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閱讀教育的隨筆

閱讀是需要培養的,那在閱讀方面,該如何教育孩子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關於閱讀教育的隨筆,一起來看看。

關於閱讀教育的隨筆篇1:讓孩子愛上閱讀

低年級是學生想像力發展的頂峰時期,他們開始能夠分辨現實和幻想的差異,並且對於是非善惡有自己粗淺的觀念。此時孩子的求知慾非常旺盛,對於課本以外的讀物很感興趣。若有充足的讀物供他們閱讀,將能培養他們愛讀書的習慣。

一、抓住學生年齡特點,激發閱讀興趣。

夸美紐斯曾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過事物本身來教學,也就是說,儘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圖像放在面前讓學生去看看、聽聽、摸摸、聞聞等。低年級的課外閱讀也應遵循直觀性原則,讓鮮明的色彩和生動的畫面緊緊吸引孩子的眼球。現在市面上彩色圖畫書籍眾多,經典童話的彩圖繪製更是精美,極富想像力。所以孩子們一入學我就從他們喜歡看的經典繪本入手,安排了每周一次的課外閱讀指導課,教他們怎么看圖畫,給他們講有趣的繪本故事。講故事的時候,我還會設定一些疑問,這樣,一方面吸引了學生聽的興趣,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求知慾,激發他們想讀書的衝動,每讀完一則故事我都要告訴他們,書上還有好多有趣的故事,以引起他們讀書的欲望。每次一讀完一本繪本故事,第二天就會有孩子買來這本書在全班傳看。一年來,我和孩子們共讀了《蚯蚓日記》、《三隻小豬的故事》、《月亮,生日快樂》、《愛心樹》、《猜猜我有多愛你》、《我爸爸》、《我媽媽》、《爺爺一定有辦法》等一批優秀的繪本作品,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和願望,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認識水平。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表演的欲望很強烈,我經常利用班隊活動課的時間,組織多種形式的交流,競賽活動,讓學生交流自己在課外學到了哪些知識,比一比誰的課外知識最豐富,然後評出“讀書星”、“故事大王”、“讀書積極分子”等。例如在一次課外閱讀活動課上,我組織學生把最近所看所聽的故事通過朗讀、講故事、演課本劇等形式展現出來,學生們個個興致極高,把故事講得繪聲繪色。這樣的讀書活動既鍛鍊了學生表演的能力,也促使學生認真閱讀書中人物的動作、表情、樣子,讓他們在動人的故事中獲得美與醜,是與非的學習,嘗到了書籍帶給他們的歡樂。每表演完一個故事,我還請其他同學說說你學到了什麼,懂得了什麼道理。這樣,學生在參與活動的同時又學到了很多東西,不知不覺中加大了閱讀量,增加了知識的積累,智力得到開發,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加強,可謂一舉多得。

二、教給學生課外閱讀方法

“一篇帶多篇,課內得法,課外受益,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這是教學的基本原則。課堂教學教會學生獨立閱讀的方法,在課外閱讀中,既豐富了語文材料,又擴大了知識面。根據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及知識水平,我著重教會學生以下方法:

1、按順序看懂文章。

每讀一本書,一篇文章,都要弄明白事情怎樣從頭說到尾,先說什麼,再說什麼,最後說什麼。俗話說得好“不動筆墨不讀書”,在讓孩子讀書時,我教會孩子用一些符號在書上圈圈畫畫,如:碰到不懂的地方打上問號,對於一些好詞佳句、精彩片段則要求他們畫出來,以便讓他們在閱讀的時候留下思考的痕跡。

2、圖文並重。

針對繪本的特點,我始終堅持引導學生從看圖到讀文。指導他們看書可先看封面和書名,想想書中可能寫些什麼事。引導孩子邊閱讀邊思考想像,使書本知識與孩子的實際生活有機結合。閱讀的時候先看圖,再看文,也是在孩子面前展示了一個極為廣闊的想像空間,有助於將書本知識內化。文章中經常有學生不認識的字,我也允許學生猜讀或跳讀。因為圖畫基本上能幫助兒童理解文字意思。

3、開展多形式的閱讀積累活動。

在積累活動中中,有些學生不能辨別哪些是該積的好詞句,我就通過幾篇課文,告訴他們哪些詞用得好,好在哪裡,提高他們的鑑賞力。平日和學生說話的時候,我也經常會用一些成語,並加以簡要解釋;如果學生說出了好的詞句,及時加以鼓勵。後來,又進一步要求他們蒐集好的句子,剛開始識字少,就在書上劃一划,讀一讀。到了現在,形式就較多了:有學生自製的讀書卡,小報,摘抄筆記,讀書記錄表等。

