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的秘密

一個星期天的下午,天氣十分悶熱,我在院子裡擺弄著綠化帶里的花草。忽

然,一隻蝸牛緩緩地爬上了葉子。“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為什麼它爬過的地方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線?”一連串的問題浮現在我的腦海里。  為了搞明白這些問題,我在家裡做了一些實驗。我先採用曾經在課外書上讀過的“用各種食物測驗動物”的方法去測驗蝸牛是害蟲還是益蟲。我拿來白菜葉子、饅頭和小蚊子等,然後捉來幾隻蝸牛,分別編了號,把它們放在食物面前。大概它們都餓了,都爬向自己喜歡的食物。只是每隻蝸牛都爬向了白菜葉子,而對其它食物它們看都不看一眼。不一會兒,白菜葉子就被吃光了。這下,我初步認定蝸牛是害蟲。

接下來,我又進行第二項實驗,分析“蝸牛爬過的地方為什麼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直線?”我把蝸牛舉到高處,等它把身子伸出殼時,便想去抓它的身子。可我還沒碰到它的身子,它就又把它的身子伸進去了。我連續試了幾次,可都沒成功,我真有些泄氣了,爸爸走過來說:“事情剛開始就灰心了,你長大還能幹什麼事?”我被爸爸這么一“激”又來了精神。這次我用尖石小心翼翼地把蝸牛的殼敲開,抽出它的身體,用手摸了摸他的下面,只覺得黏糊糊的,隱約還有小粒,這是什麼呢?經過查閱資料,我找到了答案:原來小粒是它的腳,那黏糊糊的是它的排泄物,它有助於蝸牛的爬行,那長長的一條線,就是殘留的排泄物。

通過一系列的實驗,我不僅知道了蝸牛的秘密,還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處處有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