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杜甫的讀後感

最後六句為第四段,寫憂國憂民的崇高理想。杜甫將自己的困境推己及人,表現了博大的襟懷。怎樣才能蓋得大廈千萬間,庇護天下所有的窮苦百姓,使他們歡天喜地地在風雨中安穩如山?唉!眼前何時才能聳現這么多房屋,到那時即使我一家人的陋室破了受凍而死也心甘情願、感到無限的滿足!本段前三句前後是七字句,中間用九字句,蟬聯一貫,構成了鏗鏘有力的節奏和奔騰前進的氣勢,貼切地表現了杜甫從痛苦的生活體驗中迸發出來的奔放激情和火熱希望。這種奔放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吟之不足,繼而“嗚呼”嘆之。這就是結尾三句:只要天下的窮人都有了房屋,我自己的房屋破了受凍死都滿足。祟高的思想表現到極至!

全詩重點描述杜甫本身的痛苦,但當我們讀完最後一段時,就知道他不是孤立地、單純地描述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過描述他本身的痛苦來表現“天下寒士”的痛苦,來表現社會的瘡痍、人民的災難。他不僅是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嘆息和失眠,而且清醒地大聲疾呼,希望有人出來為千百萬窮人謀福利。這種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改變黑暗現實的崇高理想,千百年來一直感動著廣大讀者的心靈,並產生著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