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惠聚民情日記範文三篇

篇一

駐村已經近4個月了,工作中的點點滴滴使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農民的質樸和純真,他們對這片土地的熱愛,無時不刻觸動著我的內心。

記得第一次入戶走訪到退休老師吐爾孫家中時,當我用並不熟練的維語和他交流時,他臉上露出了驚訝的表情,接著就豎起了大拇指,連聲說:“這個姑娘亞克西,工作隊都這樣真是太好了。”之後的幾個月,他每次見到我都會和身邊的村民介紹並誇獎我,說我維語說得好。我心中感動不已,淳樸的村民們內心是如此輕易就被打動,只因幾句共同語言,我們的距離就這樣被拉近了。

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也許只是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句關心的話語,甚至一個表情,都能深深觸動我們的心。忘不了,黃昏散步時村民們用漢語與我們熱情的打招呼;忘不了年邁的維吾爾族大媽一瘸一拐的追出幾十米遠只是為了送給我們一捧成熟的桑子;忘不了一大清早四老人員阿布都熱依木老人趕來村委會邀請我們去家裡摘杏子;忘不了村民阿布都賽買提得知自己可以享受國家富民安居補貼時臉上洋溢的喜悅之情。這一樁樁一件件,無不體現村民們淳樸善良的本質和對現在美好生活的珍惜。

駐村生活雖然辛苦但也有很多樂趣,村民們的心是質樸的,我相信只要我們用真心必然能換來他們的真情,只要我們付出了真心,也一定能取得他們的信任和依賴。

篇二

今天是穆斯林民眾的傳統節日肉孜節,牧業村到處洋溢著歡樂祥和的氣氛。點滴歡樂匯聚的喜慶海洋中,無盡的溫情在一幕幕上演……

溫情第一幕:村民們精心準備的“禮物”

肉孜節來臨之際,我們與村民互相串門拜年,我送你糖果、糕點、麵粉、清油,你送我牛奶、油香、麻花、饊子。傍晚,圍坐在餐桌前,吃著村民們親手做的麻花、油香,看著遠道而來的家人,讓我們感受到這個肉孜節真的很溫情。

溫情第二幕:當肉孜節遇上星期一,他們選擇了參加升國旗儀式

今天清晨,家住小西溝的63歲老黨員柯德艾力庫斯別克早早起床,趕到15公里外的村委會參加升國旗儀式。他說:“今天是肉孜節,又恰逢是星期一,別的都可以不參加,但決不能不參加升國旗儀式。沒有偉大的黨和國家,哪有我們今天美好的生活,我們哪能過上如此歡樂祥和的節日?升國旗儀式是一個培養大家愛國主義情懷的機會,希望大家能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收穫更多自己關於國家、民族的認識,愛祖國、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自覺維護民族團結。”

老人的這番話讓我們備受感動,但更令人欣慰的是像老人一樣的村民大有人在,今天參加升國旗儀式的人數並沒有因為肉孜節而減少,反而更多。

溫情第三幕:這個肉孜節,村里下起了“紅包雨”

懷揣著對老黨員和困難民眾的關愛之情,經大家商議,決定在肉孜節當日給長期參加升旗儀式和各類活動的老黨員、困難民眾發放紅包,以此表達工作隊的心意,祝願村民們度過一個祥和、歡樂的肉孜節。

看到村民們接到我們親手製作的紅包時露出的笑臉,我們相視一笑,感覺為村民付出的一切,能換來村民們的一張張笑臉都值得。

篇三

8月18日晚上,應巴哈爾街3巷居民阿不都黑力力·阿西木的邀請,我和副隊長蘇來曼來到他家,和他一起迎接來自廣州的朋友,見證兩個不同民族之間多年的友情。

阿不都黑力力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從國小習漢語,不到20歲就到內地開始學習做生意,靠著艱苦拼搏的精神,從面料到服裝到手機,各種生意輾轉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個城市。與此同時,他也結識了很多漢族朋友,他們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幫助,結下了深厚友情。今天來到他家做客的正是多年前的好夥伴、好兄弟——來自廣州的羅斌。阿不都黑力力的妻子早早做好了抓飯,還特意按照廣東人的習慣煲了雞湯,熱情歡迎羅斌一家6口。兩家人圍坐在飯桌前,共敘十幾年前在一起打拚時互相幫助的兄弟情誼,其樂融融。阿不都黑力力還安排了旅遊計畫,準備帶著他們看看西部邊垂的秀美山水。

通過他們的交談、交流,我看到相隔萬里的兩家人如此和諧,親如一家,心裡十分感慨,也悟出一個道理:不同民族以及不同風俗習慣,都不會影響到民族之間的交流與交融。各民族只有建立在彼此充分尊重的基礎之上,才能在交往中達到相互的理解和情感的交融,也才能培育出真誠的感情,民族團結的才能得到不斷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