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群教育民情日記【3篇】

篇一

星期六晴

在我們長久的期盼中,昨夜終於下了一場久違的好雨!

今天早晨起來,已是雨過天睛,塵埃在無聲的春雨中褪得乾乾淨淨,田野里滿眼翠綠,清新的空氣、和煦的陽光,青草的芳香,和著田間地頭農村漢子耕牛的吆喝聲,展現出一幅歡快美麗的春耕生產水墨畫。

我和董乾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以及相關工作人員,一大早就出發來到普弄——我的民情掛鈎聯繫點開展“四群”教育工作。

從八里坪到普弄的路段正在鋪彈石,路上隔一段距離就堆放著些砂石,坑坑窪窪,車子行進起來顛顛簸簸,速度很慢。路過者挖村委會時,我們又專程到興隆寨去看望了上訪老人張貴蘭。所以到普弄時已是中午時分,村委會支書吳遠斌、主任王昌福等村幹部早就在村委會門前迎候了。

普弄村委會地處中越邊境,距越南僅4公里,國境線長13.7公里。村委會共有26個村小組,971戶,4074人;有10個黨支部,79名正式黨員;土地種植面積3708畝,主產玉米、稻穀,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資源匱乏,經濟文化發展較為滯後的邊境村委會。普弄村委會是我們政法委的扶貧掛鈎點,對這些基本情況我最為熟悉,也就不需要他們一一介紹。因此一到村子我們就直奔主題——到農戶家走訪。路上,村支書吳遠斌向我們介紹村裡的新情況:“芶書記,感謝這些年來上級領導對我們村的關心,近年來我們村的發展變化喜人。20xx年我們村種植洋芋300畝,糧食總產量1052噸,種植烤菸250畝、木漆1500畝,出欄肥豬4700餘頭、肉牛343頭、肉羊355頭,出售家畜12688頭、肉類480噸,人均純收入達1700元。目前,23個村小組已經開展了整村推進工作,人民民眾正投工投勞,全力投入本村基礎設施建設,但還需要上級部門和領導繼續給予關心和幫助。呵呵……”

我微笑著回答道:“今天我們來,目的就是要和大家一道共謀我們普弄村發展的良策,共商普弄村快發展、富生活的大計。”

我們首先走訪的是徐德武家。

徐德武家地處普弄街中心地段,他們家的磚混樓房算是普弄街數一數二的大樓房了。臨街的一面他們開了一個百貨超市,雖然規模不算大,但農村需要的商品這裡一應俱全。我們一行人來到他家時,徐德武不在家,徐德武的老伴熱情地將我們迎進裡屋。進到裡屋院子時,只見寬敞的院子一角停放著一輛卡車,我問她:“你們家還有一輛車子啊!”她自豪地說“有2輛呢!有1輛徐德武開出去運貨去了。”

“家裡有多少人啊?”我問。

“現在就3個人,我們兩口子,還有1個老人。3個娃娃都出去了,大女兒大專畢業後考取了富寧縣的公務員,在那邊工作了,老二兒子大學學的是機械工程,大學畢業後先是在外地一家大公司打工,但還沒做到一年,公司因他患有B肝病,將他辭退了。他回到雲南後本想考我們這邊的公務員,但又擔心患B肝人家不要,現在還在昆明,一直找不到固定的工作,生活仍要我們接濟。老三兒子在昆明上藝術學院,學畫畫,一年要好多的學費啊。我們兩口子整天在家裡苦,就是為了孩子讀書成器,我們都是沒有文化的人,就希望孩子能多學一點知識,所以再苦再累也要撐著……”徐德武老伴敘說著家裡的情況,看得出來,她有些激動。“還好現在黨的政策好,農民種田有補貼,看病有合作醫療,年滿60歲還發放養老金。大量的資金投向農村,農業基礎設施不斷改善,農民在外面就業的門路也多了,農民的收入大大增加了,要是在從前,我們根本不可能供得起3個孩子讀書,黨和政府對我們這么好,苦點累點我們也很知足。呵呵……”說到這裡,這位農村婦女爽朗地笑起來。

