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琪羅讀後感900字

與《貝多芬傳》相比,《米開朗琪羅傳》更令我驚訝。以下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米開朗琪羅讀後感900字,希望能幫助你解決問題!

米開朗琪羅讀後感900字篇一

我們有“生不逢時”一說,空有一身才能抱負,卻得不到一個好的境遇發揮。但在讀了《米開朗琪羅傳》以後,我開始思考時代與意志對於人來說哪個比較重要。

歐洲的15世紀,是個巨人不斷崛起的時代,也是個迷信混亂的時代,米開朗琪羅就出生在這樣一個時代。他從小就對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長大後,他喜歡上了一種“更英雄的藝術”——雕塑。雕塑確實是一項極其偉大的藝術,在米開朗琪羅手中,誕生了諸如《大衛》、《摩西》這樣的不朽之作,米開朗琪羅將其“武士式的靈魂”融進了作品化成了力與美,之後的《哀悼基督》則附有一層淡淡的哀愁。雖然米開朗琪羅天縱奇才,但他的一生確實是不幸福的。

1520xx年,米開朗琪羅受命前往羅馬為教皇尤利烏斯二世修建陵墓。他傾盡全力,力求達到完美,但教皇卻出爾反爾,工程無疾而終,米開朗琪羅甚至要為前期工程支付費用,他因此債台高築。米開朗琪羅生氣出走,卻不得不屈服於教皇的淫威回到羅馬。他在耗費四年時間為教皇鑄造了銅像之後,最後不幸被毀於一旦。之後,教皇給了一項更艱巨的任務,讓他去西斯廷教堂做天頂畫。米開朗琪羅對壁畫一竅不通,卻又不得不執行任務。在這期間,工作帶來的壓力、父親及兄弟無限制的索取、敵人的惡意中傷,使得米開朗琪羅一身傷病。之後,新任教皇讓他建造梅迪契家族神廟,神廟建造的過程異常曲折,米開朗琪羅深陷教皇與家庭給的壓力中,他心力交瘁。

1520xx年,米開朗琪羅捲入了一場政治鬥爭,雖然教皇克雷芒七世赦免了他,但他卻要被迫說謊,向敵人獻媚。他身處心靈的譴責和對自己的憎惡中。在多次的磨難中,米開朗琪羅變得越來越悲觀,早年落下的傷痛不斷襲來。1564年,米開朗琪羅永遠地閉上了眼睛,一顆象徵著偉大和天才之星就此隕落。

米開朗琪羅的藝術風格幾乎影響了三個世紀的藝術家。一方面,這個宗教迷信的時代帶給米開朗琪羅無盡的失望和傷痛,他自始自終在為他的主人服務,他幾乎從無快活過,從未自由過;另一方面,正是他的這些苦難史,才使他的作品如此富有情感和靈魂;也正是在這個多種文化相互碰撞的時代,才產生了像米開朗琪羅這樣偉大的藝術家,才使歐洲文化如此繁盛。米開朗琪羅同貝多芬、托爾斯泰一樣都有著無上的人格和忠於事業的靈魂。他那令人唏噓的人生歷程既使人同情,更使人敬佩。

古代有“時勢造英雄”之說,縱使有無盡磨難,米開朗琪羅卻從未對他的藝術生涯產生過懷疑。有人說他的人生太過悲劇,不,這不是悲劇,米開朗琪羅是個英雄!

米開朗琪羅讀後感900字篇二

羅曼。羅蘭是我敬仰的作家。他獲諾貝爾獎的作品《約翰。克里斯多夫》曾讓我感動得落淚。前幾天我借了一本《名人傳》,作者就是羅曼。羅蘭。《名人傳》我讀過,家裡還有一本。為什麼還要借呢?因為版本不同。借的這本有旁批,能幫助理解。我已經讀完了《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要長得多,我正在讀。奇怪的是,有好多內容是先前我不知道的,有許多感受是先前沒有過的。就好像我沒有一字一句地讀過《名人傳》似的。怎么會產生全新的感覺呢?難道是我的記憶力太差了?看來,優秀的作品反覆讀是必要的。

