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日記範文:觀《攀登者》有感(1000字)

篇一

《攀登者》講述了在沒有高科技支持,沒有先進裝備護航的情況下,中國登山者們在全世界望而卻步的珠峰北坡,用血肉之軀,鋪就登頂之路,他們搭就“中國梯”,為世界打開通道,他們告訴世界,創造人類第一次,這就是攀登精神!

攀登精神是黨員幹部的靈魂。當前,我們正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最關鍵的就是要“學”在實處,還要“乾”在實處。“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初心使命”,來不得半點虛假,必須做到“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才能讓人民民眾從黨員幹部的幹事創業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攀登精神是黨員幹部的信念。正是有了這種泰“攀登精神”,才不怕山高坡陡,不懼道路崎嶇,向著既定目標勇往直前。無論在多么惡劣與被動的境遇中,中國共產黨人前進的腳步始終未曾停歇。有著悠久歷史和優良傳統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凝聚起不可阻擋的歷史洪流,*了三座大山,翻身成為了國家的主人。從此,泱泱華夏、烈烈神州,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東方。近百年來,我們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每一步發展變化,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順應人民生活的需求,讓自然與發展同步,人類與山川共榮。這走過的每一步,都是那樣的實實在在,那樣的堅持不懈。

攀登精神是黨員幹部的目標。當下,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勇敢追夢的新時代,每一位炎黃子孫都是執著的追夢人。我們,為趕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成為了新時代的見證者、開拓者、建設者而自豪。我們只有團結一致、不懈奮鬥,夢想才會照進現實,“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才會為我所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回首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xx大以來的輝煌成就,讓國人振奮,讓世人矚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是如此的鏗鏘;放眼未來,以十九大為新的起點,新時代的巨輪正劈波斬浪、揚帆遠航。

望魏巍泰山,聽松濤澎湃。在民族復興的路上,我們都是扛著重擔的“登山者”。此刻,怎不心潮起伏?面對祖國的發展,人民的希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虛度韶光,還有什麼理由不像泰山挑夫那樣去奮鬥呢?“一步踩不實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只要是對人民有益的事情,就要立即“乾”,腳踏實地地“乾”,持之以恆地“乾”!新時代東風勁吹,登山者豈敢懈怠?讓我們飽蘸追夢的激情,做一名新時代的“挑山工”,實實在在地“走”,走出人民幸福的大道;勤勤懇懇地“挑”,挑起民族復興之重任!

篇二

“也許你窮盡一生都不會攀登到珠峰山頂,但你心裡一定要有一座山。那座山不一定要珠峰那么高,但會讓你永遠有一個奮鬥的目標”——題記(摘自電影《攀登者》)

《攀登者》是根據真實歷史改編的一部電影。1960年,3名中國登山者首次從最艱難、最危險的北坡登上了世界的珠穆朗瑪峰。然而,由於某些客觀因素,這個“首次”攀登的記錄沒有被國際社會認可。15年後,1975年,9名中國登山者再次從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以中國人的行動成果,向全世界宣布:中國人做到了西方人認定做不到的事情!

電影《攀登者》中有一段描寫1960年中國登山者在北坡8000米以上的某個路段,靠搭人梯登上懸崖的過程。因為搭人梯不能穿布滿釘子的登山靴,所有攀登者就只能光腳踩在同伴的肩背。最終導致攀登者因凍傷失去了十個腳趾和半個腳掌。這是一個真實的細節,這位攀登者名叫屈銀華。在觀影過程中,我發現他無論身處何處都得拄著根拐杖,經常站不穩。這樣一位為了攀登夢而毫不退縮,鼎力前行的追夢人,可想也是激勵了許多像我們這樣的年輕人,還有一句讓我印象頗深的,一位攀登隊隊長說的話:“攀登對於那些無知的人來說,是地獄,但對於我們這幫人來說,是夢寐以求的天堂”。它同時也在證明梵谷的一句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過路的人只看到煙。”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了:在追夢的途中,你得接受他人的偏見,甚至是冷嘲熱諷。

影片中,攀登隊在向珠穆朗瑪峰進發的時候,也遭受了許許多多災難性的困難:暴風雪,雪崩,冰裂……每一個都足以致命,前前後後將近犧牲或嚴重受傷十餘人,攀登隊前隊長甚至為了保存完整的錄像證明,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換攝像機的存在,儘管如此,中國登山隊仍然繼續完成祖國任務,在物資短缺,視窗期為時不多的情況下,中國登山隊不斷地創造奇蹟,不但成功登頂,還準確測量出了珠峰高度,也是中國高度!這告訴我們:遠大的目標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堅定不移的信念,就算命運不公!

