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雷鋒精神的作文:做雷鋒式的好少年

時間的車輪進入了嶄新的二十一世紀,在新世紀的第一個春天來臨之際,我們迎來了3月5日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38年前的3月5日,毛澤東同志發出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偉大號召,中華大地掀起了學習雷鋒的熱潮。今天,就讓我們再來了解了解雷鋒叔叔吧。

雷鋒叔叔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里,7歲就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兒。解放後,在黨和政府的培養下,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解放軍戰士。平時他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從平凡的小事做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此,他多次立功。雷鋒叔叔因公犧牲時,年僅22歲。雷鋒叔叔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的光輝形象和動人的事跡永遠留在世人的心中。

有一次,雷鋒因公出差,踏上了從撫順開往瀋陽的列車。上了車,他看到旅客很多,連忙把自己的座位讓給了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車員很忙,就又動手幫著掃地板,擦玻璃,收拾桌子,給旅客倒水,幫助婦女抱孩子,給老年人找座位,幫助中途下車的旅客拿東西。一些旅客不住地招呼他:“同志,看你累得滿頭大汗,快過來歇歇吧!”“我不累。”雷鋒叔叔是永遠不知道累的。

雷鋒自己十分節儉,一雙襪子補了又補還捨不得更換,卻用自己每月僅有的6元津貼為全班戰友們購買了學習書籍。他不僅自己認真學習,而且帶動戰友們學習,幫助戰友們提高思想覺悟。1960年,遼寧遭受重大水災。雷鋒悄悄給受災的戰友王大力家寄去了20元錢。在出發去災區救災時他又把100元錢以一名解放軍戰士的名義捐給抗洪救災第一線。

雷鋒叔叔走到那裡,好事做到那裡,做了好事不留名。有人說雷鋒是“傻子”,可雷鋒在日記里寫道:我活著,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人民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幫助人們克服困難,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就是我應盡的責任。

38年過去了,雷鋒精神仍令人感動,激勵著我們前進。作為新時代的少年兒童,我們應該怎樣向雷鋒叔叔學習呢?

首先,我們要學習雷鋒叔叔助人為樂的精神。每天早晨來到學校,進了教室,開窗換氣,掃地,擦黑板,抹桌子凳子。愛護公物,愛護學校一草一木。同學在生活上學習上遇到困難,都要熱心去幫助。比如同學遇到了難題,就耐心地給他講解,直到他弄懂為止;同學的鉛筆掉了或筆心斷了,沒法做作業,就借一支給他。外出乘車,主動給老人讓座。這些事情看起來雖小,卻是實實在在地學習雷鋒。

其次,我們要學習雷鋒叔叔的“釘子精神”。雷鋒叔叔當年曾說過:我們在學習上要發揚“釘子”精神。一塊好好的木板,上面一個眼也沒有,但是釘子為什麼能釘進去呢?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硬鑽進去的!咱們要學習釘子的這兩個長處:一個擠勁兒,一個是鑽勁兒。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要善於擠和善於鑽。二十一世紀的競爭更為激烈,同學們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績和更大的進步,就要從現在做起,抓緊時間學習,不讓時間白白浪費。

同學們,讓我們像雷鋒叔叔一樣,熱愛祖國,熱愛黨,努力學習,天天向上,在雷鋒精神的帶領下,善於思索,勇於實踐,敢於創新,迎著燦爛的陽光挺起胸膛,在二十一世紀的大道上,做一個雷鋒式的好少年!

雷鋒叔叔:您好!我是一名國小四年級的學生。雖然我們沒有見過面,但我永遠不會忘記您。您知道為什麼嗎?我來告訴您吧:我們班舉辦了一個“雷鋒精神永放光芒”的班會,老師發給我們每人一本書,書名叫《雷鋒精神永放光芒》。...

又到了每年的3月5日——雷鋒紀念日。這一天全國人民都會以各種各樣的方式開展學習雷鋒的活動,用實際行動緬懷雷鋒同志。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建設在社會中占據主導地位,我們的很多思想和行為變得物質化。

每年的3月5日,政府機關或企事業單位都要組織下面人上街去學雷鋒,這本是件好事情,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種值得弘揚的行為卻變成了一個無聊的形式。

雷鋒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也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他公而忘私,愛僧分明,對技術精益求精……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職。對於他的精神,毛澤東曾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在三月“學雷鋒”活動中老師為了讓我們學習雷鋒同志不怕苦不怕累,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鍛鍊學生從小養成為他人、為社會做好事的良好習慣,我們班決定帶領同學們走出校門,參與社區文明建設,用雙手美化校園周邊環境。

記得在我上國小的時候,又一件事讓我至今難以忘懷。記得那天是學雷鋒日,我和我的好朋友王俊中午被老師留下,幫老師判上午聽寫的內容,直到很晚才走。我們以飛快的速度跑回家吃飯。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大家早上好.在每一個地方,每一個角落裡的每一個人都知道一個人,知道他是一個樂於奉獻卻不求回報的人,知道他是最可愛的人,知道他的名字叫雷鋒.雖然他已經離開這個世界很久了,但是他給這個世界留下了永恆的、寶貴的東西...

三月里,大大小小的節日很多,就我所知道的而言,有植樹節,情人節,消費者節日等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雷鋒的日子。雷鋒,這個平凡的少年,這個樂於助人,捨己為人的少年,這個無私奉獻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