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是在三年級的一個下午,我們的科學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養蝸牛。今天的運氣真好,奶奶在買菜的時候發現了一隻蝸牛,把它送給了我。
小蝸牛一開始的時候還很活潑,在菜葉上跳著舞呢!可是沒過一兩天,小蝸牛竟然在它那“小屋子”的門口吐出了一層白白的、薄薄的繭,把自己關在了裡面。我想小蝸牛為什麼要把自己關起來呢?它不寂寞嗎?好奇心使我一探究竟。
我先把蝸牛仰面朝天地放著,眼睛緊緊地盯著蝸牛殼,差不多都快把它盯得冒煙了,可這隻“不知好歹”的蝸牛竟毫無反應。這時,我的心裡不禁浮現起另一個問號,這隻蝸牛是死了嗎?為什麼一動也不動?它不可能被餓死,也不可能被冷死啊!
如果不是死了,那我把它叫醒吧!我找來一根牙籤把它的小門給捅開了,拿牙籤戳了戳蝸牛,蝸牛竟然動了。“蝸牛活了,蝸牛活了”我高興得大喊。然後我放下幾片菜葉子心滿意足地走了。
第二天我來看蝸牛時我差點叫出了聲,蝸牛竟又關上了小門。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這蝸牛這么倔強?我只好去問“百老師”,“百老師”說:蝸牛這樣是因為它要冬眠,度過寒冷的冬天。來到學校老師說的也驗證了“百老師”的說法,我終於破解了蝸牛的秘密。
吃一塹,長一智。雖然蝸牛被我折磨得快死,但我終於懂得了蝸牛的秘密,而且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要多多嘗試,才能用知識武裝頭腦,變得更加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