很多人都一直有個疑惑,登山對於那時的中國有什麼特別的意義?我說,跟祖國的聲譽有直接的關係,也就是說,中國的聲譽都背負在中國登山隊身上了,為什麼呢?珠峰不僅僅是一座山那么簡單,它關係到領土歸屬、國家的國際形象,更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攀登精神的體現。據我所知,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中國與尼泊爾發生了一次爭奪戰,對象是珠穆朗瑪峰,尼泊爾一直不承認珠峰是兩國的國界,找了很多的藉口,其中一條就是既然珠峰北側是中國的領土,那你中國人怎么不登上去留下證據,而尼泊爾人已經衝刺了南坡登上了珠峰,因此登上珠峰成為了國家的政治任務,這已經不是單純的登山運動,而是為了宣示國家的主權,保衛領土重要事件。為了能夠登上珠峰,中國組建了自己的登山隊。歷時兩個多月的艱難險阻終於把國旗插在了地球的點,這一幕不僅展示了中國人堅強不屈的精神,更加維護了整個國家的威嚴!這向我們傳遞的,是要捍衛祖國,捍衛領土的鬥志與信念,為了這片領土,我們要把它看得比生命還要重要!

《攀登者》恰逢祖國成立70周年慶典,它不僅回顧了祖國這70年來走過的一些心路歷程,更是寄託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現在看來,攀登者攀登的不是珠穆朗瑪峰,而是在一步一步向中國在世界的新高度砥礪前行!

篇三

國慶假期前的最後一天,天悅影城,幾經換票改票,誤打誤撞走進了《攀登者》的放映廳。

後來才知道我是何其幸運!能在這樣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裡,先睹為快。

影片來得始料未及,與之邂逅時也開演過半。前序的鋪墊都省了,撞入眼球的,是風暴!攜石裹雪的超大風暴,被風暴強行扯開的鋼釘,以及裹挾在狂風暴雪中看不清的飄忽忽一團人影……人們的千般預案萬般籌備,在無情的自然界面前,竟一擊即破!

影片以近乎殘酷的寫實手法高度還原了1975年珠峰攀登者們的險境與喘息,讓人心頭一震。

鏡頭靜止,轉向皚皚雪原,一座座雪峰林立如柱,浩瀚的雪白不見一粒塵埃,美得令人震撼又窒息。人在其中,真是滄海之一粟!迷途,坍塌,隊員搜救,恐怕只有當事人才能品味其中的喜悲!

上世紀70年代是和平的,戰火的硝煙已退,國家間轉入微妙的較量,為國爭光使命之艱巨,等同於捍衛疆土。70年代也是相對落後的,科技尚不發達,通訊尚不便捷,戰勝殘酷自然所主要依靠的,還是攀登者們的血肉之軀!

中流砥柱方五洲,年輕隊長李國梁,氣象工作者徐纓……他們是珠峰的攀登者,更是背負著國家使命的人。他們既是偉大的人也是普通人。珠峰的風雪,見證了他們青春的奮鬥,也見證了他們再平凡不過的喜怒哀樂,離合悲歡。他們個性分明,卻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隨時準備為國家的榮譽赴死。不畏現實,在殘酷的自然中堅持著不屈的鬥爭……

李國梁死了。年輕的隊長在生命最後一刻,把攝像機交給戰友,自己割斷繩索墜下懸崖,讓其他戰友生還。

徐纓死了。如果她明哲保身聽從上級指示,如果她沒有自作主張登上雪峰……她是為自己的決定而死的。但是,沒有這個決定就沒有方五洲登頂的成功!只記得她嘴角沾滿血污,臉上的笑卻還燦若春花……這一刻,她完成了生命中最偉大的任務。

和平時代的人如何去談民族精神?去談愛國信仰?當個人生命與國家榮譽同時擺在眼前,如何抉擇……看得見的對手易打敗,內心的敵人難降伏。為國家榮譽赴死,是一句平時誰都喊得出的口號,而緊要關頭能選擇捨棄自我為國捐軀的……唯英雄爾。

攀登者,他們的功績不亞於血灑疆場的勇士。

影片尾聲,字幕打出一段史料:197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世界提供了一個數據,珠穆朗瑪峰高度為8848.13米。這個數據不就是當年我在地理課本學過的那個數據嗎!……無憂無慮的少年,輕描淡寫的數字,如何明白它的分量之重?如今才懂得它所仰賴的,是多少攀登者冰冷卻無悔的屍骨……

新中國成立今已70周年,電影事業也經歷了漫長的發展與等待,如今中國終於交出了震撼人心的冒險類大片。它不是科幻的童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史詩。

而歷史,遠比電影更加殘酷……

祖國70歲生日,是一座里程碑,未來仍任重而道遠。

攀登者的精神,將永遠縱貫在祖國源遠不息的血脈中,無止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