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家鄉的環境》教學設計-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教學設計1

……

3.各活動小組匯報結束後,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我們能為保護家鄉的環境做點什麼。

各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三、自主選材,自由表達 

在課堂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活動中最感興趣的內容寫下來。

1.示例引路,領悟寫法。

師:讀一讀下面幾篇習作,想一想小作者是如何把活動中的所見、所聞、所想寫下來的。用“──”畫出你認為寫得好的地方。

例文一:

河中的小船 

清晨,當第一束陽光穿過垂柳柔美的枝條時,河中那搖櫓的聲音便把我從睡夢中叫醒。推開窗,清新的空氣撲鼻而來,河水波光粼粼,好像被撫平的緞帶。

搖櫓聲究竟是從哪兒來的呢?循聲望去,你會發現,這是一條並不太大的小船,船上堆放著垃圾。船頭站著一位背微駝的老人,他正在吃力地搖著櫓,他呵出的熱氣馬上融入秋日早晨清冷的空氣中。船尾呢,則是一位40來歲的中年人,他用又長又細的竹竿伸向河面,輕輕一撈,一袋裹著西瓜皮的垃圾便進入了網兜。突然間,“撲”的一聲打破了這時的沉寂,船上兩人抬頭一瞧,是一個身強力壯的小伙子把一袋垃圾丟進了河中。三人的目光剛好相遇,小伙子尷尬地笑了笑,逃也似的轉身溜了。兩位工人嘆了口氣,無聲地把這袋時沉時浮的垃圾撈上了船……

陽光仍從垂柳的枝條中穿過,空氣依舊清新,只是搖櫓聲漸漸遠去……

簡評:小作者以通順流暢的文字描述了自己親眼目睹的一幕,以一個孩子的視覺,真實地再現了那尷尬的場面,也道出了人與環境的關係。正當清潔工在為河道清理垃圾的時候,卻有人在製造垃圾,這是多么鮮明的對比呀!好在小伙子還知道害羞,“逃也似的轉身溜了”,真希望者尷尬的場永遠不再出現!

例文二:

建議書 

黃校長:

現在我們學校的衛生狀況還不盡如人意,走進校園,無論是綠化區、保潔區,還是各個教室,時常可以看到紙屑、塑膠包裝袋等。儘管學校採取了一些改進措施,但還沒有徹底解決問題。

我建議學校成立若干個環保小組,這些環保小組的成員,由老師推薦。這些同學必須做到“看到紙屑就檢,看見有人亂丟垃圾就上去阻止”。環保隊員每天要比別的同學來得早,晚上檢查綠化區,並把檢查情況及時記錄下來,第二天早晨在校報上通報情況。

學期結束前,學校要評選“最佳環保隊員”並頒發獎品。

不知以上建議是否妥當,僅供參考。

何玉佳

4月20日 

簡評:這個建議書是學生在調查中就發現的問題,加以整理,並給學校提出的一個合理化建議。此建議語言中肯,措辭恰當,從看到的現象談起,到提建議,可以看出小作者熱愛學校,為保護環境所作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