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訪惠聚民情日記三篇

篇一

駐村後的第一次入戶走訪,我和隊友王海燕一組,來到村民阿依古麗家時,恰巧碰到女主人在繡一幅美麗村莊的十字繡。寒暄了一番之後,女主人熱情地向我們介紹,她所繡的是自己的村莊,是尼勒克縣大美唐布拉腳下村莊一景。“以前,我們家是村里在冊貧困戶,苦於沒有門路,家庭收入一直處於貧困線下。20xx年工作隊卯足了勁,以拓寬致富門路為抓手,給我家出點子、想辦法。在工作隊的引領下,我家在唐布拉旅遊景區開了一家牧家樂,一年來收入可觀,關鍵是我們也脫貧了。這裡,夏季河水潺潺、綠草如茵、牛羊成群,讓人心曠神怡,宛若一幅動人的畫卷。冬季我們就在家養殖牲畜,閒暇之餘,我想將我們美麗的村莊用我的視角記錄下來,掛在我家氈房,讓更多的遊人記住這個美麗的地方,駐足這裡觀看”。女主人自豪地說道。

聽完女主人的介紹,我覺得阿依古麗這份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深深地感染著我們。我定會帶著他們的願景與希望,在今後的工作中帶領更多的民眾奔上小康之路。放心吧,20xx我們會努力。尼勒克縣商務經信委((安監局、招商局、煤炭局)駐種蜂場牧業隊工作隊何麗萍)

篇二

20xx年對於我來說是一個不一樣的開始,作為尼勒克縣568名各族幹部組成的88個工作隊的其中一員,我深感使命光榮和責任重大。今年,我們一行八人組成的小集體將在木斯鄉木斯村開啟新征程,木斯村位於距縣城96公里,路途的遙遠讓我們淡忘了對家的掛念。整潔的村委會、溫暖的宿舍、熱騰騰的飯菜,村幹部和老隊員的細心幫我們安排了宿舍以及日常生活所需之物,對我們噓寒問暖,關懷備至,讓我們臨行前的擔憂和顧慮瞬間消失,更讓我們對他們對待工作和民眾的熱情和善意感到敬意。

工作都是有序開展,早派工、晚研判,既有任務、又有匯報,一天很充實。在忙碌的半天裡,20xx年訪惠聚工作隊也把自己的“傳家寶-民情日記”交給我們,這裡面記載了入戶走訪時每一戶家庭情況、收入來源、困難建議,在交接的過程中還貼心的為講解了走訪入戶的方式方法,把民眾當親人距離才會近,把幹部當朋友合作更愉快,一句一字、一顰一笑都在認真的講述著他們的經驗、積累、過程,也為我們今後做好民眾的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後我們一起合影,留下一張新老交接的全家福。在安頓好一切後,我們來了個熱身,在老隊員的帶領下入戶走訪,為親戚、幫扶戶、三老人員、困難戶等送上節日的慰問並增加了解。

這是一個寒冷的季節,因為他們,一切都好像被溫暖了。熱心的老隊員,熱情的村幹部,樸實的老百姓。他們的言行舉止暖化了冬日的寒冷,暖化了我們顧慮的內心,也暖化了工作上的困難問題,20xx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脫貧攻堅的重要之年,也是我們駐村工作的延續之年,在20xx年度工作隊打下的良好基礎上,我們接過接力棒盡心盡力將各項工作落實到位,爭取20xx年度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尼勒克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駐木斯鄉木斯村工作隊韓珍珍)

篇三

我是土身土長的尼勒克縣人,離開家鄉十多年之後,作為伊犁州國稅局20xx年“訪惠聚”工作隊隊長重新回來,來到加哈鄉套烏拉斯台村駐村,感受頗多。

年輕人大多進城了,有些去遠方打工了,有些帶著孩子進城念書了,村里國小儘管修得青堂瓦舍,卻只有三、四個學生,----城裡學校一個班卻有著八十多個學生。

馬和牛已經類似於寵物了,他們終年不用做一點農活,春天播種有播種機、秋天翻地有鏇耕機、常年送肥料有三輪車,馬和牛的任務是製造農家肥。

泉水有些已經乾涸多年,不過,現在家家都有自來水,再不用拿水桶一桶一桶地提上來,直接把水提到廚房的水缸里,這在三十年前的農村是想都不敢想。

現在農村六十歲以上的人,每月可以領取養老補助。這在三十多年前是無法想像的,那時每年要向國家交公糧和購糧,而且只能交麥子,不能交其它雜糧。那時每年打下糧食來,無論收成如何,公糧是不能少的,----因為社員們種了國家的耕地,如果這一年的收成十分差,購糧有時會有所減免,這樣,大多數家庭吃糧很緊張,一年到頭吃的都是雜糧,難得吃一次白面做的麵條,白面饅頭更是奢侈品,那只有過年的三、五天才會有,整個冬天家家都是煮洋芋充飢。

“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雖然家鄉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全面脫貧時間緊、任務重,沒有機會失敗,沒有時間猶豫。最後,我鄭重承諾:我一定會虛心向基層民眾學習,拜農民為師,腳踏實地,不怕苦,不怕累,想農民所想、急農民所急、解決農民實際問題,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村文化、帶動農村學習,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積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伊犁州國稅局駐加哈烏拉斯台鄉套烏拉斯台村工作隊段衛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