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續寫的小學生作文300字

小學生井底之蛙續寫【篇一】

對《井底之蛙》的續寫,是讓我們發揮無盡的想像,放長眼界,跳出“井底”走進大千世界,在社會中去經歷人與人,人與事,人與自然之間的磨合。做為老師,不應該為教書而教書,做為學生不應該為讀書而讀書,跳出書本,走進大社會,才能學到更多書本外的知識。然而,人的一生就像一場雨,會帶給世界陰冷,潮濕,這是我們必須經歷的,沉浸在痛苦之中不是浪費生命嗎?我們必須站立,重新開始自己新的生命旅程。勇者不懼,無欲則剛。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生活還是過去一樣的生活,平淡還是過去一樣的平淡,可能小青蛙會不時懷念剛跳出井口無憂無慮玩耍,肆無忌憚的放歌的時刻,也會恐懼那晚見到的一切。但這一切的一切都無法改變小青蛙內心世界的極端不平衡。那么,等待他下一步的人生又是怎樣的呢?歡迎你們將故事繼續下去。

小學生井底之蛙續寫【篇二】

井底之蛙的故事:在一口淺井裡,住著一隻青蛙。一天,青蛙在井邊碰上了一隻從海里來的大龜。青蛙對海龜誇口說:“你看,我住在這裡多快樂呀!”青蛙形容道:“我安靜時泡在水裡,開心時在泥漿里散步,多自由自在!”青蛙邀請海龜下井去玩,海龜搖了搖頭,跟青蛙講起了大海的情形。“海的廣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止千來丈。”“無論水災還是乾旱,都影響不到海水,住在那樣的大海里,才是真正的快樂呢!”

青蛙聽了海龜的一番話後,沉默了一會兒,對海龜說:“你把大海說的那么好,可我又沒有見過,怎么能相信你說的都是真的呢?”

海龜就勸說青蛙和它一塊兒去看看大海,見識一下大海的美麗和寬廣。青蛙受不了海龜述說大海那美的誘惑,就兩腿用勁兒一蹬,跳出了井口,高高興興地和海龜一起向大海“進軍”。

可是到了海邊一看,海龜和青蛙傻眼了,只見海面上到處飄浮著各種各樣的垃圾,有塑膠袋,酒瓶子,破輪胎……海龜吃驚地說:“這,這……我那美麗的家園哪兒去了?”青蛙嘲笑海龜說:“海龜大哥呀,看不出來你還是一隻愛說大話的龜,這大海哪兒有你形容的那么美,大是挺大,寬倒也挺寬,可這兒的環境和我的井底相比,這差的也太遠了吧,這怎么適合我居住和遊玩呢?”

海龜難過的說:“我去週遊世界,這才幾年沒回來,我的家園就變成了這樣,你說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這時只聽身後傳來輕微的叫聲,海龜回頭一看,原來是他的兒子——小海龜,它趕緊上前一把摟住了小海龜,可小海龜已經奄奄一息了,它用微弱的聲音對爸爸說:“自從大海成為旅遊景點後,人們把吃剩的食物、垃圾等扔到海里,久而久之,海水就變臭了,好多魚蝦和海龜都被這臭氣給熏得喘不過氣來,有的還把那些污染物當食物給吃了下去,結果都死掉了,我可能也是誤食了那些東西,現在感覺好難受,我,我……”強忍著說完這些話,小海龜把身體往殼裡一縮,眼睛也永遠地閉上了,海龜憤怒地喊道:“為什麼,這是為什麼?人類啊,請你們別再破壞環境了,把那個美麗而溫馨的家園還給我們!”

青蛙難過地勸說海龜:“海龜大哥,你也別傷心了,我看你還是跟我走吧,和我一起到我的井底去,那兒雖說是小點兒,可和你這兒相比,還是比較安全的。”

從此以後,海龜就和青蛙一起生活在了井底,但是它還是渴望著能夠早日回到自己的家園——大海。

小學生井底之蛙續寫【篇三】

自從井底之蛙聽了海鱉說了大海的事後,腦子裡每天都會想像海的樣子。它越來越不滿足原先引以為豪的井底生活,決心出去看看,印證一下大海的廣大。

終於等來一場大雨,趁井水上漲,它跳出了生活多年的枯井。它左看看、右瞧瞧,不知不覺,跳到了一片草地上。它左顧右盼,突然,它看見了一個通體潔白的怪物!心裡雖然害怕,可小井娃依然戰戰兢兢地跳到怪物身邊怯生生地問:“請問,您是什麼呀?能帶我去大海嗎?”怪物眯起黑豆似的眼睛說:“我是海鷗呀,井蛙小弟。大海離這兒可近了,我帶你去吧!”說完,它讓井蛙爬到自己背上,一振翅便沖入雲霄。小井蛙興奮極了,天空真美呀!藍藍的,令人舒適,還綴有潔白柔軟的雲!

俯首,大海近在眼前。海鷗俯衝下去,小井蛙摔倒在沙灘上。大海比它想像的還要美,還要廣大、還要浩瀚!遠處水天相接,美不勝收;無聲無息的海浪輕輕漫上岸,有悄悄退下去。那猶如輕紗薄鏡般的海水一遍一遍的拂動著疏鬆的沙灘。陽光輝映在海面上,碧波閃閃,金光萬道,輕輕蕩漾。起了點小風,雪浪翻滾,一個接一個朝著海岸邊涌過來。海風輕撫面頰,帶著淡淡的鹹味,清新而又涼爽。風住了,海鷗時而掠過天空,時而輕擦海面。魚兒輕輕蹦出水面,銀光一閃,又落入水中。小蟹急匆匆的爬回海中。腳下的沙灘金光閃閃,溫暖美麗。大海像一個永恆的激揚著藍色火焰的懷抱,把井蛙湧入懷中。

小井蛙迫不及待的躍入海中,想感受一下大海的舒適。可它剛下到海中,就覺得不對勁。首先是皮膚:緊巴巴的,還火辣辣的痛;緊接著眼前一黑差點休克。頭暈目眩,頭重腳輕,呼吸困難。它踉踉蹌蹌爬回岸上,哇哇大吐了一陣水,總算緩過來了。它立刻請求海鷗把它帶回井裡。

回到了自己的安樂窩,小井蛙才覺得安心了許多。它嘆道:“不要只看到他人的幸福,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