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東陽馬升序讀後感

家貧,買不起書,只好借。借書要講信用,到期必還。於是,只好抄錄,容日後細讀。求師更加艱辛,須跑百里之遙,向“先達”“執經叩問”。古人講究“師道尊嚴”,不像今天提倡“師生是朋友”。宋濂必須恭恭敬敬小心翼翼地請教老師,甚至連說話的語調,臉上的表情都要格外注意。否則,“先達”認為“孺子不可教”,你就永遠失去了求教的機會。我們不提倡這種師生關係,我們認為師生間應融洽些,談笑風生,未嘗不可,甚至可以開開玩笑。但應懂得這樣一個道理:作為學生,你要想從老師那裡學到更多的東西,沒有謙虛好學的態度是不行的。古今中外,許多成功者就是以一顆虔誠之心打動了師長而盡得其傳。有的中學生認為今天不需要宋濂這套迂腐之論了,其實不然,宋濂講的道理,今天仍有意義。

古人宋濂為了讀書,先問別人借來,然後用手抄,不管天氣多冷,他都依舊如此。他為了問師求學,會迎著風雪,穿著破爛的鞋子在雪地里行走,腳爛了都不知道,依舊向著“目標”走去。每天,宋濂只能吃兩頓飯,餐餐沒有美味;其他學生穿著華麗的衣服、帽子,而宋濂卻穿著破舊的衣服生活在他們中間……但宋濂卻不因此而放棄。繁殖,他依然積極向上,開朗樂觀的生活著。

古人宋濂因家境貧寒而借書親手抄寫,雖然辛苦卻一點也不放鬆,抄完便跑去送還,不敢超過約定的期限,終於有機會看到各類書籍。而面對著父母為我買的一大堆書,我卻很少細心地讀過,真不敢與古人相比。古人向先生請教問題時畢恭畢敬,遇到先生訓斥、呵責時,他的態度變得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句話來辯解,直到先生高興了,才再次請教。面對古人在如此艱難的求學條件下,對知識的渴望與決心,我羞愧得無地自容。古人為了求學,不畏天氣寒冷,即使四肢都凍得動彈不得,一日只吃兩餐,穿戴不如他人也全都不在乎,而我們豐衣足食從不為受凍挨餓擔憂,也沒有奔走的勞累,更不必親手抄書,但仍學業不精通,那只能怪我們用心不專一了。

這不由使我想起了我們這些青少年。書櫃裡躺著一本本精美的圖書,的卻一年半載不去動一下。偶爾翻出來,還是被家長所逼。那就更不必說去求師了,現在我們有非常好的學習條件:有老師為我們講課,有資料區供我們參考翻閱。但仍有一些學生不學習,整天沉浸在電腦遊戲中。為了打電玩,連續七天不睡覺;為了打電玩,和家長吵翻……這樣的事例,真的是多的不能再多了。在此我不禁要問:你們的心理難道就沒有絲毫的愧疚嗎?你們拿著父母的血汗錢在外面隨意揮霍,你們心裡就那么心安理得嗎?我想:如果這些錢是你一分一分掙來的,可能你就不會這么浪費了吧!

經在我的生活中,有一個令我深深地震撼的人。他那學習時的刻苦鑽研的精神令我敬佩,更令我感動。

他從小家裡就很貧困,根本買不起書,所以他只能向別人借書來讀。不管寒冬臘月,還是盛夏酷暑,他也從不懈怠。而且,他與別人約定的期限從來不會超過,也因此,別人大都願意把書借給他。就這樣,他從小就閱讀了許多的書籍。

長大後,他更加喜愛讀書,似乎比兒時更加痴迷。一次,他要向外地的一位有名望,道德高的學者請教,但是那是正在下著鵝毛大雪,道路都被雪冰封住了,無法行走。可是他卻毫無退縮之意,反而增添了信心。到了那裡後,才發現那位學者的屋子已經擠滿了學生。所以他就站在一旁,彎下身子,側著耳朵表示尊敬而專心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