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養生養心養身養命

今天立夏。立夏節氣,還有不少,養生養心養身養命的學問。

立夏,古人稱“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的“夏”意為“大”,指春天播種的作物都直立長大了。這一天在天文曆法上,是告別春天、迎來夏日的轉折點,太陽行至黃經45°。有趣的是,立夏時天黑後觀察天空,會看到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東南——也是從正東算起45°的位置。

從立夏起,溫度顯著升高,雷雨天氣增多。 氣候學中,當日均溫穩定達到22℃以上,則視為夏季開始。 而立夏期間,只有福州南嶺一線以南真正進入夏季,東北和西北部分地區此時剛進入春季,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均溫在18~20℃上下。所以,雖然是立夏,但是除了黃河流域以南省市來說,夏季實際上還很遠,這些地區的人們還有大段的春光可以享受。

清晨,當人們迎著初夏的霞光漫步於鄉村田野、海邊沙灘時你會從這溫和的陽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深情。《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整個夏季的養生中要注重對心臟的特別養護。

我國古代會將每個節氣的物候現象,總結為三候。立夏三候為:“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就是說立夏時可聽到螻蛄在田間的鳴叫聲。可看到細長的蚯蚓掘土而出,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

立夏,是現在二十四節氣中較早確立的一個。眾所周知,我國的二十四節氣是以黃河流域中原地區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個節氣,後在戰國時代擴展為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個節氣。秦漢時期,其餘的十六個節氣陸續出現。到西漢時期,二十四節氣已全部確立。

農諺說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掛。”“立夏無雨碓頭無米。”早古代的君王們也常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江浙一帶,人們因大好的春光即將逝去,備酒食為歡,名為餞春宴。

立夏嘗新,各地吃食也各有特色。南方很多地方會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俗稱吃“立夏飯”。

上海吃“蠶豆飯”,蘇州有“立夏見三新”之諺,三新為“櫻桃、青梅、麥子”,用以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