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議論文滿分作文

議論文寫作訓練能提高學生邏輯有序地組織語言的能力,幫助他們恰當地、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辯證議論文滿分作文,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辯證議論文滿分作文篇1

辯證法的實質在於對立統一,人生的智慧也恰在於此。所謂剛柔並濟,所謂能屈能伸,所謂知白守黑,無不告訴我們:方圓之用,善莫大焉。

入世為方,出世為圓。

要說人的一生,首先遇到的問題,當屬於入世與出世的抉擇。有英雄如曹操對酒當歌、舳艫千里、山不厭高、求賢若渴,亂世之中盡顯英雄本色,當屬入世之典範。也有隱者如林逋,以梅為妻,以鶴為子,寄情山水,徘徊光影,不愧當世之楷模。

然而視孟德一生,豪情雖多,閒情很少,觀林逋之一世,雖名閒適,卻少激越,但也有透徹的高人遊刃於方圓之間,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功成之時急流勇退。漢初三傑之一的張子房,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官封留侯卻於功成名就之時退隱山林,一入一出,方圓之間,盡顯風度。

痴心為方,明哲為圓。

人生之理想、事業、感情,皆有痴心與明哲之二法。痴心者如尼采,醉心於自己的超人哲學,自己的熱血燒死了自己,落得一個發瘋的下場;明哲者更為多,芸芸眾生之中多少人精於算計,深諳明哲自保之道,而歷史的淘洗卻隱去他們的姓名,終被歲月遺棄。

尼采之痴心,使自己走向瘋狂;世人之明哲,使自己陷入庸碌,高考滿分作文卻也有痴心而明哲之人如張大千,熱愛藝術也不排斥世俗,懂得進退之中見風華。痴心而明哲,明哲而痴心,方圓之間,儘是智慧。

激進為方,漸進為圓。

再看國家民族之興亡,亦滿是方圓之道。法國大革命之狂熱,帶來了多少本可避免的殘殺,羅伯斯庇爾的白色恐怖,更使人心惶惶。而德民主改革之不徹底,封建殘餘充斥整個德意志,亦是過於保守之害矣。

歷史證明,不論是法蘭西還是德意志,方圓只取其一,流弊無窮。相反,外有英國之光榮革命,保守中蘊含激越,內有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有進有退,能打能談,激進與漸進,方圓之間,耐人尋味。

方中有圓,圓中有方,方圓並舉,剛柔並濟。方圓之用,善莫大焉。

辯證議論文滿分作文篇2

回顧歷史的時鐘,可以看出,中華民族曾經是多么的輝煌。萬里長城、四大發明等都是歷史的見證。特別是唐朝時期,中國各方面都居於世界領先水平。那時的中華民族是多么的強大,然而事物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歷史的車輪隨著時間的流逝仍是一刻也不停留地轉動著。在世界的森林中,中華民族這頭雄師。

對周圍的豺狼虎豹根本不屑一顧,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法和自己比,於是他便放鬆了警惕,陷入了熟睡之中,中華民族從明朝起,逐漸落伍了。到清朝時期,那些頑固的統治者們甚至還愚蠢地認為:“天朝上國物產豐盈,無需與外夷互通有無。”卻不知道矛盾的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此時的中國已不是昔日的中國了。伴隨著第一次鴉片戰爭地爆發,中國逐漸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之中。

歷史的教訓正朝我們大聲疾呼:“崇尚運動,反對靜止!”

運動的小國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小國,日本國土面

積小,資源匱乏,自然災害頻繁,

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小國。然而這樣一個“小國”卻通過明治維新迅速崛起,經濟迅速發展,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就是這樣一個“小國”侵占了朝鮮;就是這樣一個“小國”,占據了中國這個“大國”的東北三省,使得中國這個“大國”整整抗戰八年。中國國民常常稱日本為“小日本”。但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個“小日本”敢騎在“大中國”的頭上作威作福,耀武揚威?為什麼豺狼敢在獅子頭上拔毛?就是因為日本崇尚運動、反對靜止,運用了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完善和發展自己,才具備了對外侵略擴張的實力。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運動,歷史也已經成為過去,中華民族如今已經覺醒,正朝著世界強國的目標努力邁進,作為當代中學生的我們更應自覺運用唯物辯證法中關於事物運動發展的原理來指導我們的學習,永遠做一個跟得上形勢的中學生!

辯證議論文滿分作文篇3

美麗的彩虹是在風雨交加、電閃雷鳴後才出現的,美味的佳肴是靠佐料的適量交融、廚師的反覆嘗試才烹飪出來的,美妙的音樂是借各種音階的不同分配和鏇律的相得益彰而譜出來的。由此可見,結果是建立在過程上的。

大多數人都十分注重結果,而用畏懼的目光看過程。他們都想不勞而獲,一步登天,害怕經歷那段痛苦難耐的過程,對過程中的磨難望而生畏、止而卻步。“梅花香自苦寒來”,音樂巨人貝多芬,雙耳失聰,這對一個音樂家而言,無疑是致命的打擊。而貝多芬勇於直面人生,用心靈感受音樂,不畏懼創作過程中的艱辛,終於創造了他人生的輝煌。那聞名於世的《命運交響曲》《田園交響曲》《第九交響曲》等就是對他不畏懼艱辛過程的真情回饋。

當人們和艱難的過程“狹路相逢”時,很多人都會給勇往直前下“逐客令”,而讓半途而廢“娓娓到來”,使自己意志消沉、毫無鬥志,腳步永遠定格在通向成功的起點上。如果漂流在孤島上的魯濱孫被艱難困苦嚇倒,因而自暴自棄、膽小氣餒、畏懼過程的話,那么他永遠只可能是一位軟弱無能的懦夫,不可能成為一名英雄。只要我們從容面對、冷靜處置過程中的困難,就會發現漫長豐富的過程其實很美好、很有意義。

別用畏懼的目光看過程。因為過程能夠冶煉我們堅強勇毅的心,不斷地挑戰過程,才能使人生經驗豐富,生活充實而有意義,才能體驗到過程給我們精神上帶來的愉悅和滿足。因此,在陸續到來的過程中,我們應與更多的艱難險阻交手,不斷地超越自己,完善自己。

有時候,結果也會和過程開玩笑。“皇天不負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成了美麗的謊言。於是,很多人悲痛欲絕,頓覺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所謂堅持、努力、執著、奮鬥,不過是騙人的鬼話。於是破罐子破摔,昏昏度日。可曾想過一百年前,斯科特等五位英國探險家征服南極的故事。他們“歷盡千辛萬苦,無盡的痛苦煩惱,風餐露宿”,結果發現已被挪威探險家捷足先登,面對“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麼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勞”的結果,他們依然奮力前行,將國旗插在南極極點,向世人昭示英國人永不屈服地征服自然的決心和勇氣。同時,斯科特還接受了先占領者的請求,“在世界面前為另一個人完成的業績作證,而這一事業正是他自己所熱烈追求的”。這需要多么崇高的精神和磊落坦蕩的胸懷呀!他們的行為將過程和結果的辯證法詮釋得深刻而透徹!

常聽到同學哀嘆:“反正我‘重高’無望,不學也罷。”這些同學就是在用畏懼的目光看過程啊!我想告訴同學們,只要我們領悟了過程的重要,笑對過程,不在乎結果,我們就能對過程毫不畏懼,成功的碩果就會掛在過程的某一根枝丫上。某一天,當我們打開記憶的寶盒,就會發現最美的記憶就是我們不畏懼過程、享受過程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