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才子唐伯虎》讀後感

笑舞狂歌五十年

——淺談風流才子唐伯虎的詩與畫

談及唐伯虎,不免會使人想起一位翩翩濁世佳公子,風流倜儻,才情非凡。其風流韻事“三笑點秋香”,更是成為廣為流傳的佳話。至於唐寅的生平,史書記載亦是少之甚少。現流傳至今有關他的史料,多為鄉野民間故事和小說的傳述,已無從考證。之於他的成就,眾多專家的意見也是褒貶不一。

唐伯虎,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故名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出身落魄商人家庭,父親唐廣德,母親邱氏,自幼聰明伶俐。自幼飽讀詩書,擅長詩畫十六歲便中秀才。20餘歲時家中連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繼去世,家境衰敗。在好友祝允明的規勸下潛心讀書,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得中第一名“解元”,30歲赴京會試,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被斥為吏。此後遂絕意進取,以賣畫為生。正德九年(15XX年)曾應寧王之請赴南昌半年余,後察覺寧王圖謀不軌,遂佯狂得以脫身而歸。晚年生活困頓,54歲即病逝。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

關於唐伯虎“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之名的由來,有人認為,唐伯虎出於對自己才華的狂傲自負,確實刻了一枚“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印章。但也有學者考證認為,唐伯虎從未自刻過“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圖章,存世之印系別人偽造。後世學者普遍認為,唐伯虎“江南第一才子”是名副其實的。他的詩、書、畫被稱為三絕,藝術造詣高超。唐伯虎才氣橫溢是真的,他完全稱得起“江南第一才子”。若說“風流”二字,也只是唐伯虎文風飄逸,為人灑脫,落拓不拘,舉止有放浪之行,僅此而已,實際情況並不是小說和影視作品中描寫的那等“風流艷名。況且晚年時期,唐伯虎的生活實則窮困潦倒,很難想像與富貴奢華有所聯繫。唐伯虎“三笑點秋香”的故事,不免有虛構之嫌,事實上是不成立的。雖歷史上確有秋香其人,且和唐伯虎同是生活在明代中葉;不過她至少要比唐伯虎大二十歲。秋香雖在金陵高張艷幟,但她二人之間實難發生風流韻事。有人認為唐伯虎作品《九美圖》中講的是唐伯虎娶了九位美女的故事,情節很離奇,其實歷史上並沒有這樁事,不過唐伯虎畫九美圖倒是真的。九美圖的由來,是祝枝山有一次去拜訪唐伯虎,而與唐伯虎打賭,只要唐伯虎能在一年內,將蘇州城裡有名望的小姐,畫出十張美女圖來,祝枝山將付給他三百兩銀子。這般傳言 ,我個人認為,多半是因為他最後一個妻子名叫“沈九娘”,後世人望文生義,便以為唐寅此等風流,艷娶嬌妻九人。

