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立夏:立夏電見

立夏見三鮮

諺語“立夏見三鮮”為嘗新之俗。時至立夏,不少當年生產的農作物,都可以採摘上市了。三鮮義有“地三鮮”、“樹三鮮”和“水三鮮”之分。地三鮮流傳較廣,只是不同地區,有不同的三鮮品種,相對常見的為莧菜、蠶豆、蒜苗。樹三鮮為櫻桃、批把、杏子,但也有的地方把梅子和香椿頭列人其中。水三鮮在不同地區也有不同的說法,主要有州魚、海獅、河豚、紹魚、黃魚、銀魚、子鱗魚等。無論如何變,鰣魚始終是水三鮮的主打品種。鰣魚每年立夏前後集群由大海口溯江而上產卵,“初夏時有,余月則無,故名鰣魚”(李時珍(本草綱目》)。鰣魚脂肪豐厚,細膩嫩滑,現在已經不多見了。

中國古來就重視立夏節氣。史載周朝時,逢立夏日,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舉行盛大的“迎夏”儀式,並指令司徒等官分赴各地,勉勵農民抓緊夏季耕作。在民問,除了嘗三鮮外,也還有許多其他的立夏風俗。有的地方時興吃霉豆腐,相傳立夏吃了霉豆腐,霉運就會從自己身上離開。也有的地方,立夏當天,家家戶戶都要吃以白米加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做成的“五色飯”,稱之為“立夏飯”。

立夏之日還有稱人習俗,吃完立夏飯,大人小孩都要雙手拉住秤鉤稱一稱體重。重了為“發福”,輕了為“消肉”。

與二十四節氣之首的立春一樣,時至立夏,一年一度的夏季也正式開始了。立夏在二十四節氣中排序第六,在每年5月的5日、6日、7日三天,以太陽到達黃經45度為準。《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禮記月令》中,則用“縷姻鳴,C繃出;王瓜生,苦菜秀”等四個生動的自然景象,對立夏進行了描述。老春初夏,夭地氣交,萬物華實。按氣候學解釋,連續五天平均氣溫高於22攝氏度,始為夏季。但我們國家幅員遼闊,南北氣候差異很大。此時南方一些地方已提前進人炎炎夏日,而北方大多數地區,則還是“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暮春季節。《易緯》另有“立夏電見”之說,只是在南方,早在二十天前,就已經出現了雷暴氣象。

有關立夏的諺語,多以立夏氣象與農業生產關係為內容。

立夏雨,漲大水。

立夏下雨,九場大水。

立夏晴,雨淋淋。

立夏日晴,必有旱情。

立夏雷,六月旱。

立夏日下雨,夏至少雨。

立夏到夏至,熱必有幕雨。

立夏後冷生風,熱必有暴雨。

立夏汗濕身,當日大雨淋。

立夏小滿青蛙叫,雨水也將到。

立夏小滿,江河水滿。

立夏見夏,立秋見秋。

立夏蛇出洞,準備快防洪。

上午立了夏,下午把扇拿。

立夏小滿,河滿缸滿。

一年四季東風雨,立夏東風晝夜晴。

立夏起北風,十口魚塘九口空。

立夏無雨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

立夏無雨三伏熱,重陽無雨一冬晴。

立夏小滿,雨水相趕。

立夏東風麥面多。

立夏北風當日雨。

立夏日鳴雷,早稻害蟲多。

立夏不熱,五穀不結。

夏前茶,夏後莢

“夏前茶,夏後莢”是典型的立夏諺語之一,前者說的是茶葉,後者說的是蠶豆。長江中下游地區,關於蠶豆,還專門有“夏前三天吃不得,夏後三天吃不及”的諺語。蠶豆別名很多,如佛豆、羅漢豆、槐豆等。後者可能與引種於淮南、淮北有關,因此也有“淮豆”一說。把蠶豆稱之為“僑豆”,另有一段來歷。相傳戚繼光抗樓時,朝廷以櫻寇首級論功行賞,因為提著首級行動不便,士兵們就到後營用俊首換蠶豆,再以蠶豆數量來領賞。這也是蠶豆被叫做“俊豆”的由來。

類似時令節氣諺語,在民間流傳有許多,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與農業生產緊密結合。這些諺語以口語化、形象化的語言,指導人們按時令按節氣進行播種、施肥、田間管理以及收割等相應農事活動。千百年來,它在不斷自我完善的同時,也為越來越多的莊稼人所接受,成為廣傳於民間的小農業百科全書。

春寒麥不收。

春天打個嘴兒,秋天少頓米兒。

春種早三天,秋收早十天。

春旱不算旱,秋旱減一半。

春天不種,秋後落空。

春爭日,夏爭時,百事宜早不宜遲。

夏旱絕種,秋旱絕糧。

夏乾谷滿倉,秋乾鼠斷糧。

夏夜亮閃閃,雨期還蠻遠。

夏夜星不閃,露水打濕腰。

夏季晴天水起泡,不泡泡越急雨起暴。

夏季池塘生腥味,二三天內必有雨。

夏季西南起烏雲,霎時就有大雨淋。

二百五成神

民間流傳的諺語,還有一個另類,它以百姓身邊瑣事為內容,或言事,或喻理,或民情.或習俗,或家長里短,或雞飛狗跳,甚至什麼意思也沒有,只是順其自然,隨口而出。這之中,“二百五成神”就是相對典型的諺語。“二百五”是一個特定辭彙,專門形容那種說清楚不清楚、說明白不明白的半糊塗之人。“二百五”能夠成神,是個意外,但也絕非不可能。“二百五成神”含義很多,也有藐視,也有不信,也有驚訝,也有羨慕。而更多的,是皆而有之。如此豐富的情感夾在一起,用簡簡單單“二百五成神”表現出來,可以說是傳神之極。所以這類諺語,雖不刻意雕琢,雖不反覆錘鍊,但由於生動.由於形象,因而一傳十,十傳百,並千百年流傳下來。

賊咬一口,入骨三分。

鑼爛了還是銅。

鏟鍋發鋸驢叫喚,聽了必教你心煩。

豬的骨頭羊的髓,黎明的磕睡雞大腿。

男人嘴大吃四方,女人嘴大吞細糧。

好漢出門問酒,弄漢出門問狗。

急貓猴性子,記起一陣子。

公雞尾巴長,婆姨比娘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