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樂師阿炳的《二泉映月》有感

阿炳是我國有名的民間音樂家,翻開歷史,我們一起來了解。

無錫的惠山,樹木蔥籠,藤蘿搖曳。從這句話中我似乎看到了美麗的惠山一片綠色。微風吹過,樹輕輕搖擺。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著師父來到泉邊賞月。師父問阿炳聽到了什麼,阿炳搖頭。師父便告訴他,等你長大了就會從二泉聽到許多聲音。那時候的阿炳很小,他並沒有經歷那些事。

後來,師父死了,阿炳也因為患眼疾而雙目失明。又是一個中秋夜,阿炳再次來到泉邊,傾聽泉聲。他想起師父說過的話,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經歷,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正如師父當年說的那樣,阿炳從二泉的泉水中聽到了許多聲音。他聽到了深沉的嘆息,這嘆息好象自責自己所犯下的錯,他聽到了傷心的哭泣,這哭泣好象在激發這些年來的情感。他聽到了激憤的傾訴,這傾訴好象在訴說著每天的煩惱,他聽到了倔強的吶喊,這吶喊好象在噴發心中對封建社會不公的怒火。

聽著,聽著,阿炳禁不住拿起二胡,就這樣一首永垂不朽的樂曲誕生了!就如琴聲里包含的情感一樣,剛開始阿炳在嘆息自己的家鄉,懷念對他恩重如山的師父,在思索自己的人生道路,隨著阿炳的成長,他對命運的抗爭,抒發了對美好未來的嚮往。阿炳把自己一生的經歷都釋放在這首曲子裡。

散文《月的遐思里》,它說出了阿炳的精神,高潔、明淨無污、執著追求……

泉為月之淚,月為泉之魂。

月是阿炳的月,泉是阿炳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