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第一書記民情日記

為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促進福建省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根據福建省委統一部署,20xx年4月,各省直和中央駐閩單位選派的235名駐村第一書記啟程奔赴分散於八閩大地的各省級扶貧重點村,開始了為期三年的扶貧攻堅工作。來自廈門檢驗檢疫局的潘浩同志,作為廈門局首位選派的駐村幹部,奔赴詔安縣秀篆鎮北坑村這一閩南地區最偏遠鄉村。在工作生活了兩個月,他記錄下了點滴感受……

不知不覺,我駐村已滿兩個月了。從初到農村的驚奇和新鮮,到如今更多的是淡然和篤定,苦樂之味,盡蘊其間……

駐村之苦

駐村之苦不言自喻。北坑村地處閩南地區最西北部,是福建省最偏遠和貧困的山區農村之一,全村814戶3584人,其中貧困戶達120戶647人,平均年收入僅3225元,村集體用地和村財收入常年為零。駐村後首先遇到的是飲食苦,到北坑第一天走訪一家農戶,正逢午飯時間,熱情的村民留我吃飯,這也是我第一次吃百家飯,一大鍋柴火燒的鹹乾飯配上排骨湯和炒雞蛋,本以為只是普通的午餐,但隨後連續十幾天如出一轍的白米飯、炒包菜和苦瓜湯告訴我:在村里能吃上鹹乾飯已是村民的禮遇。其次是居住苦,駐村第一晚恰逢下雨,鋪天蓋地的蚊子和白蟻蜂擁而至,即使緊閉門窗仍無濟於事,只好早早關燈上床,隨後從屋頂滴落的水滴驟然響起,抬頭一看才發現屋頂一條長長的裂縫……其次便是交通苦,當地人多稱駐點的秀篆鎮為詔安“西藏”,鎮距縣城67公里,即使在全省,距縣城如此遙遠的鄉鎮也極其少見,且其中30公里為蜿蜒險峻的盤山公路,與縣城的客運車一天僅一班,通常是到縣城辦完事後就無車回村,只能在縣城招待所住一晚,第二天方可返回。

駐村之樂

駐村之樂令人心悅。清晨進村,周圍群山雲霧繚繞、影影綽綽,說不出的仙氣飄飄、令久居城市的我立生時空穿越之感。累了,坐在田間地埂,看看遠處鬱鬱蔥蔥的群山,學習辨認各類果樹和莊稼;渴了,掬一捧甘甜的山泉水,或是隨手摘下身旁的野生枇杷或青梅,飽滿多汁的原生態水果酸甜濃郁;餓了,隨意走進一家農戶,都有可口的百家飯和自種自產的香茶等著你。更加令人感動的是當地領導對駐村幹部的關心:聽說我的房間漏水,鎮領導立刻協商調換一間條件和設施較好的房間;看到我每天來回走路六公里,老支書把家裡一輛機車借給我;為讓我吃得好些,村幹部輪流邀請我到家做客,從菜地采些新鮮蔬菜,從後院撿出幾粒平時捨不得吃的土雞蛋;為排解我生活的單調,鎮幹部主動邀請我加入他們的羽毛球、籃球和跑步的運動行列……

駐村之憂

駐村之憂在於工作之難。北坑是省級扶貧重點村,巨大的扶貧幫扶壓力遠在我意料之外:在村里我看望過一位村民因患尿毒症而喪失勞動能力,只能由84歲高齡的老母親照顧,低洼陰暗的居住地,周圍十幾戶鄰居已全部搬出,僅剩母子二人靠著每月100元的低保金相依為命,因無錢治療,按療程本應四天一次的透析只能延長到半個月一次,導致全身嚴重水腫。我還看望過一位有著58年黨齡的老黨員,下肢癱瘓十餘年,終日獨自一人待在破敗的老房子,房間裡的霉味和草藥味摻合一起,令人窒息。我看望過村主任4歲的小孫子,因患白血病,家裡把準備建房的積蓄全部取出,把賴以謀生的店面轉讓,為治病耗費20餘萬元,至今負債累累……更令人心憂的還有漫山的雜草和荒地,因地處偏遠,農產品收購商不願前來收購或故意壓低收購價,青梅、荔枝、龍眼的採摘人工費甚至高出收購價,導致村民寧願將土地荒廢也不願種植;多年為零的村財務賬戶,每年僅靠1萬元的辦公經費維持日常開銷,村兩委幹部每月僅有300元的工資,只能靠打工貼補家用,為改變鄉村面貌,年逾六旬的老支書每年都要定期上縣城向有關部門尋求資金;村希望國小至今無校門圍牆,泥土的操場坑坑窪窪,周邊污水橫流,在校的290名孩子只能在狹小的過道活動;作為詔安縣和廣東饒平縣兩條母親河的發源地,北坑村本應是一派溪水潺潺、綠水長流的田園風光,但河道中堆積成山的垃圾、隨處可見的破敗房屋、旱廁著實令人心驚。嚴峻的現實讓自己更加憂慮能為北坑村做多少事?是否能不辱駐村使命、不負組織重託,三年後能無悔而坦然地回首駐村生涯?

駐村之喜

駐村之喜在於付出之後的回報。常有人問我機關工作和農村工作的區別是什麼,個人認為:作為事業,兩種工作的本質是一致的,但其間的區別在於農村工作所付出的回報相對更為直接,也更為直觀。記得5月份第一次上縣城找有關部門爭取村衛生環境整治的資金時,心裡著實忐忑不安,當第一筆2萬元的綠化資金落實時,狂喜的我抓住領導的手久久不放,第一次出行,共帶回了9萬元的收穫。回村後的第三天,70株綠化樹就已整齊地種在道路兩旁,其中還種下了幾株我力主種植的廈門元素鳳凰樹和三角梅,以此作為廈門檢驗檢疫局在北坑三年幫扶的見證;五天之後,近100個垃圾桶就已遍布全村;一周之後,全鎮第一個垃圾填埋場建成,北坑村首次實現了垃圾轉運;十天后,原本垃圾成堆的河道和村道已煥然一新,恢復了山清水秀的面貌;半個月後,衛生環境整治示範點的道路、坪面、溝渠漿砌就已基本完成。駐村之喜還在於通過兩個月的駐村工作,加深了自己對最基層農村的切身感觸、鍛鍊了自己對艱苦孤寂生活的適應力、提升了自己對複雜問題的處理能力。

臨行前廈門局局長馬元林的囑託猶在耳邊:駐村是一項光榮而有意義的工作,你在駐村期間的工作和表現,不僅代表著個人,更代表了廈門局的形象和踐行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具體舉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駐村的經歷讓我認定:只有時刻不忘自己當初為什麼出發,堅守信念、矢志不渝,才能把新農村建設的夢想逐步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