“在農村,能培養出3個大學生,真不容易!說明你們一家都很勤勞!”我讚嘆道。

“現在政策這么好,不勤勤懇懇地搞好生產,對不住黨、對不住國家,也對不住你們這些領導的關心啊!”這位沒文化的農婦覺悟還蠻高的嘛。

從徐德武家出來,我們一行人在村幹部的帶領下,又來到普弄上村原村小組組長鄔成鋒家。鄔成鋒和他媳婦駕著農耕機剛從地里回來,見我們來到他家門口,趕緊從屋裡端出凳子讓我們坐,並招呼著讓他媳婦燒水泡茶。

鄔成鋒是個木匠,除了做農活,他還常常給附近村寨的人打門窗、家具或者參加建築隊給人蓋房子。

“有越南人請你做嗎?”我看著他們家簇新錚亮的水泥樓房,聽說那做工精細的門窗和家具全都是他自己做的,就好奇地問。

“有呀。但不算太多,做過幾樁生意了。”鄔成鋒小有得意地說。

普弄這兒離越南近,常有越南邊民過來互市。為搞活邊民市場,最近縣裡規劃在這兒重新修建一個較寬闊的小集市,改變以路為市、道路擁擠堵塞的現狀。

“大家對修建小集貿市場有什麼意見?”我問。

鄔成鋒笑著回答說:“這可是個大好事啊!國家出錢幫我們修路修市場,村民們切切實實地得到了實惠,道路交通越來越方便,市場越來越熱鬧,來我們普弄趕街的人多了,我們就能多賺錢了嘛。”

“但我們也有顧慮,可千萬別像前些年修建的水池,把錢花了,卻沒有真正起到效果。如果是那樣,我們農民的地就白白地徵用了!”鄔成鋒話鋒一轉,談起了村裡的人畜飲水工程問題。原來,幾年前,為解決人畜飲水問題,縣裡為普弄修建了3個水池,水源的水是很豐富的,如果水池能正常蓄水,完全能夠保證全村人畜飲水的供給。但因3個水池有2個只能“裝太陽”,一滴水也蓄不住,“我們自己買了水錶安裝起來後,那水錶就從來沒有走動過。”因此並未能解決民眾人畜飲水的問題。在修建水池時,民眾曾投工投勞並多多少少籌集過一些資金,水池修建起來後卻沒有發揮一點效用,民眾對此意見很大。

我聽了鄔成鋒和村幹部的介紹後,心情變得凝重起來。我立即讓村幹部帶我們去視察那3個水池。看到那2個占地近幾百平米的乾枯的水池,水卻嘩嘩地流在了外面,我心裡十分沉痛,這是國家花了多少錢建起來的啊,卻一點作用也沒起!“你們要儘快想辦法解決,找專家來看看,能修補的要儘量修補,減少損失,並讓民眾能夠方便地飲用到水!”鎮黨委書記王世民和鎮長鬍世勝當場表示,將儘快尋找技術人員進行勘查修補,切實解決普弄村人畜飲水的問題。

時間過得真快,太陽快要下山了,我們也啟程返回了,一路上,我的心情卻平靜不下來。是啊,國家政策是越來越好了,但要將好的政策徹底地貫徹落實,還需要我們一個個普通領導幹部付出更多艱辛的努力和智慧啊!

