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酬”與百草園

“應酬”與百草園

——談事件的觀察

江西省樟樹市洋湖鄉晏梁國小楊耀兵

有一個孩子問他爸爸,“應酬”是什麼意思,他爸爸告訴他,“應酬”指自己不想乾而又不得不幹的事。第二天早上,孩子背起書包對爸爸說:“爸爸,我要去‘應酬’了”。別忙著笑,你是不是也曾經覺得學校生活單調枯燥呢?覺得每天在家與學校之間穿梭往返毫無新奇之處?好不容易碰上個雙休日,又被父母逼著參加“奧賽班”、“英語版”,就像一隻籠中鳥。

我不想舉例證明大家的學習生活隨著社會進步而日益豐富多彩,我只想告訴大家,一百多年前,有一位學生整天跟著先生念一些自己不太懂的文章,卻覺得生活無比豐富,那奇異的草根、草叢中的鳴蟲、描紅的圖畫、先生的瞌睡……無不讓他感覺興味盎然,多年後,他根據這段生活寫了一篇文章——《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大家已經知道了,對,他就是魯迅先生。就是在那樣我們認為是枯燥的環境中,成長出了一位世界級的文豪。所以,生活並無所謂單調與否,關鍵在於我們的心。如果我們熱愛生活,珍惜生命,進而感悟生活、產生激情,那我們也有可能成為一代文豪。

當然,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要成為大作家首先要學會寫好作文,必須將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寫好,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就要學會觀察事件。觀察事件可以從以下三點入手:

一:點與面的結合

一件事從發生到結束,即起因、經過、結果這是面,但讀者真正感興趣的是點——也就是事件的幾個精彩瞬間、幾個突出的人物。我們既要把事情有重點地觀察清楚,又要捕捉那些最精彩的鏡頭。

比如《跳水》這篇文章,講一個小孩由於猴子搶走了他的帽子,被水手取笑,為爭回面子,而使自己置於危險之中,船長父親果斷地用槍逼他跳水逃生這是一件事情的經過,但“猴子齜牙咧嘴地撕咬孩子的帽子”、“孩子不顧一切追猴子”、“孩子搖搖晃晃地走上橫木”、“父親的持槍大喊”這些內容無疑最能吸引讀者的眼球了。

另外,隨著時間不斷地推移,大家對事物的認識會不斷深入,你會發現,好些事情看似不大一樣,其實是屬於一類,這一類事情可以稱之為面,而這一件事情則變成了點。比如《跳水》和《“諾曼第”號遇難記》都是寫船長處理緊急事故的,這是面。但《跳水》一文除了告訴我們遇到緊急情況要保持冷靜之外,還告訴我們開玩笑不要過分、做事要考慮後果等。《“諾曼第”號遇難記》告訴我們非常時期要採用非常手段,要有責任感,這就是兩件事情的不同之處——點。

二:觀與察的結合

我們總是把觀察錯誤地理解成“瞪大了眼睛看”,其實這個詞的含義遠不止於此。“觀”指對事物的認識,包括看、聽、摸、嗅、嘗等感知活動,而“察”指仔細看、細心調查後進行分析、綜合的思維活動。不僅憑藉眼睛,更要依靠大腦。我們古人說吃一塹,長一智,經歷了一件事之後,我們會進行思考,從中得到啟示。蘇東坡登廬山發現這座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經過思考後得到啟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就是觀與察結合的最高境界。

在我們的課本中也有這樣的例子,《“精彩極了”與“糟糕透了”》中,“我”寫的一首小詩,得到了父母完全相反的評價。通過這件事我懂得了母親的誇獎是靈感和創作的源泉,父親的警告時刻提醒自己不誤入歧途,這都是愛。

三:聯想與創新的結合

面對生活中的事情,我們不能就事論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我們必須學會聯想。但我們的聯想這、總會受到思維模式的制約。比如看到春蠶就想到奉獻精神,看到蜜蜂就想到勤勞,煙花三月想揚州,秋風秋雨愁煞人,總是老一套。一位老師問班上同學,“雪融化後變成什麼?”大部分同學回答“變成水”,只有一位同學說“變成春天”,這是多么富有創意的答案啊!

我們很多同學總是滿足於把一件事寫清楚,其實這只是達到了一個很基本的要求,如果我們對這件事換個角度去思考,可能會有一些新的發現。比如:大家都認為童年是天真、淘氣、無知、無畏的,認為小孩子無憂無慮。但有一個孩子卻認為《做個小孩不容易》,並舉了“不能單獨去游泳、不能單獨出遠門、甚至在印度洋海嘯時,一個小姑娘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勸那些檢魚的大人趕快逃生,那些大人都是抱著‘姑妄聽之’的遊戲心態”,小孩在大人心目中總是長不大,永遠不懂事。這個孩子就從常見的事件中創新了主題。

有一位詩人說得好,“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這句話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並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發現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

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