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的木棉狀物作文

母校的木棉狀物作文--第1篇

我的住所小徑的道路兩旁,有一排高大的木棉樹,木棉花開得燦爛,似血如火,風姑娘偶爾光臨這裡,木棉花就更顯妖艷,搖曳在木棉的懷抱,也許是對木棉有一份親切的感情,我時常散步在小路上,坐在樹下的涼石凳上,抬頭仰望,自有種愜意湧上胸口。

思緒穿過層雲,隨著風飄揚,飛過喧囂的城市,鱗次櫛比的高樓,停落在母校熟悉的木棉樹上。那高大魁梧的木棉,是否正在孕育著新生?我仿佛聽到了它在訴說,訴說著我在母校的歲月。

透過陽光,木棉斑駁的樹影在操場上舞動,濃密的長須和茂盛的綠葉,含苞待放的花蕾,青翠欲滴的新葉,穿過溫柔的日光,透明如片片翠玉,美艷如點點鮮紅,如詩如畫。清晨,薄霧還未散去,枝葉上沾著點點露珠,待到陽光出來,每片葉子都閃閃發光,水珠在日光下熠熠生輝,清風襲來,搖落一串串晶瑩。花苞從睡夢中醒來,嫩葉也被驚醒,花瓣粉嫩如美人的肌膚。

午後,木棉花就更顯得妖艷了,我懷念與朋友在操場上撿木棉花的日子,每當從食堂出來,我們就被它吸引,情不自禁地走到跑道上,聽著風姑娘演奏的交響曲,看著木棉在枝頭舞動,沐浴在午後溫暖的日光下,眺望遠方,仿佛天地之間只剩下我們兩人,微風掠過我的指尖,時光也從指尖溜走。回首,那裝滿木棉花的日子在哪呢?

鈴聲響起,初三的學子們跑向運動場,為中考的最後衝刺作準備,緊張而激動的情感布滿全身,木棉花從樹梢飄落,停留在跑道上,從它周圍跑過,不忍踏在它身上,拾起落花,將它埋在泥土裡,像極了《紅樓夢》里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呵!不知是因想起了傷感的林妹妹,還是因為即將離開這充滿回憶的母校,心頭不經意間流露出傷悲,如決堤的大壩,一發不可收拾。

我懷念與朋友在操場上嬉戲的日子,偶爾悠閒的我們奔跑在木棉樹之間,熟悉的音樂在校園裡徘徊穿梭,像一隻只精靈,飛舞在瀰漫著書香氣息的校園,我們唱著熟悉的歌謠,如煙似夢,我願永遠沉睡於那時的夢裡,順著輕盈的風,繞過校園,飄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

那幽幽的清風帶去了我木棉般的歲月,那寬大的操場銘刻著我木棉花般的回憶,記憶里的念想像木棉的長須一樣糾纏不清……

西下夕陽,映染了蒼穹,殘陽似血,大雁歸去,那忽隱忽現的木棉花啊,濃縮成一點小小的希冀,靈動在我身邊,母校的木棉啊……

母校的木棉狀物作文--第2篇

這兩星期跑學校調研。在好幾間學校都見到木棉,正開著花。才突然感覺,喔,三月了,正春暖花開的時候。

在我們這地方,不管是山野,或是庭院,花樹並不多見。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先賢這話,用來說我們這鄙遠之地,其實是不適合的。家鄉憑朵兒引人注目的草木本就不多,所謂可愛者就更是寥寥了。我以為,能稱可愛者,春有木棉,夏有荷吧。宋人劉克莊南來粵地曾作詩云:“春深絕不見研華,極目黃茅際白沙。幾樹半天紅似染,居人云是木棉花。”或者可以算個佐證。

木棉是種高大的喬木,花朵兒也比較大,但一般不是很密。這些學校的木棉大多是新種的,高則高矣,枝椏卻還不是很多,所以花兒看起來開得並不是很熱鬧。倒想起母校的那兩棵高大的木棉來了,擎天立地,枝椏縱橫,花開時節,那才真的是熱鬧。

母校是所很有些年頭的老校,離家一里多路,我的國小和國中是在這讀的。學校建在村邊的半山上,後傍山坡,前臨水塘。學校旁邊有座園子,園前築有平台,平台上種有兩株木棉。這木棉樹幹粗壯,我們幾個孩子手拉手還抱不過;枝幹繁多,或斜指藍天,或任意縱橫,蓋出一方天地。那時農村都是一層的瓦房,沒有樓房,幾十米高的木棉樹立在那裡,真有種立地頂天的感覺。站在這樹下,抬頭望樹,人覺得是那樣的渺小。