三、做好家長的指導工作,營造書香家庭,推進課外閱讀。

1、推薦書籍

我會經常給孩子們推薦一些書籍,引導家長積極地在家中創設讀書學習的氛圍,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動機。充分發揮家長的帶動作用,倡導家長和孩子一起讀書,成為班級讀書活動的支持者和參與者,成為孩子的合作者。利用家長會,我給家長們講解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要求家長在飯後半個小時裡和孩子一起讀書,共同提高。此外,鼓勵有條件的家長多給孩子買些有益的圖書,來拓寬學生的閱讀源。同時,利用校信通這個平台,我會經常給家長推薦一些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書目,倡議家長把“好書”作為學生學習進步的獎賞或是生日、節日的禮品。

2、建立家庭圖書角

我給家長們提出了建立家庭圖書角,家庭圖書角的內容最好能涵蓋歷史、文化、科技等各個領域。因為孩子的讀書興趣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父母的示範榜樣以及書籍在家庭生活中占有的地位,倡議在家中“開闢一塊地方、騰出一張書桌、整理一些舊書、增添一些新書、張貼一張讀書表”,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家庭圖書角的管理工作中來,這對他們養成自覺讀書的良好習慣是十分有益的。

3、親子共讀

家長和孩子共讀一本書,不僅加強親子之間的交流討論,而且可以培養孩子的聽力,引導孩子學習、思考的習慣。

1)我利用家長會,積極倡導家長大聲讀書給孩子聽,並對孩子做適時引導:如家長在朗讀時,可以根據根據故事情節提出一些問題,有針對性的引導訓練孩子的思維和表達能力。

2)在家庭成員中進行分角色朗讀:這樣有利於引導學生體會故事、提高孩子的表達和感受能力。通過對每個人的朗讀情況最評級,激發學生讀書的積極性。

3)開展家庭表演劇:各個家庭根據故事,共同編輯劇目、可以邀請同學、親人參加,提高讀書的趣味性。

關於閱讀教育的隨筆篇2:讓幼兒有耐心的閱讀

在幼稚園里, 每一個班級都會設定一個閱覽角,供幼兒看書。我們班級里有建構區、點心店、益智區、美工區、玩具吧、糖果屋和閱覽角這7個區角。我們會讓孩子們自由選擇自己要玩的地方。在這過程中,我們發現選擇閱覽角的小朋友很少,而且在閱覽角里小朋友們看書很沒有耐心。看一會兒就換一本書,每一本書拿在手裡的時間不超過5分鐘。

起初,我以為是我們班閱覽角的圖書不好看。可是,我們抽空給他們講故事也會用閱覽角的圖書。孩子們聽得很認真,也很感興趣。

後來,我問小朋友們為什麼你們不喜歡到閱覽角去看圖書呢?有的小朋友去看書,可是隨便翻翻就將一本書看完了,裡面說的什麼都不知道。小朋友們告訴我說他們看不懂,所以不喜歡看。於是,我經常抽時間給孩子講閱覽角的故事圖書,教他們如何看圖書,講解圖書的意思。

慢慢地,去閱覽角看書的小朋友多了,許多小朋友邊看邊說,“這是老師給我們講過的故事,上面講了.......”孩子們看圖書的耐心也增強了,一本書他們會邊看邊講,看完了在換另一本。

讓孩子在已經有所了解的事物上,繼續加深印象。讓孩子突然去接觸他們完全不了解的靜的事物,他們或許會沒有興趣。但是,在讓幼兒有一定了解的上讓他們去接受一樣事物就容易多了。而且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也會想,“這個我懂的,我要跟別的小朋友說一說。”這樣孩子慢慢就會對閱讀感興趣了!

