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大家都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可我偏不相信,可是,經過一件事情,讓我永遠相信了這句話。

自從開學以來的一個星期,我的數學成績一直很好,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那是因為我每天都很自覺性的做一張“口算題卡”。才會有這樣好的成績。

今天,老師在我們昨天晚上沒有複習的情況下,進行了一次測試,我想:不就是一次測試嗎?有什麼難的!結果真不出我所料,第二天一髮捲子,我的了94分的好成績。

我回到家,寫完了作業,剛想出去玩,可是一想,今天還沒有做“口算題卡”呢!是出去玩,還是不出去玩呢!理智和虛榮來了個鬥爭,虛榮說:“你考了94分,這么好的成績,今天就別做‘口算題卡’了,就出去玩一次,你看那些小朋友,他們玩得多高興呀!”理智說:“別聽他的,如果你今天不做,那你就會退步,你寫完了再去玩也不遲呀!”在他們倆的鬥爭下,我選擇了虛榮。我高興得出去玩耍,直到天黑才回來。

第二天,數學老師同樣在沒有告知我們的情況下,進行了第二單元的測試。卷子發了下來,同學們安靜的做著,教室里鴉雀無聲。突然,下課的鈴聲打破了教室的沉靜。我們把卷子交上去。聽老師對答案,我感覺自己全做對了。

卷子發下來啦!什麼!我居然考了70分!天哪!

要是我當初選擇了理智,應該就不會這樣差了!

通過這件事,讓我深信不疑的相信了這句話:“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人們常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要想收穫,就必須付出。

記得有一位老師對我們說過:“因為你們還不懂得付出,所以收穫並不多。”聽了這句話後,我真的覺得很慚愧,自我呱呱落地那天起,我付出的寥寥可數,而別人為我付出的則是多不勝數,例如父母為了養育我而付出,老師為了教育我而付出,他們的付出都不渴望回報。而我們呢?不但沒有付出,還希望收穫。當我們看到別人受到表揚的時候,也希望受到別人的讚賞,但自己所做的一切根本就不值得表揚。當我們看到別人取得優異的成績的時候,也希望得到優異的成績,但自己卻沒有努力學習。

如果這種喜歡“不勞而獲”的想法成了習慣,那么我們就會很自私,在社會上的人際關係就會變得很糟糕,在我們班上,自私的同學也不少見。當發現自己的腳下有一團廢紙時,誰也不願意撿起來,只會把廢紙踢到另一個同學的腳下。而這個同學也不會撿起來,把紙團繼續傳來傳去,這種場面就像在球場上傳球一樣,而跟運動員不同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想要這個“球”。

就這樣傳來傳去,直到傳到了一個熱心的同學的腳下時,紙團才能順利地去到垃圾桶里。有時紙團剛好呆在過道中間,同學們就會視若無睹。試問:彎下腰撿起廢紙團能消耗我們多少力氣呢?為什麼我們要吝嗇這么一丁點的愛心呢?

當我們做一件事時,第一時間是想什麼呢?是思考做了這件事後會吃虧。假如這件事每個人都覺得做了後會吃虧,還會有什麼人做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