩。這個節目準備參加縣級比賽。我很幸運被學校選上了,可是我總是跳不好,心想:這是很光榮的事,不能辜負老師和同學對我的期望,一定要練好。晚上,我利用業餘時間練習,我讓爸爸媽媽幫我搖繩。一開始,我總是跳不好,不是繩子纏腳,就是沒跳過去。而且跳一會兒就累得氣喘吁吁,出了一身的汗。照這樣下去怎么能練好?嗯,我不能放棄。我在心裡一遍一遍告訴自己不能放棄。於是,我又接著跳。我逐漸從一個、兩個跳到了十個、十一個,越跳越多。此時,我已經累得不行了,有了想要放棄的念頭。媽媽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李楠,決不能放棄,加油!成功是屬於堅持不懈的人的,相信你一定能成功!”從媽媽那鼓勵的目光中,信任的話語中我找回了自信,繼續練習,耐力越來越強,也掌握了一些技巧後來竟能連續能跳一百個。我的信心越來越足,以後的每天晚上,我繼續堅持練習,只是腿特別疼,但我還是堅持著,沒有放棄。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可以連續跳3分鐘基本不失敗了。比賽時,我很輕鬆地跳繩,終於取得了好成績了。當時我十分高興,欣喜若狂地跳著。此時,回想起練習的那一段時間,仔細品味,才是最快樂的時光,就像橘子一樣,酸酸的、甜甜的,只有用心去感受,才會覺得快樂。快樂往往是從辛苦中得到的。只有你付出了,你才會感到快樂。因為有了快樂與痛苦,所以人生才變得美麗。

苦與樂

苦與樂相互矛盾,又相互聯繫。比如樂吧,紙醉金迷是一種樂,功成業就也是一種樂,前者低級庸俗,後者為人們所追求。我們所需要的苦與樂是積極向上的苦中作樂,苦中得樂,苦中享樂。

苦與樂,二者相依在一起,是對立的統一,可以相互轉化。苦是樂的源頭,樂是苦的歸結。“不經風霜苦,難得臘梅香,”成功的快樂,正是經歷艱苦奮鬥後產生的。吃得苦中苦,方能得成果。古人“頭懸樑,錐刺股,”苦則苦矣,但他們下苦功實現上進之志,本身就是一種快樂,以苦為樂,苦中求樂,其樂無窮。? 有人見苦就畏懼,這就是缺乏正確的“苦樂觀”。古代志士仁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苦樂觀是把自己的苦和樂與天下人聯繫起來,這是很了不起的,這比只為個人樂奔忙而不願為他人去吃苦的人,不知要高尚多少倍。共產主義戰士他們為祖國人民,為人類的幸福而艱苦奮鬥置個人苦樂於度外,這更是崇高的“苦樂觀”。原因就在於他們確立了共產主義的理想的世界觀。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我活著的每一天都意味著和巨大的痛苦作鬥爭。”但當他取得創作的輝煌成就後,他無比欣喜地總結道:“再沒有比戰勝種種痛苦更使人感到幸福和快樂的了。”“鋼鐵”戰士劉琦,活雷鋒張海迪,他們克服了殘疾之苦,戰勝了病魔的意志和毅力,在常人無法理解,在痛苦中作拼搏中取得驚人成就,不就充分證明了樹立革命苦樂觀的重要嗎?

作為青年學生,我們不能為個人樂而去吃苦奮鬥,克服今天學習中的許多困難,著眼點還是要學好功課,掌握本領,日後為祖國為人民全心全意服務。這就要求我們要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使自己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正確處理好苦與樂的關係。

苦,先於人民;樂,後於人民,青年朋友們,讓我們以苦為樂,甘吃大苦,力爭為全民族的富強,康樂,幸福而奉獻吧!

我的苦與樂

你知道我是誰嗎? 哈!我叫XXX。在我的記憶里,有許多苦與樂。

我有許多愛好,寫毛筆字是其中之一。我媽媽的毛筆字寫的很好,我可羨慕了!就立志要寫毛筆字,媽媽也很支持我。媽媽給我從市場買來了毛筆、墨汁、毛邊紙。硯台是家裡早有的,那個漂亮的筆掛是爸爸從古玩市場買來的!我知道買來這些東西很容易,但想練好字卻非一朝一夕之功。天天站在桌前,懸著腕,扎著馬步,一筆一筆的寫,又枯燥又累人。比如那個“少”,別看只有四筆,卻怎么也寫不好,一寫就東倒西歪的,練了半個月,漸漸的,那一豎寫得很有力,那一撇寫的很自然,規規矩矩的。爸爸媽媽都誇我寫的好。您瞧,這裡不包含了我的苦與樂嗎?!

讀書寫字雖然有趣,可是古人說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也喜歡旅遊。自從我會跑會跳,就開始旅遊了。最早的一次是萬佛湖,地方雖不遠,但那裡的湖光水色和小島落日非常美麗。在那裡,我拍了許多照片,存在我的相冊里。後來,我又去了綠色的海南、美麗的廈門和熱鬧的香港澳門。我坐過火車,坐過飛機。就拿坐飛機來說吧,那一次我聽說坐飛機高興的一蹦三尺高。到了合肥駱崗機場,啊,機場那個大呀!好多大大的飛機停在那裡。驗過登機牌,經過長長的通道,我們走進了飛機巨大的肚子裡。系好安全帶,我還激動的不行,我感覺到飛機離開地面,飛機上天了!向窗外張望,天上的雲彩可真美啊!有點像奔騰的駿馬,有的像高大的山峰,還有的什麼也不像,一團一團的堆在那,一動不動。我還發現,夕陽西下時,天上的雲彩五彩斑斕,就像《火燒雲》一樣,有檸檬黃,有橄欖綠,對這些書上描寫的色彩有了真實的體會。坐在飛機里,你才能理解“藍藍的天上白雲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香港澳門繁華擁擠的大街上玩,在美麗的亞龍灣里游,欣賞美麗的維多利亞灣的夜景,浸泡在湛藍的海水裡。每次旅遊回來,雖然很累,但也高興。

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是快樂的,學習卻是一件很苦的事情。我四歲開始學鋼琴,架手型、敲鍵盤,真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天天如此,沒有間斷。為這事兒,也沒少挨媽媽的批評。彈琴養成了我文靜、不焦躁的性格。從四歲起到現在,我拿了不少證書,也露了不少的小臉。爸爸媽媽疲倦的時候,我也可以彈些他們喜歡的曲子為他們解乏。喔,對了,爸爸喜歡的《致愛麗斯》和媽媽喜歡的《扎紅頭繩》我都彈的很好!

我十歲,成長的路還很長。我沒有爸爸媽媽那樣的人生經歷,我現在只能讀書學習彈琴和旅遊。我喜歡成長,我喜歡成長過程里的苦與樂,我希望我長大了很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