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住戶民情日記三篇

篇一

按照縣委組織部在全縣大學生村官中開展的“踐行‘八個一’,當好‘八員’活動”要求,我把我們村東坡組卜清堂家的留守兒童申申作為我的幫扶對象。

申申今年10歲,在馬家礦國小上四年級。申申的父母離異,父親去外地打工,他只能和爺爺奶奶做伴,由於沒有人輔導學業,學習成績不是很理想。

走在方里村的鄉間小路上,呼吸著帶有泥土芬芳的新鮮空氣,心情格外開朗。和村會計卜大叔聊著聊著,就到了申申家。雖是晌午,但屋子裡陰陰沉沉的,申申就趴在昏暗的燈光下寫作業。看到我們來,申申有點害羞和緊張,我便蹲在他的小桌子前看著他寫作業,他凝視著一道數學套用題久久沒有動筆,我便問他“這道題我來給你講講,好不好?”他抬起頭欣喜地看著我點點頭。講完之後,我拿出了為申申準備好的本子、筆等文具放在了他的小桌子上,給他說,以後每周我都來給你輔導作業。他摸著嶄新的文具,開心的點點頭。和爺爺奶奶聊了會兒,奶奶就止不住地留下了眼淚說“我孫子恓惶啊!謝謝你啊,姑娘!”

離開申申家,踏在這片廣闊的土地上,我心情有些沉重同時又有些欣慰,覺得當初選擇大學生村官這條路是對的。我暗自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在學習和生活上多多關愛申申,讓他露出這個年齡段該有的燦爛笑容。

篇二

今天,並不是什麼重大節日,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周末,然而對於我所在的臨江村來說,卻是令人難忘的一天。

在這樣一個淅淅瀝瀝下著小雨的周末,留在家裡美美地睡上一覺,是多么享受的事情,可是對於望江鎮的幾十名幹部來說,卻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早上八點鐘,他們冒著雨來到了臨江村的育秧大棚。由於最近正值汛期,村民們都在堤壩上防汛抗洪,無暇顧及育秧大棚後續的蘑菇菌栽培。趙書記和吳鎮長就親自帶隊,將50000株蘑菇菌人工運送到育秧大棚內,並按照技術人員的指點,合理擺放,我也加入到了運輸的隊伍當中。聞訊趕來的村民,看到黨員幹部們整齊擺放好的蘑菇菌後,激動的說:“感謝啊,真是感謝你們啊!”忙碌了一天下來,大家都很疲倦,但卻沒有聽到抱怨的話語,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大家都露出了笑臉。

任大學生村官以來,我親眼見證著臨江村的點滴變化,從千畝良田改造到智慧型水稻催芽基地,從改建村辦公室到修建村級活動場所。望江鎮黨委班子和村“兩委”為臨江村的發展付出了太多的汗水。看著他們從春耕到秋收沒日沒夜的忙碌,看著他們為了村內建設人瘦了一圈又一圈,身為臨江村的大學生村官,我深深體會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揚長避短,經常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村情民意,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長,積極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做一名領導滿意,民眾滿意的大學生村官,無愧於新時期“大學生村官”崗位。

篇三

這是植樹節後第二天,天氣如昨日般晴朗。我去昨天的植樹點查看昨天栽植的樹木有沒有損壞,在去的路上遇到了吳書記,我們邊走邊聊就聊到了土地這個話題。

雖然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但是我沒有生長在農村,對土地的理解和感情不是那么深刻。吳書記說土地是莊稼人的命,養育了這裡的祖祖輩輩,一個人如果觸摸不到土地的脈搏,感受不到土地的呼吸,即使把他埋到土裡他也不懂土地,自然他就不珍惜和疼愛土地,同時不能更好地利用土地和發掘其潛在價值。我們現在當幹部,想帶動民眾致富,可以搞其他產業,但是最終離不開土地,運用好這片土地,才能讓大家都富裕起來。

我站在這片新植的樹旁陷入了沉思。這些小樹根植於這深厚的泥土之中會長成參天大樹,這片麥田在土地的孕育下會給我們香甜的餅子,即使他們變成冰冷的磚頭卻給了我們一個溫暖的房屋,這裡的一切都是因為有了腳下這片土地才成長、改變、成就。而土地永遠還準備著賜予我們更多更好的東西。

要想帶領民眾致富,就必須用我們勤勞的雙手去耕耘這片土地,挖掘它的價值,這也是我們利用者價值的體現。只有深愛這片土地,讀懂這片土地,利用好這片土地,才能真正體現土地的價值,讓這片土地孕育出每一個人的美好夢想。

黃土脊樑上一波波的麥綠,是美麗的景色,更是土地的饋贈,我曾想帶著夢想在這裡開花結果,卻一直忘記把它埋進土壤里,今天在這裡,我灑下的每一滴汗水,希望能回饋這片哺育著2300多人口的土地,也希望這片土地能為這裡的人們孕育出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