關於閱讀教育的隨筆篇3:"早期閱讀"之我見

早期閱讀:早期閱讀是幼兒認識世界、解釋世界、融入社會、發展自我的重要過程。在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飛速發展的今天,早期閱讀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並成為研究的熱點。我國的《幼稚園指導綱要》也明確指出,要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形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閱讀影響兒童的一生”,幼稚園的孩子們在閱讀中成長;在閱讀中體驗真、善、美;在閱讀中習得新方法、獲得新經驗;在閱讀的世界裡享受著童年的快樂。

早期閱讀行為:早期閱讀行為是指學齡前幼兒通過觀看圖片和文字來試圖了解其中大意以及傾聽他人陳述一個故事、朗誦一首詩歌的行為。

繪本:繪本就是指圖畫書,英文名稱為Picture Book,指的是文字與圖畫相輔相成的圖畫故事書,表達特定情感和主題的讀本,通過繪畫和文字兩種媒介,在不同向度上交織,互動來說故事的一門藝術。在繪本中,圖畫不再是文字的點綴,而是圖書的命脈,甚至有些繪本,一個字也沒有,只有繪畫來講故事。繪本非常強調情緒和主題的連續性,在短短的幾十頁之內,形成一個連續的視覺影像。繪本的作者和畫者,相當於電影導演,他必須在有限的篇幅里,把故事講的既好看,又清晰。一本優秀的圖畫書,可以讓不認字的孩子,"讀"出其中的意思。此外,繪本都比較唯美,版式精到獨特,以封面、扉頁、正文以及封底,構成一個近乎完美的整體。

簡單的說, 早期閱讀涉及字、句,一本書里不單單只有一個故事吧。繪本就是一本圖文並茂的,適合低幼兒童看,主要是通過畫面來傳遞信息。有些繪本是無字繪本,但輻射出的內容、知識卻很多。繪本屬於早期閱讀,它就是從這裡開發出來的。

《綱要》明確地把幼兒的早期教育方面的要求納入語言教育的目標體系,提出要“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元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

我閱讀了南京師範大學的周兢老師的《我國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幾個新的發展趨勢》,這裡面重點講了三個方面的趨勢,“重視兒童的語言運用能力發展的趨勢”、“重視學前兒童早期閱讀的發展趨勢”和“重視支持性語言教育環境的創設”。我著重閱讀了第二個趨勢,早期閱讀教育的關鍵是自主閱讀,而學前階段的早期閱讀絕不是識字和寫字就能代替的,幼兒對口語和欣賞書面語言的興趣,以及幼兒對文字的敏感性,這些都是幼兒早期閱讀的核心能力,那就怎樣培養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來談談我的一點想法。

一、 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閱讀內容我們幼稚園每周都有一節早期閱讀活動,閱讀內容是早期閱讀書上選的,教師用大書,幼兒用小書。幼兒的思維直觀形象,根據他們不同的年齡段和興趣愛好,我們會選擇一些閱讀內容,小班如《小黃雞和小黑雞》、這個內容情節簡單,篇幅短小,畫面形象逼真。我用大書給幼兒講的時候,他們都專注地看著大書,尤其那句“別哭別哭,有我呢,我倆在一起”,孩子們學得最快。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們延伸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經驗,逐步將口語與圖畫聯繫起來。

二、 創設寬鬆的自主閱讀環境語言環境的創設在自主閱讀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能給幼兒帶來激情,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如中班的《梨子小提琴》,在舒伯特《夢幻曲》的背景音樂下,更能把幼兒帶入一個寧靜溫馨的氛圍,故事裡的小動物們告訴幼兒美妙的音樂會洗滌人的心靈。我們幼稚園有閱讀書吧,裡面放著半人高的書架,我們提倡把書放在幼兒觸手可及的地方,營造一個自在、輕鬆而豐富的閱讀環境。

三、 開展豐富的閱讀活動,提高幼兒自主閱讀的興趣(一) 我們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幼兒,來豐富幼兒的早期閱讀活動,如:

小班年齡段:讓幼兒觀看大圖片、多媒體,鼓勵幼兒發揮想像,大膽的表述自己的故事,在口語能力得到發展的基礎上,同時也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中班年齡段:開展“故事大王”比賽。在班級每個幼兒都參加的基礎上,每班挑選出一名幼兒,再進行年段組的比賽,這不僅讓幼兒鍛鍊口才,更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大班年齡段:每周都有一個影視欣賞活動,我們選擇一些經典的影視組織幼兒觀看,如《貓和老鼠》、《喜洋洋和灰太狼》、《梨子小提琴》。像《貓和老鼠》是沒有語言的,通過欣賞、教師的引導,幼兒展開豐富的想像,講述畫面的內容。

(二) 家庭是影響幼兒早期閱讀興趣形成的主要因素,以書為媒介,閱讀為紐帶的親子閱讀活動,通過親子共讀,不僅可以一起分享閱讀的感動和樂趣,更為父母創造了與孩子溝通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