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蘆葦讀後感

在作者的故鄉里,故鄉的一草一木、一情一景牽動著作者的一起一波的懷鄉之情,文中所講到的小河、野花、油菜花、棉花,雖是略寫但是足足可以表明作者對他的故鄉的思念和作者對故鄉風景的讚美和喜愛,更讓我感覺到了作者故鄉風景的美麗、迷人。最主要的還是作者故鄉的蘆葦,他利用花花草草們的襯托,更生動的描寫出了蘆葦的樸實、有蓬勃的生命和極其廣泛的作用,讚頌蘆葦樂於獻身的精神,思鄉之情才得以升華。

作者在文中這樣描寫蘆葦:對於故鄉的農民來說,他是取之不盡的建築材料:常用它搭瓜棚、豆架,打籬笆,編葦席、葦帘子。用蘆葦蓋得房子,冬暖夏涼;每年春節,給孩子做花花綠綠的馬燈、八角燈,少不了要用蘆葦做支架;蘆蔑又可以做風箏,編制各種工藝品,散花著特有清香的蘆葉,可以用來包粽子;雪白的蘆根,又甜又脆,可以食用,還可以治病......

蘆葦的用處極其的多,而且它對於人類的生活非常有用,希望大家可以保護蘆葦、不亂折損蘆葦。

在大家過端午節的時候吃的粽子就是用蘆葉包裹的,如果沒有了蘆葦就沒有了蘆葉,那香甜的粽子少了蘆葉的清香,會不好吃的。

蘆葦對於我們大家,非常重要,一定不要折損它。

觀生本課堂《故鄉的蘆葦》有感

觀看生本課堂教學實錄這是第二次,在今天的《故鄉的蘆葦》這節課上又讓我看到了孩子們盡情的在課堂的展示的情景,這種自由灑脫給人一種“形散神不散” 的感覺,你看老師就像是一個主持人,引導著孩子們展示自己,在這節課中從孩子們回答問題中可以看出,學生的知識面很廣,其中就涉獵的古詩就有六首左右,像“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等等,出口成章,真是讓人羨慕!我想這有兩點原因:一是孩子的課外閱讀量肯定是驚人的,二是孩子們課前的預習是十分認真的。聯繫自己的學生想要在課堂上有這樣的表現,那么如可來引導孩子進行課外閱讀應是我們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們下一步語文教學的主方向,像我們一年級,學校為我們準備了幾本繪本,另外我還蒐集了很多的電子版的繪本,我想在閱讀課上與孩子們一起來共讀,另外積極的發動我們的家長在家長與孩子一起閱讀我推薦的書,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得以文學的滋潤,以智慧的洗滌。

另外這節課還有一個環節給我的印象很深,在最後的小組展示自己製作的課件中,可以看出孩子們製作課件的水平絕不在我們老師之下,畫面精美,內容豐富,孩子們就是這樣在製作的過程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智慧。我想在四五年級的學生可以放手給孩子們,大膽的給孩子提供展示的舞台,也許我們的孩子也會給你一個驚喜!

生本課堂——學生的課堂,學生展示的舞台,課堂的主人,這我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一般情況下,如果看到的是“由……說開去”、“由……引起的聯想”、“從……得到的啟示”、“……遐思”這樣的文章標題,那么,這文章所運用的寫作模式就大有可能是“引入深化”式。此種寫作模式常常用於一事一議、一事幾議、讀後感、觀後感、雜文、小評論、小小回憶錄、詠物抒情小品、知識小品以及聯想類文章等等。其表達的特點就是從一個“點”出發,進行拓展,進行延伸,進行深化;全文由此及彼,文中的那個“點”,只是一個引子,只是一個展開話題的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