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童話故事(教學設計)——三年級上第七單元習作

教學要求:

1、讀懂例文《找“餓” 》,了解其主要內容和自編童話故事的一般要求。

2、能按習作要求,用自己喜愛的玩具,發揮想像力,編一個童話故事,先說一說,再寫下來。

教材分析:

本次習作著重指導學生自編童話故事。《找“餓” 》是一篇例文,是小作者用自己的動物玩具(兩隻熊貓)編寫的童話故事。習作後的兩個問題是讓大家對例文進行討論,實際上也是對編寫童話故事提出了兩點要求。然後教材對這次習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即仿照例文,發揮想像力,也拿自己的玩具來編一個童話故事。

教學重點:

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編寫一個有意思的童話故事。

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一個簡短的童話故事錄像)。

2、兩隻熊貓玩具。

學生準備:

帶自己喜歡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玩具(動物)。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童話故事嗎?你們都看過哪些童話故事呢?

生:(根據自己實際說)

2、老師知道你們這么喜歡童話故事,今天特意給大家帶來了一個童話故事,請同學們欣賞!但你們可要觀察仔細嘍,看後,請你們說說為什麼喜歡?

生:(個別交流)

師:相機板書(如:生動、有趣、擬人、可愛……)

3、小結:這童話故事是怎么編出來的呢?原來都是人們憑藉著一些具體的事物,如動物、植物等想像出來的。今天,我們也來過把癮,編一編童話故事好嗎?

師:板書題目(編寫童話故事)。

二、出示兩隻熊貓玩具。

1、老師帶來兩隻熊貓玩具,請仔細觀察(老師擺弄玩具),它們有什麼不同?

師:引導學生髮現它們一大一小的特點。

師:那么,我們想想它們可能是什麼關係呢?

生:(不難想像:一個是熊貓媽媽,一個是熊貓娃娃……)

2、師:既然是母子關係,那它們之間會發生什麼有趣的故事呢?讓我們好好想想!

生:靜靜思索(一分鐘左右)。

生:交流。

師:相機板書(如:去遊玩、找朋友、過生日……)

三、學習例文。

1、師:有位小同學看著這兩個熊貓玩具,也想了一個故事。故事是這樣的:一天,一件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熊貓媽媽要給自己的寶寶找“餓”去,這是怎么回事呢?結果找到“餓”了嗎?(相機板書:?找“餓”?)

2、師範讀例文(出示圖片並配樂)

師:老師忍不住想讀一讀,請仔細聽。

生:仔細傾聽。

3、師生互動交流:

①師:為什麼熊貓媽媽要幫孩子找“餓”呢?

(引導學生去找事情發生的原因)

師:(相機擦去?號,板書:發生)

②結果找到“餓”了嗎?

師:(相機擦去?號,板書:結果)

③那么,熊貓媽媽幫孩子找“餓”容易嗎?都經歷了哪些地方?

生:交流。

師:相機板書過程(穿樹林、趟大河、翻大山……)

④同學們想一想,熊貓媽媽為啥要這樣費勁周折地幫孩子去找“餓”呢?媽媽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呢?

(引導學生髮現:媽媽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多運動,鍛鍊身體……)

師:是啊,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要想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要多做運動,多鍛鍊身體,這就是這個童話故事給我們帶來的啟發,一種教育,你說,這童話故事有意思嗎?

(相機板書:有意思)

⑤讓我們再看看這個故事,為找到“餓”, 熊貓娃娃走了多少路,費了多少體力呀,這么多的曲折經歷,小作者僅僅憑藉著這兩個玩具看出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