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資源的議論文論據

北京土地資源消耗速度過快

——未用地最多能耗 30 年

據北京市發改委 2017 年度數據統計稱,目前北京土地資源的消耗速度過快,按目前占地量和增長速度計算,北京未利用的 18 萬公頃土地,用不了 30 年基本上就將被耗盡。市發改委向媒體提供的 2017 年節能宣傳周活動的背景資料顯示,全市有可利用土地 161 萬公頃,已利用土地達 143 萬公頃,未利用土地 18 萬公頃,僅占可利用土地的 11.1% 。在所有未利用土地中,扣除各種難以利用的部分,實際上可供墾殖的宜農荒地只有 20 萬畝左右,占未利用土地面積的 6.19% 。資料稱, 1999 年以來,土地資源消耗平均增長速度高達 73.4% ,遠遠超出同期經濟成長的速度。徵用土地中農用地比例最高。土地徵用後的用途, 37% 用於住宅建設, 23% 用於交通建設。按目前占地量和增長速度計算,北京未利用的 18 萬公頃土地,用不了 30 年基本上就將被耗盡。

文化資源的可持續開發

——妥善保護文化資源勢在必行

2017 年,第 28 屆世界遺產大會在蘇州成功舉辦,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目光。這不僅因為我國高句麗王城、瀋陽故宮、盛京三陵成功入選了世界遺產名錄,而且在各國對世界遺產越來越重視,對遺產的審議標準也越來越嚴格,官方色彩又越來越濃的背景之下,我國政府還明確表示,將用更嚴格、更科學的標準評估現有的世界遺產申報預備地,並積極倡議把申報世界遺產的立足點和積極性放在保護遺產本身上。

在文化、智力資源的優勢逐漸取代自然資源的優勢,國際競爭和制勝的手段已遠遠超出了單純的物質占有的形勢下,一哄而起、涸澤而漁的過度開發;重文化形式輕文化內涵、只求表面風光的淺層開發;急功近利、走樣變味的所謂“保護開發”等等,正在對文化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和利用構成威脅,這必須引起我們的警惕。文化資源以精神內涵為主要存在形式,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多次開發和重複利用,這決定了它具有其他資源所沒有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開發價值。而文化生態又是一個比自然生態更為複雜的系統,因此,文化資源開發必須堅持可持續的開發觀。可持續開發就是要實現文化資源的最佳化配置與和諧利用,實現既滿足當代人需要,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和破壞的開發。文化資源是人類共有的,既應該允許當代人平等享受,也應該保持代際間的公平分配與利用,反對只為滿足自身需要而損害或剝奪他人或後代人平等開發利用的權利。從這個意義上說,可持續開發是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靈魂。

成功創業=70%人際關係資源+30%知識

——創業者必須積累人際關係資源

獲得全國十大女性風雲人物稱號的新大陸集團董事長王晶就向記者說到人脈關係是她成功創業的關鍵。她說,在創業的路上,有很多朋友都忽略了一個可利用因素,那就是人際關係。成功的創業來自於70%的人際關係+30%的知識。在創業資源中,人際關係占了很大一部分。所以想創業,你就必須廣交朋友,積累各方面的資源。一個創業的過程就像是一個“人物鏈”,你會與不同客戶打交道,如果你在創業的過程中,遇到困難,你可以立刻利用這些資源來解決!每一個人都習慣被動,很少人喜歡到一個場合主動交朋友。可是那些主動交朋友的人,他會交到更多的朋友。所以一個有經驗的創業者凡事必須主動出擊,主動聯絡一些關係戶,以擴大你的資源網。知識能力的儲備也同樣重要,能力不光包括你自己專業內的能力,還有你的學習能力以及對事物的了解能力。最好不斷地去學習,以擴大自己的知識層面和認識層面,使自己成為朋友眼中的強者。對於一個創業者來說,取得人家的理解和精神支持很重要。強者喜歡和強者在一起,這樣你才能學到新的知識並不斷地完善自我。

政府重視發展我國的生態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是我國的寶貴財富

中國是世界上旅遊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具有開展生態旅遊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年我國加大了生態保護力度,建立了一批具重要觀光價值的自然保護區。其中包括鼎湖山、長白山、臥龍、神農架、西雙版納、武夷山和天目山等名山,還有列入《國際濕地公約》重要濕地名錄的黑龍江扎龍、吉林向海、江西鄱陽湖和湖南洞庭湖等濕地。同時,我國以國有林場為依託,建立了一大批國家森林公園,吸引了大批國內外遊客。