篇二

今天去ⅹⅹ村進行“四群”教育幹部直接聯繫民眾工作,由於時間還稍微充裕,早早的我打電話給了ⅹⅹ村委會的農戶ⅹⅹⅹ家,詢問沒有什麼特殊事情了,我才叫他在家裡等著我。9點10分,到達了村上,村委會書記就帶著我去我掛鈎聯繫的農戶ⅹⅹ家中。 房子是很小的土牆房,大概有70平方米的樣子,梁單牆,房內房外沒有水泥地板。家中的女主人很熱情的接待了我們,說明來意之後。女主人很高興,一直在說也不會說什麼,說不好叫我們不要介意,看得出來這家的女主人很淳樸。經過一番的詢問之後,詳細的了解到,家庭成員四人,她丈夫常年在外地打工,大兒子現在在ⅹⅹ讀大學,二兒子在市ⅹⅹ中學就讀高中,家裡的經濟負擔很重,種地也沒有什麼收入,丈夫就一年四季大部分時間都在外務工貼補家用。這些年基本上也沒有購置什麼家用電器,新衣服什麼的,所有的錢都基本上都是給兩個兒子上學用了。不但如此,還借了大量的外債,只能等著以後孩子工作了,慢慢的賠了。擔憂的是二兒子上大學了,實在是供不起,經濟負擔太重了。之後,我說:“沒有關係,在堅持堅持,真的考上了,也要盡力供,現在可以申請助學貸款的,也沒有利息,申請程式也簡單。等到了大學裡面,學校裡面還有很多勤工儉學的事可

以做,就能減輕你們負擔了。”聽完我的話後,女主人也很高興,信心也更足了。 通過對該農戶情況的進一步了解之後,我自己掏出200元錢,拿給女主人說:“孩子上學要錢,一點心意,那去給孩子買幾本書,錢雖少,但也是我的一小點心意。” 通過住村聯戶中的所見所聞,使我感受到了自己能力的有限,農村經濟發展確實是任重道遠!如果大學裡沒有勤工儉學這個項目,這個家庭至少要有一個孩子面臨輟學的危險,真希望這樣關係民生的好政策在多一點,畢竟教育才是祖國未來的希望! 我認為,民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保持民眾路線不動搖,撲下身子為民眾利益,幸福。在新時代的民眾工作,必須採用堅定的立場,民眾,始終把民眾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為人“憑良心辦實事,應變每一個做好事解難事,保持不懈。考慮到寬大國民的根本利益,在這個階段的共同利益的不同人群和特別利益,並確保全部國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加強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和信心,實踐正確的權利觀,地位觀,價值觀;滿頭腦的人,視為黨和國家事業無私奉獻;能遭遇各種環境和風險的考驗,在面對艱巨困苦永不屈服儘管逆轉,勇往直前的在新時代的民眾工作,必須堅固

建立民眾觀點,正確的人的態度,保持尊重民眾的思想,情緒上貼近民眾,依附民眾工作,負責黨和國民負責統一,把自己的心和靈魂為宗旨服務人們關心民眾生產生活的實際工作中去。在平時的工作中,想民眾之所想,急民眾,努力為民眾,多辦實事,辦好事,讓人們更實惠,更感興趣。 只有建立民眾觀點,採用堅定的立場上的民眾,加強黨員幹部貫徹民眾路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推動中國特點社會主義巨大事業,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供給了根本保障。

篇三

20xx年7月11日一大早,彝良縣人民法院六個庭室的15位幹警在文副院長的帶領下冒著大雨驅車前往扶貧點—牛街鎮南廠村開展“四群”教育活動。

法院幹警與南廠村的村幹部取得聯繫,通知南廠村各個社的一共16位村民在村委會召開民情懇談會。會上村民們暢所欲言,與幹警一起交談,傾訴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諮詢鄰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糾紛。法院幹警對村民們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困難,能解決的及時答覆,不能答覆的告訴他們會匯總他們的問題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這次懇談會取得了村民的信任與認同。

法院幹警帶來了一些大米慰問、看望南廠村家庭困難的民眾。雖然,我們帶去的東西不多,但是村民們卻是滿心的知足和感謝。有一位拿到大米的村民,滿眼淚花,嘴裡不斷地說著感謝的話語。我被這個場景深深感動,想到“其實他們想要的並不多”。

根據一些村民反映的問題,我們採取到現場實地走訪,觀看了解情況。比如,駱昌娣反映他家及周邊兩家鄰居的房子,都已經開裂無法居住。文副院長就帶著法院幹警前往駱昌娣家了解情況,通過到村民家走訪,更真實、直觀地了解村民的困難和生活境況。

一天的工作結束,天已經漸漸黑了下來。這次我們的工作任務完成了,但大家都知道“四群”教育活動才剛剛開始,還有很多工作等著我們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