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英雄日記600字三篇

篇一

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上,抗震救災小英雄林浩精神抖擻地走在中國代表隊的前列,觀眾席上頓時掌聲雷動,“中國加油”的吶喊聲響徹鳥巢上空。全世界的人們都在用這種方式向林浩和無數個英雄的中國少年致敬!

那場罕見的大地震,給我們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讓我們銘記這些災難發生後的場面吧:初三的雷楚年同學強震中兩次冒著生命危險返回教室,救走七位同學,當他救走最後一個同學時,樓梯跨了,自己的去路沒了,眼看房子就要塌了,他急中生智,撲向走廊外邊的那棵大樹,順著樹幹滑下來,拚命向操場跑去,這時,身後的教學樓轟然倒塌。這是何等超常的智慧、勇氣和力量啊!

還有隻身疏散100多名同學的歐陽宇航;三次闖入廢墟救同學的張春玲,還有……,這裡不再一一列舉,他們不是一個人,他們是一個英雄的群體,是我們當代中國少年的縮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希望!

通過他們,我們懂得了責任和愛心,我們理解了堅強和智慧。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和英雄一起,在狂風中舞蹈,在暴雨中跳躍吧!讓我們伸出熱情有力的雙手,共同托起祖國明天的太陽吧!

篇二

英雄是什麼?英雄是比常人更有毅力戰勝困難、比常人更有能力戰勝對手、比常人更有耐力戰勝自己的勇士。生活就像海洋,只有英雄,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李時珍從事藥物研究,飽覽過王府和皇家珍藏的豐富典籍,看到過平時難以見到的藥物標本,他大開眼界,豐富了知識領域。後來,他經過長時間的準備,開始創作《本草綱目》。他帶上了兒子和學生,訪醫採藥,走遍了河南、河北、江蘇、安徽、江西、湖北等廣大地區,走過了千萬里路,翻山越嶺,終於湊夠了資料。當他寫完這本書時,已經61歲了。他用了27年的時間寫完了《本草綱目》。這本書中的資料,對我們後代人有了很大的幫助。

王羲之獨創了自己的書法風格,因為長期在衣襟上練字,天長地久,把衣襟都劃破了。就是因為長時間練字,池水已經被他因涮墨而黑,後人稱它為‘墨池’。這么長時間的堅持,換來了他最的作品《蘭亭序》,他的書法功力,竟已達到了入木三分。最後,他取得了‘書聖’之稱,並有了輝煌的成就。

在所有人認為,貝多芬就是一個對樂曲著迷的人。一天,貝多芬在餐廳點完菜後,突然來了靈感,在選單的後面開始作曲,侍者看貝多芬作曲如此投入,就想等一會兒在來上菜,貝多芬作曲完成後,將錢給了侍者,侍者很奇怪,說:“先生,你還沒有吃飯呢!”貝多芬肯定地說:“我一定吃飯了。”於是就毫不猶豫的將錢給了侍者,拿著選單離開了。因耳朵日夜作響,聽覺越來越衰退,二十六歲就失聰了,但寂寞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沉默。他雖然僅僅活到了57歲,但他寫過的曲子無數,一直讓後人傳承。

英雄,是高尚的;英雄,是平凡而偉大的。不懈的努力,不懈的堅持,不懈的奮鬥。畢一生精力,去完成心中的夢想。這才是真正的英雄。我心目中的真英雄。

篇三

什麼是英雄?可能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答案。他可以是與海浪搏鬥的漁夫、他可以是發現自然奧秘的科學家、他也可以是為國捐軀的民族英雄。但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卻是那些有著堅定信念、並為之奮鬥終身的強者。

英雄往往並無過多的超人力量,他們所擁有的只是一份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古希臘演說家戴摩西尼有先天性口吃,吐字不清,雖有滿腹的見解,卻表達不出。為了克服這個生理缺陷,演說家天天把石子放在嘴裡,跑到海邊,面對大海練習演講,居然改掉了口吃的毛病。為了一心一意練習演講,他把自己關在家裡的地下室,一連兩三個月不出來,還橫下心,講自己的頭髮剔去一半,以徹底打消出去玩的念頭。經過頑強的努力,戴摩西尼終於成了世界聞名的大演說家。戴摩西尼是英雄,是戰勝自身缺陷的英雄。他從來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努力練習演講。於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堅定不移地邁著或許有些沉重、有些痛苦的步伐,像一隻要回歸大海的小海龜,雖然途中困難重重,但從不言棄。

*大文豪托爾斯泰曾說過:只要堅定不移地向著目標前進,就一定會達到目的。這個道理看似很簡單,人人都懂,但是真正能做到堅定信念地向目標前進的又有幾個呢?面對艱難挫折,多數人都會選擇逃避、繞道而行。而英雄之所以為英雄,就是因為他們在看似絕望的困厄處境中仍舊存有堅如磐石的信念,胸中仍燃燒著熊熊的奮鬥之火而不放棄。

堅定信念便是英雄的處世之道,他們的生命因堅持而不朽、而為永恆。

正因為這樣,戴摩西尼才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