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拿手菜的作文450字5篇

我最拿手的是熬紫菜湯,每當親朋好友到我家做客,我總是熬上一大鍋紫菜湯,讓客人喝得飽飽的,吃不下別的菜。客人在回味之餘,帶著我送的紫菜回家後,偶爾也熬紫菜湯喝,總是說不如我煮的好吃。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有關拿手菜的作文五篇,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到大家!

嘗嘗我家拿手菜

一道培根炒青菜出爐了。在我家客廳里一陣陣香味撲鼻而來,一端上來,我和媽媽就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哇塞”!好好吃!

培根炒青菜配料很簡單,只需把培根切成片和青菜一起翻炒幾下就好了,用一個白色蘭花的盤子上加上培根那獨特誘人的和青菜綠瑩瑩亮晶晶的菜呀,哇!很是誘人,簡直是絕配,不由得使你垂涎欲滴。

隨著散發出來的陣陣撲鼻的香味,媽媽又忍不住大吃起來,還催我快吃,不然她就吃完了。我夾了一筷子,慢慢咀嚼,頓時菜汁四濺,培根的臘肉味道很是獨特,似燻肉,但和燻肉的工藝不同,味道確實不錯。培根雖是肉類,也有肥肉,但肥而不膩。在西餐廳,經常有培根之類的菜品,它的確是西方國家的的美味佳肴,但現在深受廣大中國人民的喜愛。青菜是中國人離不開的蔬菜之一,本來我一向十分討厭吃青菜,如今和培根搭配在一起,真是讓我百吃不厭,中西合璧,很有創意。

看著滿滿一大盤菜被我和媽媽就要一掃而光了,爸爸顯得十分得意,因為這道菜出自他之手,爸爸品嘗了一口,回味一番,不住點頭,甚是得意。

下午回奶奶家時,爸爸又帶了一份給爺爺、奶奶吃。想讓他們品嘗一下。

奶奶一直不愛嘗試新鮮事物,在我和爸爸、媽媽的再三勸說下,奶奶嘗了一小口,慢慢咀嚼,回味無窮,又連吃了幾口,讚不絕口。爺爺也是吃的津津有味。

怎么樣,看來我們家的這道拿手菜不錯吧,有沒有流口水呢?

我的拿手菜

我會做許多菜,比如炒青菜、西紅柿炒雞蛋、青椒炒肉絲等等,但我最拿手的菜是油炸排骨。

現在要炸排骨了,我把炒鍋放在煤氣灶上,然後開大火,使鍋里的水蒸發掉,看見水成了白煙,立即倒入小半鍋油,等油燒到七八分熱。我就把排骨一一夾入鍋中。頓時鍋里的油沸騰了,“嘩啦啦,嘩啦啦”的聲音不停在耳邊響起,而排骨也在油中不斷翻身,表面的那層白色麵糊慢慢變著顏色,四周白泡不斷。油逐漸少了,我不得不用筷子為排骨翻身,很快排骨便炸得金黃燦爛。那樣子我甚至覺得它可以與電視上的菜媲美了。我用漏勺把排骨撈了出來,並裝盤。

家人早已等不及了,一個個貪婪地望著我手中的油炸排骨,活像一隻只饞貓,口水都要流下來了。我笑容滿面,對大家說:“快來嘗嘗吧!”爸爸首先舉起筷子,夾了一塊排骨,他先聞了聞,接著毫不猶豫地咬了一大口,邊吃邊說:“女兒,你做的排骨真好吃。”大家聽了,紛紛夾了一塊來品嘗。媽媽說:“女兒,這排骨色澤鮮亮,看了讓人胃口大增,比上次更好吃了。”奶奶也樂開了花,豎起了大拇指,點著頭說:“孫女,不錯呀,外香里嫩,你跟誰學的?”我笑嘻嘻地說:“這個嘛,保密!”大家喜笑顏開,沒有多長時間,排骨全吃光了。一份勞動,一分收穫,只有經過辛勤勞動,才能收穫快樂,而懶惰的人永遠也享受不到。

我的拿手菜

啊!過年了。吃的大魚大肉可真不少啊!這時,如果上來一道清涼爽口的涼拌黃瓜,那該多么爽口啊!於是我學了一道拿手菜:涼拌黃瓜。可別想著簡單噢!我的拿手處就在於簡單的小菜讓您吃到不簡單的口味與心情。我的主料:2根黃瓜、2粒大蒜。副料:鹽、糖、醋、香油少許。

