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周禮《沙漠章魚千歲蘭》國中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

在非洲納米比亞和安哥拉邊界的納米布大沙漠中,生長著一種奇異的植物,名叫千歲蘭。顧名思義,這種植物可以在乾旱的沙漠中生活上千年,據科學家測定,最長壽的一株千歲蘭已經活了20xx多年。

納米布大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乾燥的沙漠之一,年降水量不足25毫米,有時整整一年都不下一次雨。我們很難想像,在如此惡劣的氣候環境下,千歲蘭竟能屹立不倒,長存千年。千歲蘭一般生長在沙漠中寬而淺的谷地內,根深深地扎在沙石之下,它們的莖十分發達,最長可達兩米,直徑最大可長八米。也就是說,千歲蘭的高遠不及它的粗,雖然這樣看起來不夠壯觀,卻能有效地保護自己,避免被風暴折斷。

每一株千歲蘭的頂部邊緣都長著兩片長長的葉子,寬約30厘米,長約2至3米,這兩片葉子一旦長出後,就與整個植株相伴終生,不離不棄。千歲蘭這樣做是“有目的”的,因為千歲蘭的葉子裡含有許多特殊的吸水組織,能夠吸取空氣中的少量水分,使它能夠在久旱不雨的沙漠中有力地存活下來。

當然,天下之事,有利必有弊,葉片越大,越容易失去水分,也越容易枯死。

千歲蘭在成長的過程中,由於乾早、沙石的不斷磨損、狂風的蹂躪,葉片前端最容易失去水分,從而乾枯。可是,要想獲取空中稀有的蒸汽和水分,又必須保持葉片旺盛的生命力。為了克服這一缺陷,千歲蘭將珍貴的水分儲存在粗壯的頸部內,前邊的葉子枯死了,後邊新生的葉子就趕緊補上,如此循環,生生不息。不知情的人還以為它的葉子不老、不衰、不損傷。而事實上,千歲蘭葉子基部有一條生長帶,那裡的細胞有分生能力,不斷地產生新的葉片組織,前面的剛剛乾枯,後面的就緊緊跟上,以補充葉片的損失。一些存活了上百年的千歲蘭,葉子往往被分裂成許多的細片,大風一吹,就散亂扭曲,遠遠盟去,猶如一隻只匍匐在沙漠上的大章魚,因此千歲蘭又被人們形象地稱為“沙漠章魚。

千歲蘭是雌雄異株植物,開花時許多穗狀花序在莖頂部邊緣上生出。由於花序有鮮紅的苞片,因此頗為艷麗,為沙漠增添了異彩。千歲蘭年年開花。在莖頂上表面,出現一些同心溝,在同心溝的外方溝內抽出球果狀的花序;花片鮮紅色。種子的外面有翅膀,隨風散落到各處安家。

儘管千歲蘭生長在大雨十分罕見的環境中,但由於海洋性氣候的影響,沙漠上牛毛細雨經常光顧,因此沙漠上的千歲蘭不但旱不死,反而能長命千年,形成了世界上最為珍奇的植物景觀。

——節選自《百科知識》第121期(有刪改)

1.從內容上分,這篇文章屬於_____說明文,它的說明對象是____。(2分)

2.為什麼“千歲蘭”被稱為“沙漠章魚”呢?(2分)

3.文中劃線句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有什麼作用?(3分)

4“據科.學家測定,最長壽的一株千歲蘭已經活了20xx多年”一句中,加點的字能否刪除?為什麼?請說明理由。(2分)

5.“千歲蘭”為什麼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還能長命百歲、不斷繁衍呢?(2分)

參考答案:

1.事物說明文千歲蘭

2.葉子往往被分裂成許多的細片,大風一吹,就散亂扭曲,遠遠望去,猶如一隻只匍匐在沙漠上的大章魚,因此千歲蘭又被人們形象地稱為“沙漠章魚”。

3.列數字準確具體的說明了千歲蘭的莖非常粗,讓它能有效的保護自己的特點。(只說出準確具體不得分)

4.不能,“據科學家測定”一詞表面了這一信息的來源,如果刪去,這個信息就缺乏說服力,不能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5.千歲蘭的葉子裡含有許多特殊的吸水組織,能夠吸取空氣中的少量水分;種子的外面有翅膀,隨風散落到各處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