春三月,是花開時節。木棉花期長,能在樹上開上好些日子。花開繁盛時,樹上好像點滿了火盞,燃紅半天,那片紅火幾里外就能看見。

木棉朵兒大,花開五瓣,花瓣肥厚。花從高大的樹上掉下,如一小風車從半空中鏇轉著直往下墜,砸到地上啪啪作響。

木棉花大,好看,我們都喜歡。所以在整個花期,每到課間,我們就多了項遊戲——搶花。下課鐘一響,大家就衝到樹下,仰頭看樹,等那花兒掉落。每見有花掉下,大家擠團一起,伸手向天,要把花接住。木棉花肥重,往往是看見花影閃動,人還沒作出反應,花已掉地上了。所以拾到的花大多是瓣斷蕊殘的。到上課鐘響起,大家拿著撿到的花兒回到課室,塞在書桌抽屜里,上課時還不時的低下頭聞聞,那花有一種淡淡的清潤的甜味。

我與木棉花還有一段特殊的情緣。

讀四年級時,有一次咳嗽咳了很久也不見好,最後咳出血來了。母親急得不行。有老人對母親說,買點瘦肉煲木棉花試試。但那時已是夏季,木棉花期早就過了。母親急得直跺腳:這時候哪找木棉花呀!哪找木棉花呀!後來母親也不知聽誰說的,學校旁邊一個從城裡回來住的人家裡有,就急急的去求來了曬乾的木棉,煲湯給我喝。也不知是否是真的是木棉的功效,後來我的咳嗽就真的見好了。

那時候,木棉花於我,是花,是美,也是藥,是善物。

國中畢業後,離開了母校。之後讀書,工作,足跡基本沒有離開嶺南,棲身之處少不了木棉的身影,但見高大一點的木棉樹,總免不了會和母校的那兩株樹作個比較,倒不是說對母校那木棉有多深的懷戀,只是那兩株樹實在是太高大了。真不知道長了多少的年歲才長成這樣的偉岸。

上世紀九十年代,母校恢復舊名,我回母校參加校友會,第一次了解了母校的歷史,也知道了那木棉所經歷的歲月。

母校建於一九三一年,是為紀念一個國民黨的將軍而辦的國小,校舍就建在該將軍的紀念園旁邊。一批國民黨中響噹噹的人物蔡廷楷、蔣光鼐、陳銘樞、陳濟棠、孫科、鄒魯、區壽年、余漢謀……擔任學校的校董。學校的創辦人張炎將軍曾作為葉挺的部下參加了南昌起義,後任國民黨師長、中將參議。一九三二年,學校招收中學生;同年,那兩株木棉也種在了紀念園前的平台上。學校確定“雪恥救國、生產救國”辦學目標,成立學生軍訓團,十九路軍給軍訓團配槍上百枝;學校規模擴大,木棉和學校一同成長。四十年代初,一批共產黨人到學校任教,一批學生加入了共產黨。一九四五年一月,學校的共產黨人和軍訓團的學生參加了南路人民抗日武裝起義;起義失敗,學校創辦人、起義的領導者之一張炎將軍被俘,經中共南方局、張發奎、李濟深等營救未果,壯烈犧牲。二月,學校被國民黨政府撤銷。

原來母校,和革命、和英雄有著這樣輝煌的關聯。

那些年,看《廣州起義》、《刑場上的婚禮》等電影,看人物和木棉花相互重疊、置換、輝映的畫面,感覺這木棉和英烈,那種偉岸、壯烈,真的很襯。我想,和母校一同沐風浴雨成長的那兩棵木棉是同樣有這樣的意義的,英雄,偉岸,壯烈。

三月中,母校的主任打來電話,說省里的老校友回來,學校要開個校友理事會,叫回去參加會議。又說,那兩株木棉花開得正茂,回來看看吧。

那天,天氣正好,只是陽光有點猛。離學校還有好幾里遠,就看見那木棉樹頂上的紅火了。

回到母校,只見那八十歲的木棉依然粗壯,古拙,巍峨,立地頂天。粗糙的樹幹和凸起的根瘤記滿了歲月滄桑,枝椏縱橫伸展,一樹繁花,在麗日下肆意燃燒,紅艷照天,襯托著青翠的遠山近野。還有比這更美麗的春日么!