唐伯虎的仕途之路其實是十分坎坷的。“泄題案”發生後,唐伯虎31歲才出獄。正當而立之年,卻飽受不幸折磨,遭此聲名狼藉。我們可以想像,封建社會裡的中國文人,仕途之路於他們是何等之重要。一曲“名不顯時心不朽,再挑燈火看文章”,將自己的心思暴露無遺。唐伯虎豪放不羈,恃才傲物的個性,經受這等沉重地打擊,縱使他有無數才華,也不免憤世嫉俗和抑鬱反叛。從此絕意仕途,潛心書畫,形跡放縱,性情狂放不羈。擅山水、人物、花鳥,其山水早年隨周臣學畫,後師法李唐、劉松年,加以變化。唐伯虎在小時候便在繪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後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很快掌握繪畫技藝,深受沈周的稱讚。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讚,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時,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多年的勤加練習,加之他自身很高的繪畫造詣,唐伯虎的繪畫技藝已經十分高超。在蘇州流傳著他的不少故事。據說,有個人與唐伯虎很要好,向唐伯虎索得畫一幅,畫的是一竿清竹臨風而立,竹竿上趴著一隻紡織娘。此人回家後,就把唐伯虎的贈畫掛在房間裏。到半夜,此人在睡夢中被紡織娘的陣陣叫聲吵醒,他爬起來,掌燈四處雪找,最後發現,鳴叫不停的紡織娘,居然就是唐伯虎畫中的那隻。還有一次,唐伯虎為一個朋友的扇子畫了三隻河蝦,這個朋友愛不釋手。一次乘船出遊,不小心失手把扇子掉到河裏,扇面上的三隻蝦竟一齊從扇面上跳到河裏遊走了。這些傳說,傳神地描述了唐伯虎畫技之高超。 他的畫中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歷史故事,師承唐代傳統,線條清細,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調秀逸。除繪畫外,唐寅亦工書法,取法趙孟頫,書風奇峭俊秀。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繪畫作品傳世。他為我國的傳統繪畫做出了很多貢獻。綜合了南北二派,弘揚了文入畫的傳統。我國的傳統繪畫.到了北宋初期,由於地理條件和風格的不同,始分為南北兩大畫派。北方畫派以李成、關仝、范寬為代表,畫風深厚曠遠,石體堅凝,風骨奇峭,氣勢雄偉;而南方畫派以董源、巨然為宗師,畫風柔和溫秀,筆墨瀟灑含蓄,水墨濕潤華滋,遠近感強烈。唐寅打破了門戶之見,從筆法、氣勢、筆意和設色上,把南北兩派不同的源流,揚長避短,融合在一起,又吸收元畫的長處,最後形成結構嚴謹,風骨奇峭,筆法秀逸,水墨淋漓,意境空靈的獨特風格。他的畫,既有宋畫深厚功力,又有文人畫的書卷氣,為吳門畫派的崛起,為弘揚文入畫的傳統作出了巨大貢獻。另外,他實現了詩書畫的有機結合。唐寅不僅是一位著名的畫家,而且詩文、書法的造詣也很深,在詩書畫有機結合方面也作出了新的貢獻。唐寅書畫的貢獻,還表現在其他方面,比如深化了文人畫的題材內容,促進了山水、人物、仕女、花鳥各科的全面發展,加強文人畫自我表現意識等,都給後世造成深遠影響。

唐寅不僅是一位著名的畫家,而且是一位詩人。他創作的詩,據不完全的統計,約有600餘首。其詩風婉華麗,通俗流暢,即興抒懷,以才情取勝。詩文的內容多為揭露社會矛盾,抒發不平之氣.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唐寅在文學上的成就很高。工詩文,其詩多紀游、題畫、感懷之作,能表達出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對世態炎涼的感慨,以俚語、俗語入詩,通俗易懂,語淺意雋。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輯有《六如居士全集》。唐寅詩風相當特別,據說他早年曾下苦工鑽研過《昭明文選》,因此早年作品工整妍麗,很接近六朝的氣息。泄題案以後的詩作,多描寫自己的處境,寫起來情真意摯,自然流暢,雖然在字句上推敲得不是很精煉,但可以感覺到唐寅信手拈來的才氣。他的詩作有《百忍歌》、《上吳天官書》、《江南四季歌》、《桃花庵歌》、《一年歌》、《閒中歌》等。唐寅詩文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採用口語,意境清新,對人生、社會常常懷著傲岸不平之氣。所做絕筆之詩“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 胸中無數才華,平生萬般磨難,最終皆為怡然的達觀所稀釋,再不見激越憤慨,再不見書生意氣,只有清新淡遠,真正到了“明月松風天然調,抱得琴來不用彈”的境界。自傲、自欺、自負,都消隱一空,吟詠之中,胸襟開朗,笑傲江湖,竟也超越了儒釋道,浮雲富貴,糞土王侯,連地府也無所畏懼,把死後大事當成又一次不經意的放浪漂流,如此高超的人生玄思,是何等的哲學超悟和精神解脫啊。

除詩文外,唐寅也嘗作曲,多採用民歌形式,由於多方面深厚的文學藝術修養,經歷坎坷,見聞廣博,對人生、社會的理解較深,所以作品雅俗共賞,聲名遠揚。

問唐衢痛哭何為,縱使青雲無望,卻贏得才子高名,在將相王侯之上,

繼宋玉招魂之後,此番蒼墓重修,更裝點橫壙美景,替湖山花月壇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