西部加快人才資源開發

——人力資源決定著西部大開發的進程

中國西部地區人才資源開發國際研討會決定:中國將從營造政策環境、吸引外部人才、提高人才素質、建立良好機制等方面加快西部人才資源的開發。

目前,中國西部的人才資源總量不足,結構失衡,分布不合理,高層次人才緊缺,影響了西部大開發的進程。統計表明,西部地區各類專業人才僅占全國總量的20.4%,遠低於西部地區人口占全國28.47%的比例,並且大多分布在中心城市。據了解,為加快西部人才資源開發的進程,中國將全面推進西部地區人才培訓,主要是充分利用各種教育培訓資源,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各種適應性短期培訓和自主培訓;在安排國際交流、培訓和技術合作等方面,重點向西部地區傾斜。

同時,吸引外部人才參與西部大開發,注意依託西部大中城市、優勢產業和重大建設項目,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到西部地區工作;加快建立東部、中部、西部專門人才在國家重大項目實施、重點工程建設和支柱產業發展中的“雙向參與”機制;鼓勵海外高層次人才通過兼職、短期服務、承擔委託項目及重要研究課題等方式參與西部大開發;鼓勵西部地區企事業單位以能夠創造經濟效益和單位有承受能力為原則,自主引進高層次留學人才;歡迎海外志願者對西部大開發提供智力支援。

尊重知識 尊重人才

——我國政府將加大人才資源開發力度

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人才問題,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作為一項重大方針,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我們要認真貫徹中央決策,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切實做好人事工作。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在我國日益深入人心,我國的人才資源開發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進步。但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際人才競爭日趨激烈,我國人才隊伍的規模、素質和結構與經濟發展要求還有相當的差距,人才資源開發面臨著新的挑戰。因此,我國政府將更加重視人才,將人才資源開發作為新時期人才人事工作的首要任務。為此,我們要做到五點:一、要維護人才權益,實現人才資源管理的法制化要用好人才。二、通過使用性開發提升人才價值。三、加快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推進人才資源管理的制度創新。四、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認真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五、要更新觀念,高度重視人才資源開發工作。

誰來關注 1400 萬噸廢紙

——資源浪費是一種切膚之痛

中國是一個資源短缺的國家,就在人們大聲疾呼資源短缺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瓶頸的同時,我們不得不正視這樣一個事實:全國每年有 500 萬噸廢鋼鐵、 20 多萬噸廢有色金屬、 1400 萬噸廢紙及大量廢塑膠、廢玻璃等沒有回收利用。

權威人士提供了一組令人深思的數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在相當程度上是依賴資金、勞動力和自然資源等生產要素的粗放投入實現的。新中國成立 50 多年來,我國的 gdp 增長了 10 多倍,同時礦產資源消耗也增長了 40 多倍。現在每增加 1 億元 gdp 需要投資高達 5 億元,在“六五”“七五”時期,投資兩元就可以增加一元的 gdp 。

在我國經濟快速增長中,各類資源的消耗強度非常高,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去年我國消耗的各類國內資源和進口資源約 50 億噸,原油、原煤、鐵礦石、鋼材、氧化鋁和水泥的消耗量,分別約為世界消耗量的 7.4 %、 31 %、 30 %、 27 %、 25 %和 40 %,而創造的 gdp 相當於世界總量的大約 4 %。主要產品單位產量的能耗、水耗和礦產資源消耗,均大大高於國際先進水平。

資源短缺,是中國經濟亟待破解的難題。維繫人們基本生存的耕地和淡水人均占有量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支撐經濟成長的石油、天然氣、煤炭、鐵礦石、銅和鋁等重要礦產資源,人均儲量僅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 11 %、 4.5 %、 79 %、 42 %、 18 %和 7.3 %。尤其是在石油需要大量進口的情況下,可持續發展正成為日益緊迫的問題。

去年以來我國 20 多個省市“拉閘限電”鬧“電荒”,除了經濟進入新一輪高增長周期的因素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高耗能產業的過度擴張,這對中國經濟長期可持續增長形成巨大的壓力。如果任其發展,中國在不久的將來會出現相當嚴重的資源危機,不僅會造成短期的經濟波動,而且也會損害長期的增長潛力。

資源供給不足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制約因素。要緩解資源瓶頸制約,一是要大力提倡節約資源,二是要繼續努力尋找新的資源,三是要充分利用再生資源,這一點恰恰是人們現在所忽視的。國務院辦公廳近日發出關於開展資源節約活動的通知,要求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資源節約活動,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據專家介紹,回收 1 噸廢紙能生產 0.8 噸好紙,可以少砍 17 棵大樹,節省 3 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場空間,還可以節約一半以上的造紙能源,減少 35 %的水污染。如果全國每年 1400 萬噸廢紙能夠回收利用,就可以生產1120萬噸好紙,少砍2.38億棵大樹,節省4200萬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場空間。如果全國每年 500 萬噸廢鋼鐵、 20 多萬噸廢有色金屬及大量的廢塑膠、廢玻璃等都能夠回收利用,將可以節省多少資源,減少多少污染 !