首先做黃瓜時先洗淨黃瓜,再把綠油油的黃瓜“啪啪啪”像大廚一樣把它拍酥,隨後簡單切兩刀,這就是我的秘籍一:用“拍”來代替“切”處理蒜和黃瓜,這樣他們的表面是凸凹和參差不齊的,能更好的吸收美味的調料。大蒜也一樣,不過為了讓大蒜更好釋放東菌能量,所以我們要把大蒜和黃瓜暴露在空氣里氧化2——3分鐘。這就是我的秘籍二一定要先放固體。秘籍三是把鹽放入拌勻,醃5分鐘記著一點要先放固體調料,這樣固體調料可以充分均勻地拌在食物表面,以便會更好的入味。接下來我們再錦上添花地提一下鮮加一丁點白糖,啊!真好吃、這就是我的秘籍四。最後放些醋和香油拌勻,一道清涼爽口的涼拌黃瓜就做好了。在油膩飯菜後能吃上一口,就像在炎熱夏日吹來一股清風一樣。披著油亮香油外衣的黃瓜此時變得像美玉翡翠一樣光彩奪目,使人垂涎欲滴。你也來嘗嘗吧!

學做拿手菜

吃著香噴噴的飯菜,我也想做一道拿手菜——土豆炒肉。

我先把橢圓形的土豆洗淨、削皮,然後切成一厘米厚的土豆片泡入水中備用。在切土豆的時候,土豆拿在我手裡,卻不聽使喚,我剛要下刀切,它就“跑”;我“捉”了好幾次,橢圓形的土豆才被“劈”成兩半。這樣切片就容易多了,我雖然切的厚薄不一、但是大小均勻。土豆弄完,緊接著洗肉、切肉了,我小心翼翼地切,可刀就像鋸齒一樣,慢慢地拉來拉去,一片肉也切不下來,媽媽見狀,示範切了幾片下來,我這才用左手摁緊肉、右手用力切,終於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切好了肉片。這兩項做完後,我又切了點蔥、薑絲、青、紅辣椒各兩個備用。看著準備好的原料,離成功就差一步了。

開始炒了,這一步最關鍵,要注意火候、油溫。我謹慎地打開燃氣灶、放上炒鍋、倒入適量的油,我就直勾勾地盯著油。媽媽說炒肉時油溫不能過高、否則肉會炒焦。我看到油溫稍冒一點兒煙,就急忙把肉放進去,只聽“嗤嗤、啦啦······”的聲音,油花四濺、我慌忙捂住臉向後退,可油花還是毫不留情地濺到我的手上。我不顧疼痛、開始用鍋鏟不停地翻炒,一會兒肉的顏色由紅色逐漸變成了白色。這時,我倒進一點兒醬油,讓肉著了點色、看著好看多了。肉炒了七、八成熟了,我倒進蔥、姜、辣椒絲爆香。啊!誘人的香味直往鼻子裡竄;最後倒入備好的土豆片,再翻炒兩三分鐘就成了。我甩著酸痛的右臂關火、把菜盛進白色的磁碟里。看著色、香、味俱全的土豆炒肉,特別是青紅辣椒的點綴,真是錦上添花。我忍不住吃了一口,“啊,真好吃!”媽媽嘗過後也對我的廚藝讚不絕口。

這次學做拿手菜,我體會到了勞動的樂趣和收穫的喜悅。我暗暗決定,還要多學幾道菜,讓大家品嘗指導。

我的拿手菜

我最拿手的是熬紫菜湯,每當親朋好友到我家做客,我總是熬上一大鍋紫菜湯,讓客人喝得飽飽的,吃不下別的菜。客人在回味之餘,帶著我送的紫菜回家後,偶爾也熬紫菜湯喝,總是說不如我煮的好吃。

曾經因公出國兩年,節假日時,一同出國的廈門老師常常聚餐,煮幾個家鄉菜,唱唱歌,說說話,一一起度過無數不眠之夜。我們的慣例每個人煮一道拿手菜,我照例是熬紫菜湯,總是能讓那些平日很矜持的小姑娘,喝到鍋底朝天還想再喝。好友常說我熬的紫菜湯有家鄉味:甜甜的、帶一點腥味,讓人想起廈門潮濕、略帶腥味的空氣。

一個上海老師還叫我教她熬紫菜湯,很認真記下操作程式後,實地操作了幾遍:把紫菜浸泡、洗淨、癧乾,小炒一下去掉濕氣,加水熬湯,可以加點肉末或小蝦米調味,快煮熟時加上鹽巴(不用放味素),也再撒一點切碎的薑絲,一道又香又甜的紫菜湯就做好了。也可淋上一個鴨蛋,就變成了紫菜蛋花湯,但鴨蛋的腥氣會掩蓋紫菜的原味。

我也說不清是紫菜湯好吃,還是身在異國他鄉,家鄉小菜讓她們想起故鄉、想起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