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全傳讀後感

一晃兒多年過去,再聽到這個名字卻是在去年參加的一次培訓課堂上,一個台灣講師對他很推崇,並向我們強力推薦《冰鑒》這本書。眾所周知,曾國藩長於識人、選人、用人,《冰鑒》這本書寫的就是他看相的學問。《論語別裁》一書中曾談到:"有人說,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有十三套學問,流傳下來的只有一套--《曾國藩家書》。其實流傳下來的有兩套,另一套是曾國藩看相的學問--《冰鑒》這一部書。"曾國藩德相術口訣: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

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

彼時,我對心理學很感興趣,對面相之術也很好奇,當時,還很鄭重地抄下了這個口訣,並畫下了那幅巨大的面譜,但從此就擱置一邊,再沒掀開。

最近看到曾國藩的名字,就是前兩周去附近的圖書館借書,恰看到書架上有這本傳記,一時好奇,借了回家,想看看曾國藩在他的侄兒筆下到底會是怎樣一個人。

這本書用了兩天讀完,感覺還不錯,材料翔實,立論客觀,讓我對曾國藩的認識也漸漸有了一點概念。本書初以《曾國藩之生平與事業》問世於1935年,一時洛陽紙貴。作者系曾國藩的侄子,所以全文寫作多是簡化文言文,讀起來有些費勁,有些章節內容多有重複,脈絡不夠清晰,文學觀賞性不夠強,但作為一本研讀歷史的素材來看,已是綽綽有餘。最可貴的是本書編選了曾國藩的若干詩文、筆記、書信,與正文相呼應,可以了解到真正的曾國藩,但前提是要具備一定的文言文功底。

對於曾國藩的評價,近百年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曾國藩褒揚者有之,斥罵者也不乏其人。早在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時,即有人責其殺人過多,送其綽號“曾剃頭”。到了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罵他是賣國賊,以致曾國藩也覺得“內咎神明,外咎清議”,甚至有四面楚歌之慮。但在本書里,作者立場鮮明:曾國藩是清朝的中興之臣,正是因為他成功的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才得以使清朝又延續了60年壽命,中國沒有提早分崩離析。

而近代關於太平天國的歷史評價早已從教科書上一邊倒的積極褒揚轉為較客觀的歷史評價,太平天國起義雖然是一次大型的農民起義運動,但是它並沒有給農民帶來解放,只是換了某種名義把農民仍舊束縛在封建剝削制度之上,從洪秀全入住南京後給後宮嬪妃立下的“十不準”就能看出其與腐朽的清朝統治政權沒什麼區別;另外太平天國不加分析地反對以儒家文化為主流的中國傳統文化,對當時和後世社會產生了不良影響。曾國藩與太平天國的較量,與其說是一次封建地主階級對廣大農民的鎮壓,不如說是兩者迥然不同的政治思想之間的一次較量,因為曾國藩是鐵桿的儒教衛道士,而洪秀全擁護的則是基督教,宗教這個東西是最具有排他性的。書里曾提及“記得有一位日本學者說起,曾國藩和天平天國的戰爭,是一幕東方的宗教戰爭,這話實在有幾分可信。”

歷史這個東西是最講不清的,一百個人眼裡有一百種歷史,這裡就不糾纏於曾國藩的歷史功過了,只談一點,我對曾國藩本人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