大力倡導節約和利用再生資源,轉變不合理的經濟成長方式,關鍵在於高度重視和認真落實。

調整產業結構刻不容緩

——建立節約型社會迫在眉睫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說,導致當前能源“三荒”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國產業結構不合理。一些地方盲目發展高耗能產業,比如鋼鐵業、電解鋁業等等,可以說是經濟“短視行為”。

由產業結構不合理帶來的對能源效率的影響,已引起我國政府的高度關注。 2017 年 12 月 26 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擬定的《產業結構調整方向暫行規定 ( 徵求意見稿 ) 》和《產業結構調整目錄》在網上公開發布,明確指出這次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是要“支持推廣採用節能、降耗、節水、環保的先進技術設備和產品,強制淘汰消耗高、污染大、質量差的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

調整和最佳化能源結構,被認為是中國能源發展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業界有關人士在解讀能源“三荒”時認為:中國的煤炭已探明儲量高達 1145 億噸,根本不存在煤炭短缺問題。所謂“煤荒”最先是由電廠喊出來的,其實是契約內的低價電煤滿足不了實際的電煤需求。

中日環保研討會呼籲加強森林和水資源保護

——節約資源才能保護環境

中日環保專家在“中日森林·水·人研討會”上指出,森林和水資源問題,關係著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各國必須共同努力加以保護。

國家環保總局宣教中心主任焦志延在研討會開幕式上說,森林和水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由於人類不合理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引發出如水資源匱乏、森林銳減、荒漠化和全球氣候變暖等一系列環境問題,不僅影響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也制約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據介紹,中國目前森林面積為15894.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只相當於世界森林覆蓋率的61.3%,全國人均占有森林面積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1.3%。水資源形勢也不容樂觀,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14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世界上名列第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缺水和森林資源短缺已成為影響中國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和環境改善的主要制約因素。

最新水資源數據

——我國水資源緊張,形勢嚴峻

水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經濟發展的生命線。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水的需求不斷增長,同時廢水、廢物的排放,水源的無規劃開採、超采,也造成我國水體污染和水資源短缺。 2017 年,水資源總量下降,總用水量在不斷增加,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少,水資源供求矛盾進一步突出。 2017 年,人均水資源 1850 立方米,比上年下降 12.9% ,人均占有量僅相當於世界人均水資源的 1/4 ,全年平均年降水量 609 毫米,下降 4.5% 。全年總用水量 5545 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 4.2% 。全國有 79 個城市缺水,有 2340 萬人口、 1300 萬頭大牲畜發生臨時性飲水困難。這些數據表明了我國水資源的短缺,應繼續加大規划水資源力度,推進節水型社會,加強污染防治,做好水資源保護,合理開發水資源,加強水資源的統一管理。

中國礦產資源緊缺 能保證 2020 年需求的只有 6 種

——資源不足的現狀亟待改變

記者從中國礦業聯合會獲悉,近年來中國礦產資源緊缺矛盾日益突出,石油、煤炭、銅、鐵、錳、鉻儲量持續下降,缺口及短缺進一步加大,中國45種主要礦產的現有儲量,能保證2024年需求的只有24種,能保證2024年需求的只有6種。

國土資源部官員宋伯慶在礦業聯合會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加大礦產資源的勘探力度,力爭發現和掌握更多的重要礦產儲量,已受到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中國已經制定政策,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和外資投入礦產資源的勘探與開採。

礦產業專家表示,與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的要求相比,中國礦產資源勘查有效投入仍嚴重不足,鑽探工作量逐年下降,規範的礦業市場亟待培育。

我國煤炭開採管理薄弱 ? 搖浪費嚴重

——資源浪費是一種切膚之痛

我國煤炭資源可采儲量雖居世界第三位,但開採條件在世界上屬於中等偏下,且多數分布在經濟落後的中西部和北部地區。加上我國煤田勘探資金投入少,礦井開發前期準備工作滯後,開採情況並不樂觀。近幾年,煤礦項目投資收益前景看好,爭奪資源現象嚴重,缺乏資源的統籌規劃和合理配置。少數企業炒賣探礦和採礦權,嚴重影響了國家煤炭開發規劃的實施,縮短了國家重點煤炭礦區的開採年限。

另外,煤炭資源回採率低,損失浪費嚴重。目前全國煤礦資源回收率僅在 40 %左右,特別是小煤礦的回收率只有 15 %左右,從 1980 年至 2017 年,全國煤炭資源浪費 280 億噸。照此下去,到 2020 年,全國將有 560 億噸煤炭資源被浪費有關資源的議論文論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