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 謹以此文獻給逝去的路遙及其喜歡他的讀者

XX年9月1日 星期日 陰天

第一次因為一部小說輾轉難眠,從黑夜捱到黎明,或許因為小說寫的太好,或許因為作者過早地離開了他熱愛的這個世界,又或許因為書中人物鮮活地呈現於我的眼前......

路遙是我十分熟知的著名作家,30多年前看過他寫的中篇小說《人生》,以及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曾經為之一振。如今讀過他用心靈用生命寫出的超越苦難超越時空超越貧富,里程碑似的巨著《平凡的世界》,徹底被他征服。所以當他100多萬字的長篇小說發表之後,在1989年700多篇參賽小說中脫穎而出,榮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是當之無愧的,即便是獲得世界級的諾貝爾文學獎也是情理之中的。

這是一部震撼人心,扣人心弦,蘊含內在魄力,具有博大恢宏的史詩般品格的現實主義力作。小說時間跨度從1975年至1985年十年間,一群世世代代生長在荒涼而貧瘠的黃土高原上的農民,跟隨祖國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路遙從農村、城市、機關、教育、學校、商業等諸多方面,刻畫了近百名各階層普通人在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道路。他用六年時間,像修建高樓大廈那樣來精心準備這篇巨著,長時間深入農村、草原、煤礦體驗生活,做了大量筆記、採訪,他寫作兼居住的房間牆壁上貼滿了形形色色的稿紙。在他看來,生活可以故事化,但歷史不能編造,不能有半點似是而非,只有徹底弄清了社會歷史背景,才有可能在作品中準確描繪這些背景下人們的生活形態和精神形態。因此他翻遍了那些年的人民日報和延安日報,他廢寢忘食的寫作,也是在為時代立傳,他揭示出那個時代人們最本質的普遍關心的問題,——生存與發展。表現出的是由內而外吐散出的雋永氣質,這種氣質散發著正義、勤勞、善良、勇敢的迷人芬芳。

一同走過那段歷史的任何一個人,讀他的作品,都會有一種認同感和親切感。在他書中的眾多人物中,很難說清喜歡誰不喜歡誰,因為他筆下大多數人都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堅韌不拔的精神,無論是孫少平、孫少安以及他們的父母姐妹,還是金家、田家等幾大家族的所有成員,都可以從他們身上看到勞動人民的本質,團結友愛,艱苦奮鬥以及家庭成員中相依為命,相親相愛的點點滴滴。路遙客觀、準確而又深刻地反映了十年間黃土高原上人們的物質世界和精神生活,從村到鄉,縣到市,由地區到省上,甚至到中央有關部門,入木三分如數家珍地向你地講述了一個魅力十足的動人故事。我也如同與那裡的人們一道走過雙水村東拉河畔、走過鄉上所在村石圪節熱鬧的場鎮、走過原西城以及管轄它的黃原和銅城深處的大牙灣煤礦,走過黃土高原的十個春夏秋冬。

《平凡的世界》以普通人的視角來看待普通的人生,以卑微的個體見高尚的思想,從春播秋收的村民到升降沉浮的官場;以生活的平凡見道義的偉大,從愛戀的甜美到人性的光輝;以局部的改變見整體的發展,從黃土高原幾個村落的變化到全中國的發展。這完全可以看作是整箇中國大陸十年滄桑變遷的縮影。十年,中國的十年,足以讓人瞠目結舌,讓人眼花繚亂! 用現在最時髦的話說,全書充滿鼓舞鬥志的正能量。

我是懷著一種景仰、虔誠、愉悅、幸福的心情讀完小說的。常常跟隨作品中的人物進行心靈交流,又常常跟隨他筆下24節氣感受不同的迷人風景,第一次被路遙別具一格地對大自然如此本真的寫法深深吸引,抑或又對他筆下的人物很感興趣。仿佛每個人都是一面鏡子,從他們身上那面鏡子也照出了自己的形象。路遙思維敏捷、政治意識強,善於思辨。他刻畫人物準確細膩,拿捏到位,具有強大的感召力,他描寫風景真實多彩,栩栩如生,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他對於人物的心理特徵把握得十分精準,具有強大的誘惑力。只要讀了就不想放下。特別是他間或作出的那些對人對事定性定量的分析和考量梳理的論證,抑或是史學家的權威結論,又抑或是哲學家的精闢論述,讓你不但沉浸在故事裡人物的悲喜情節中,而且還讀到了路遙心靈深處的文字和思想,將你帶入一個新的較高層次的讀者論壇或是學說領域。

讀著讀著,不知不覺就會進入一個平凡而又精彩的世界,他對於人的精神刻畫似乎更能打動讀者的心扉。田曉霞是孫少平的中學同學,他們曾一起到外地表演節目,又因都喜歡看書相處甚好。後來田曉霞考上大學,孫少平回到農村教過書,攬過最下層的苦力活,後又成為一名煤礦的下井工人,但他從來沒有放棄自己讀書讀報的愛好,有尊嚴地活著並勞動著,他認為艱難困苦是人生的歷練或收穫。地位懸殊並沒有阻礙田曉霞對他的愛,他們精神的平等和靈魂的相通令人心醉。

金波與藏族姑娘的愛情在還沒有來得及發芽的時候,就被部隊嚴密的組織紀律卡斷了,即便金波因此受到處分離開部隊,依然沒有忘記養馬場那個大眼睛、有著銀鈴般歌喉的藏族姑娘。8年之後,金波毅然決然回到內蒙古大草原去尋找心中的姑娘,在他們曾經對歌的地方一個人默默地盪氣迴腸地唱響了當年那首:“在那遙遠的地方......”,此時我多想那位藏族姑娘能夠又像從前一樣與金波對唱,然後手拉手走向大漠深處。然而部隊撤了,養馬場解散了,藏族姑娘不知去向,金波只能在心裡永遠懷念曾經的故事。這夢幻般的愛戀散發出浪漫純潔的氣息,瀰漫在那片黃土高原。

讀書的時候,進入八月下旬,眼睛顧不上閱讀窗外的風光,只盯著雙水村、石圪節、原西城,只盯著熙熙攘攘的人物和他們的喜怒哀樂,這是我從沒有感受到的一種心靈震撼和精神收穫。我無數次的感嘆,寫得太好了,太精彩了!多么想與喜歡此書的讀者盡情地交流暢談,那將是一種怎樣的幸福啊!

讀路遙的書,是一種體會和享受,更是一種學習和提高。正如路遙所說:“我感謝我所生活的這個充滿戲劇性的時代,也感謝與我生活在這同一時代的人們。所有這一切歷史構成,都給我提供了一種人生的契機,使我意外地有可能如願從事自己鍾愛的文學事業,將自己的心靈和人世間無數的心靈溝通。所有人的生命歷程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都是一個小小的段落。因此,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命中注定的遺撼”。“無論我們曾經歷了多少痛苦和磨難,且還將要面對多少嚴峻考驗,也不論我們處於何種位置何種境地,我們都會為能服務於偉大的祖國和如此眾多的同胞而心甘情願地獻出自己畢生的精力和才智”。

路遙在寫完《平凡的世界》第三部之後,不久就離開了他如同宗教般虔誠的寫作生涯,離開了他熱愛的這片熱土,離開了他忠實的讀者。那是1992年11月,秋葉紅火了的時候,43歲的路遙因積勞成疾英年早逝,留給人們無盡的眷念。

路遙雖去,但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他的文采化作作品中林林種種的人物,長久地活在人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