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沒有“修正液”

家 鄉 的 手 抓 面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同時孕育出一方美味。大的說去北京的烤鴨,天津的狗不理,上海的小籠包,揚州的蛋燒飯,杭州的東坡肉,聞名海外,譽滿全球,而在我的家鄉閩南地區,人們最為鍾情著迷的小吃那要數漳州手抓面。

手抓面,漳州話又叫做"豆乾面份"。這種道地的小吃,真是用手抓著吃的。如果嫌不衛生,你當然也可以使用筷子(叉子也行),只是不夠"地方風味"罷了。

和滷麵一樣,手抓面也要用鹼面。在沸水鍋里氽熟後撈出,分別團成直徑大概為15厘米的薄麵餅。取這樣一片麵餅放在手上,先後塗抹上甜醬、花生醬、沙茶醬、辣椒醬、蒜蓉醬和芥末醬,再放上一條油炸豆腐乾,然後把麵餅包捲起來,蘸雜醋醬吃。

看到這么多種醬,眼花了吧?花生醬、辣椒醬和芥末醬都比較平常,但甜醬、沙茶醬和蒜蓉醬還是介紹一下:甜醬是用澱粉加水和紅糖邊煮邊攪做成的;蒜蓉醬是蒜泥加白糖和白醋調拌成的;而用花生仁、白芝麻、乾扁魚、乾蝦米、椰絲、蔥、蒜、芥末、香菜子、辣椒等多種原料磨碎加油鹽熬煮,就可以製成金黃香辣的沙茶醬。

面卷里有這樣多的醬,拿在手上當然會滴滴嗒嗒地漏一路,所以不僅要吃得快,而且還得當心你的衣服。

雖然它很少在殿堂宴席上出現,但由於口味獨特、順隨意,所以在城鄉頗為風行,很受民眾喜愛。於是在家鄉的街頭,你隨處可見紳士淑女們或站或蹲或坐,手捧一份一份的手抓面,拉開了架勢,裂開了大嘴,齒咬舌拌,大汗淋漓,深迷其中,而全然不顧吃相。過往路人,無不被其“熱火朝天”的場面所吸引,即便你是一時難以駐足品嘗一二,也會賺足你的回頭率。

家鄉的手抓面,看似簡單的製作,不精緻,不煩瑣,不耗時,不費料,難堪大餐,少有珍奇,難登錦繡堂皇之席,更別說與肯德基、麥當勞之類洋快餐相提並論,但它卻是奔波忙碌的平頭百姓們最真最實最廉價的美味。似乎也恰恰迎合了漳州人民粗獷、樸實不失熱情的性格,在悠悠歲月中歷久彌堅而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