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寫”例析系列[9]

“景物描寫”例析系列[9] 

9、對比描寫 

①嚴閉的心幕,慢慢的拉開了,湧出五年前的一個印象。——一條很長的古道。驢腳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溝里的水,潺潺的流著。近村的綠樹,都籠在濕煙里。弓兒似的新月,掛在樹梢。一邊走著,似乎道旁有一個孩子,抱著一堆燦白的東西。驢兒過去了,無意中回頭一看。——他抱著花兒,赤著腳兒,向著和微微的笑。 

…… 

又現出一重心幕來,也慢慢的拉開了,湧出十年前的一個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來。土階邊的水泡兒,泛來泛去的亂轉。門前的麥隴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黃嫩綠的非常鮮麗。——一會兒好容易雨晴了,連忙走下坡兒去。迎頭看見月兒從海面上來了,猛然記得有件東西忘下了,站住了,回過頭來。這茅屋裡的老婦人——她倚著門兒,抱著花兒,向著我微微的笑。(冰心《笑》) 

[簡評] 

這是兩幅對稱的意境很美的畫面。新月、綠樹、抱著花兒的人物和浮在人物嘴角的“微微的笑”,這是構成畫面上一致的地方;而古道、海面、行路的驢蹄、滴水的茅檐、人物性格和年齡的差異,卻又把畫面嚴格地區別開來。共同與不同的鮮明對比使它們成為兩首各具特色的精湛的小詩。 

(整理)

②秋天的後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只剩下一片烏藍的天;除了夜遊的東西,什麼都睡著。華老栓忽然坐起身,擦著火柴,點上遍身油膩的燈盞,茶館的兩間屋子裡,便彌滿了青白的光。 

…… 

……。他現在要將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裡,收穫許多幸福。太陽也出來了;在他面前,顯出一條大道,直到他家中,後面也照見丁字街頭破匾上“古口亭口”這四個黯淡的金字。 

…… 

微風早已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銅絲。一絲髮抖的聲音,在空氣中愈顫愈細,細到沒有,周圍便都是死一般靜。兩人站在枯草叢裡,仰面看那烏鴉;那烏鴉也在筆直的樹枝間,縮著頭,鐵鑄一般站著。(魯迅《藥》) 

[簡評] 

從“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的“秋天的後半夜”,透過“彌滿了茶館的兩間屋子”的“青白的光”,人們可以想見老栓買“藥”前的沉重心境,與籠罩著全家的沉悶氣氛。等到人血饅頭到手,老栓充滿了幸福感時,“太陽也出來了;在他面前,顯出一條大道”,陰沉的心情豁然開朗,仿佛希望就在眼前。而到了小栓病死,華大媽給兒子上墳時,景色卻是滿眼淒涼,周圍“都是死一般的寂靜”,只有枯草的細顫和烏鴉的辣立。這樣,通過景物描寫的強烈對比,渲染了人物不同時期的思想情緒的變化。 

③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壁;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陽樓記》) 

[簡評] 

在並列寫這么兩幅極不協調的景物畫面時,作者的採用的手法是巧妙的。寫景物分作悲喜兩個方面,無論整體或部分,都用的是對比的寫法。寫天氣,一方面是陰,一方面是晴;寫湖面,一方面是“濁浪排空”,一方面是“波瀾不驚”;寫人物活動,一方面是“商旅不行”,一方面是“漁歌互答”。為了引起恐懼愁苦之情,就寫“虎嘯猿啼”,為了引起快樂之情,就寫“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同樣是動物的活動,而引起的感覺卻絕然不同。這樣互相對照,悲的就更顯得可悲,喜的就更顯得可喜了。 

④初春的陽光溫暖地照著大地,新耕的泥土發散出一股清香。山路沿著山澗蜿蜒著。清澈的澗水越過一個個圓石,潺澉地向東流去。路旁山坡上已泛出一片青綠,一叢叢野花迎著春風盛開著。時而有幾隊遲歸的雁群在晴空中掠過,發出短促而嘹亮的鳴聲。 

…… 

山路兩邊是一片松林。一陣風吹來,松林發也浪濤般的唿嘯聲,給人一種莊嚴、悲壯的感覺。烈士墓在山腰的一塊平坦地上,周圍是一片粗壯的蒼松,墓地當中就是那棵盛開著的三月雪。在松樹旁,在三月雪下,散布著十幾丘墳墓。(蕭平《三月雪》) 

[簡評] 

這是兩幅氣氛不同的圖景,前一幅明快、清秀;後一幅肅穆、悲壯。情景、氣氛的對比變化,暗襯出小娟和周浩來到烈士墓之前和來到時截然不同的心情。情隨景遷,恰到好處。 

⑤風颳得還是很緊,這會兒可已經轉成東風,把雪兒和雨雲都吹散了,早晨八點鐘光景,從那堆迭得很高的陰霾的雲層中,露出來澄澈的天空。陽光投下暖和和的、象刀劍一樣筆直的光線。雪開始融化了。草原越來越黝暗,這兒那兒交織著一片片綠寶石似的茁青的莊稼,和一條條金黃色的殘梗。水在閃爍,細流在路上的車轍中奔流。在土墩上幹了的屍體,睜著看不見的眼睛,凝視著藍天。(阿·托爾斯泰《苦難的歷程》) 

[簡評] 

春天,萬物得到了復甦,而俄羅斯人民呢?得到的是死亡。大自然的“生”與人類的死的強烈對比,活生生地揭露了在沙皇政府奴役下的蘇聯民不聊生、哀鴻遍地的生活慘象。 

(整理)

⑥那是一個美麗的五月的傍晚,白樺、白楊、榆樹、稠李和橡樹上的葉子剛剛綻開。榆樹後面的一叢叢稠李,正鮮花盛開,尚未凋謝。一隻夜鶯就在近旁,另外兩隻或者三隻,在下面河邊的灌木叢里,正如行雲流水,婉轉歌唱。很遠就可以聽到從河那邊傳來的大概是下工回來的工作的歌聲;太陽落到森林後面,透過層層葉簇,金光四射,迸發出萬道霞光。這一邊,是一片璀燦的新綠,榆樹的那一邊,則一片昏暗。甲蟲在飛,又進而摔下,落到地上。(列夫·托爾斯泰《謝爾基神父》) 

[簡評] 

作者用對比手法,描寫了謝爾基神父隱修室內外截然不同的兩個天地:榆樹的那一邊,即隱修室內是一片昏暗、死寂的景象,這正好與神父寂寞、空虛、偽善的心理相映襯。描寫時,作者沒有平均使力,而是有詳有略。這樣,不僅的內容上,而且在筆力上都加強了對比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