一直覺得那高高大大紅艷似火的木棉真是入詩入畫的好題材。這些年來,讀趙少昂、關山月等嶺南派大師畫作,在描繪嶺南春色的畫作里,用如火的木棉去塗抹出濃烈的春意,很是佩服大師們對春天的把握。

有什麼能比木棉更能代表南方的春天呢。

母校的木棉狀物作文--第3篇

我愛我的母校,愛母校那筆直挺立的深綠色的木棉樹。

嚴寒的冬天即將過去,幾場春雨過後,天氣咋暖還寒,學校花壇里許多耐不住寒冷的植物卻都還在睡夢中,面對春天熱情的呼喚,它們一點反應也沒有。只有木棉樹已悄悄抽出了幾個小黑點,那幾個小黑點似乎在宣告著春天即將來到。

初春,木棉樹吮吸著春天賜予的甘露,春風的吹拂下木棉樹稀疏的枝條輕輕地搖擺著,在陽光的沐浴下那幾個小黑點也茁壯成長著。木棉樹不像嬌艷的花朵需要人精心呵護,更不需要人除草、捉蟲。它靠著自己頑強的生命力在大地母親的照料下靜靜地生長著。幾天后,那些小黑點已經吐出紅色的花瓣。花由於生長的位置不同,受到的光照不同,顏色也不同,有鮮紅的、深紅的、緋紅的、還有橘紅的。花朵有碗蓋大小,五片段預告瓣中間,包圍一束綿密的黃色花蕊,湊近一聞依稀能聞淡淡的花香。我常常覺木棉樹是一種很奇怪的樹,別的樹總要到枝葉茂盛時才開花,而它卻總是滿樹紅花,卻很難找到綴滿枝頭的綠葉,它非常守時總在冬天落葉,初春來臨時爭先恐後地展現它們所有的風采,那一朵朵的紅花遠遠望去,像一把把火炬。

木棉花雖然沒有如臘梅凌寒傲雪那樣令人敬佩,也沒有如蘭花的清香淡雅讓人難以忘懷,但它卻是最勤勞的報春者,那點綴於光禿禿的枝頭上的嬌艷魅惑的紅色精靈,如乾柴烈火般熊熊燃燒,讓每一個經過它身邊的人都忍不住停下匆忙的腳步欣賞起它來。隨著夏天的腳步越來越近,木棉花開始掉落。木棉花掉落的樣子非常有英雄氣概,從樹上“啪”的一聲掉到地上,它還保持著原來的樣子,花色依舊艷麗,花瓣也不萎靡,很有一種英雄康慨辭別塵世的味道,難怪人們稱它是“英雄花”。在木棉花凋謝的日子裡,樹下總會聚集了許多撿花的孩子,他們在樹下用木棉花打花戰。幾個老奶奶也提著籃子撿著掉落滿地上的木棉花,因為這木棉花,曬乾後可以用來泡茶喝,有清熱解毒的功用,還可以用來熬粥、煲湯,它有潤肺止咳的功效。所以每到木棉花掉落的日子樹下總是熱鬧非凡。

晚春時節,木棉樹脫掉了火紅的衣裳,換上了翠綠的新裝,在那鬱鬱蔥蔥的枝葉間一個個橢圓形黃褐色的木棉籽正悄然地生長著。一下課,樹下常圍著幾個淘氣的小男孩,他們爭著把鞋往樹上拋,他們想把樹上的木棉籽打下來,但最後總是演變成了拋鞋大賽,鞋也被扔得不見了蹤影。為了找鞋好幾個同學都遲到了,最後被老師狠狠地訓了一頓---------在春風的吹拂下,樹上的木棉籽漸漸成熟了,它們咧開嘴對著春風笑,木棉籽的棉絮在學校的操場的上空隨風飛舞,像極了下雪,這時只要你一伸手就能抓住一團帶著一兩顆木棉籽的棉絮,幸運的同學有時還能在地上撿到整個的木棉籽呢。

夏天終於到了,木棉樹的葉子也由淺綠變為深綠,茂密的枝頭撐起了一把墨綠色的大傘,太陽火辣辣的,樹葉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綠汪汪的。風吹過時娑娑作響,搖擺不定,木棉樹下成了消暑最好的地方。而我則最喜歡在樹影間捕捉那斑駁而細碎的陽光。

當校門外收割稻子的機器轟隆隆地響時,木棉樹的葉子又開始掉落了,葉子搖搖晃晃地從樹上飄落下來,那或銀灰或橘黃的葉片,如同一隻翩翩起的蝴蝶。慢慢地樹下已積了一層厚厚的落葉,像是鋪了一層黃地毯,踩在上面,落葉發出“咔吱、咔吱”的聲音,仿佛正向我傳遞著秋的訊息。木棉樹很快就成了一個掉光了頭髮的老爺爺,那光禿禿的樹枝,像極了爺爺那乾瘦而粗糙的長滿老繭的勤勞的雙手。我知道那光禿禿的枝杈里正孕育著來年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