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惠聚民情日記三篇

篇一

今天下午,我隨著喀辦光明街社區“訪惠聚”工作組領導一行五人前去光明大街85號看望居民努爾買買提·伊夏老人。進入這個有點狹窄的院落,一個5歲左右的小姑娘和她媽媽在院子裡,我一下子認出來她倆就是3月5日在社區參加健康宣教活動中吸引我眼光的一對母女。小女孩睜著一雙天真無邪的大眼睛看著我們,一個鼻樑高高眼窩深深的三十多歲的男人從房子裡出來,他是小女孩的爸爸也是老人的兒子,他客氣地把我們帶到南邊的房子裡。房子裡面有點昏暗,戶外的陽光透過南邊的窗戶照進來,老人就躺在大炕上。房間布置很簡陋,炕上的地毯、牆上的掛毯都是紫紅色調的,大炕前餘下的地面不多,置著一個方形大鐵爐子,爐子上面放著茶壺。老人見來客人了,就慢慢地坐了起來,靠在枕頭上,熱情但聲音暗啞地和我們交談,吐爾遜古麗書記邊和老人交談邊用漢語給我們做著簡單的翻譯。

老人家是伊寧市第十國小的退休老幹部、老黨員,在十小任黨支部書記時敬業奉獻,以校為家,在學校環境和條件極差的情況下,長年無償為學校修理桌椅板凳,全身心投入校園建設,挖渠、種樹、搬石頭……似乎有使不完的力氣,後因搬石頭用力過猛,傷了肺部血管,摘掉了左邊的肺臟,從此以後老人的身體就沒有好轉過,特別是四季更迭、天氣變化時,深受病痛折磨。如今老同志已臥病好幾年了,生活不能自理,每天都要打針吃藥,但是仍積極繳納黨費、關心學校教育、支持社區工作。工作組及社區領導對老人家的生活現狀和身體狀況十分關懷,進行了細緻的詢問,我們對老人曾經為十小奉獻一生,無怨無悔的精神所感動,老人對領導入戶造訪也很激動和感激。工作組王松林副組長說,這樣為黨為國家做過貢獻的退休老幹部老黨員我們要當寶貝看待,盡所有力量給他們的生活給予幫助和關懷。

這次和領導們一起入戶看望老黨員,對我老說就是一個思想的教育,靈魂的洗禮,據說這樣敬業奉獻、不計回報的老幹部、老黨員在社區還有不少,他們的精神不僅影響著他的子孫,還激勵著我們周圍的每一個人。

篇二

天氣慢慢暖和了,今天的社區陽光明媚,鳥語花香。我們又來到努爾買買提·伊夏老人家。一進院子,就看見他坐在剛長出新葉的葡萄樹下的小馬紮上,可愛的小孫女兒繞膝左右。見到大家進來老人如沐春風、笑容滿面地和領導握了手,大家看到老人手上還粘著膠布,知道他老人家剛掛完點滴,這陣精神尚好,坐在院子裡曬太陽。看到老人能起床了,我們都很欣喜,春天的到來能讓老人的身體慢慢轉好真是讓人欣慰的事情。

老人對我們的登門慰問感到很感激,由衷地感謝政府,感謝黨,感謝社區和工作組領導,言談中可以感覺到老人的思想覺悟,那個年代走過來的老人共有的特徵:對黨的真誠擁護、信任,對社會的關心、支持,對生活的熱愛、樂觀堅強……看到老人兩鬢斑白、步履蹣跚的樣子,心裡百感交集,一下子想到了兩月前剛過了73歲生日、突然辭世的我的父親,他老人家生前也是這樣的愛黨愛國,敬業奉獻,熱愛生活,充滿*,都是不折不扣的布爾市維克。我們這一代人得到老輩人薪火相傳,將一如既往地儘自己的能量和才華,多為社會做貢獻。

篇三

努爾買買提·伊夏老人去世了,73歲。一個多月前才看到老人神采奕奕的在院子裡曬太陽,覺得他可以慢慢康復起來的,而聽到這個訊息時,我覺得很突然,很震驚,心裡有說不出的難過。

今天是老人去世第七天,工作組成員參加了老人的“乃孜爾”,慰問了老人的家屬。

大家都知道老人從事了大半生的教育事業,對子女教育有方,五個子女里有四個大學生,他的老伴、兩個女兒、一個女婿4人也是教育工作者,真可謂教育世家。他的二女兒古麗巴哈爾現任第十一中學的校長,女婿是教研中心我曾經的同事、現在四中的老師。她悲痛地說:“老人的離去太突然了。因為學校工作太忙,沒有好好照顧老人,現在想彌補都來不及了,真是後悔啊。他一直都教育我們好好工作。”

我們的老人不都是這樣嗎?我父親去世前住院十天期間,總對我說:“你工作忙,生活壓力大,就不要天天跑醫院來了,我沒事兒,有*媽呢!”現在想想,我也和古麗巴哈兒是一樣的心情:從來沒有在床邊服侍過他老人家,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啊!不是親身經歷這種痛楚的人永遠體會不到嗎,觸景生情,心裡的難過和悲傷,無法訴說!

雖然老人不在了,但是老人家愛崗敬業的精神會一直教育和激勵子女、後人,會一直影響和感動社區的幹部和居民,像他老人家一樣熱愛生活,積極工作,為民族的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

我也在心裡默默地給父親說:“爸爸,您放心吧,我會好好地工作、學習、生活,我會活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