與《貝多芬傳》相比,《米開朗琪羅傳》更令我驚訝。對文藝復興時期的傑出大師米開朗琪羅,我們懷著無限崇敬的心情,可作家羅曼。羅蘭卻寫了他性格上的很多弱點,比如膽小怕事;猶豫不決;不善與人合作,很多事都要親力親為,以致工作拖拉等等。羅曼。羅蘭還寫了他的煩惱和不幸:家裡人不斷地向他索要金錢;愛情上失意終身未婚;工作辛苦,經常為別人忙碌。米開朗琪羅把自己的苦惱和痛苦寫進了詩里,他的詩就像是心靈的吶喊。為什麼羅曼。羅蘭會這樣了解米開朗琪羅?就仿佛是他的朋友?他懷著關切和同情的心來描述這位雕塑大師,沒有把他寫成高高在上的偶像,而是有血有肉的人——和我們這些平凡的人一樣的,有著許多煩心事的普通人。要知道,羅曼。羅蘭是在米開朗琪羅去世三百多年後才動筆寫傳記的。

正因為羅曼。羅蘭充滿感情的筆觸,我對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米開朗琪羅產生了興趣。我搜尋了他的照片,果然如傳記所說,如米開朗琪羅自己描述的一樣,醜,且抑鬱。我又欣賞了他的作品,西斯廷教堂上的壁畫,大師用了四年時間創造的傑作。米開朗琪羅的《大衛》《摩西》《創世紀》,偉大的作品!永恆的美!非常了不起!此外,我還查看了相關的背景,比如文藝復興運動是以人文主義衝擊宗教神權的束縛,是解放思想,反封建、反教會的。這些知識上學時老師都講過,只不過早已消逝在歲月的長河中。

了解上述內容後,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讀完借來的這本書,然後,再把我書櫃裡的《名人傳》對比著重讀一遍。在閱讀中領略名人風采,感受名人的思想和情感,藉助文學名著這座橋樑,穿越時空,進入偉人的世界,隨著作者的目光,去看,去聽,去想。收穫著,也喜悅著。

米開朗琪羅讀後感900字篇三

“米開朗琪羅的昏暗的天吖!”這是我在看完過後所說的第一句話。“他是一個強悍的而又悲慘的人。”

可以這樣說,米開朗琪羅是一個悲劇。這種悲劇,是他的天才所創造的,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痛苦。它從生命中發出,並不斷地侵蝕著這個可悲的生命,直到把它完全毀壞。

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天才藝術家。他是驕傲的,為自己而驕傲,他實在相信他自己的才能。當他在窮苦的時候,他的親人向他索要一筆大錢,而他竟然同意了。他不顧自己的身體去工作,工作使他的身軀受到了極大的摧殘。他的工作使他變得富有,十分富有!他卻依然如窮人一般地活著。他被勞作,束縛,極像一匹馬被磨輪的軸子系住一般。他為了工作而筋疲力盡,沒有人會像他那樣工作的。他是天才的囚犯,而他更像《勝利者》

——裸露的青年,他擁有美麗的身軀,額頭上長著捲曲的頭髮。他筆直地站著,他的腳旁是一個將被擊敗的人。當他正要將拳頭擊下去的那一剎那,他停住了,目光轉向了別處。他的身軀往後仰著。他不再想要勝利,因為勝利讓他極其厭惡。他已征服了,但他亦被征服了!

他生活一個可怕的時代,他非常熱愛藝術,以致使它們不能受到任何的破壞。他自已認為重要的作品沒有一件是完成的,有許多珍貴的作品在他生前就被毀滅,作為一個偉大的人物,為了實現他的藝術夢想,他曾被迫在物質面前低首。更有些卑劣的人用他們污濁的心地來造就一個他們的米開朗羅琪。他為藝術獻出自己的身心,致使他的作品可以名垂千史。

他是純潔的,應該生活在純潔的時代。他的心胸是偉大的,崇高的,像一座巍峨的山峰。那裡的空氣是清新的,猶如乾淨的泉水,洗滌自己心靈的污濁。這樣的一座山峰,矗立在極遠的地方,我們想要看到,觸摸,就要走到那兒。路途中,我們能遠遠地望見它高聳的身影,直插入青天。他令我極其崇拜,他是痛苦的,但他甘心在這痛苦中。他像被磨的石頭一樣,他是受得了苦的,他漸漸被打磨的閃閃發光,磨人的石頭永遠都是粗的,永遠也發不了光。那我是更願意當被被磨的石頭,還是磨人的石頭?

當自己面對痛苦的時候,不要抱怨,不要哀嘆。人生肯定是會受到一些苦,但你受得苦越多,你才會越來越亮。只有自己經得起這些苦,才能成功。如果你不受苦,你永遠都是一塊粗石,粗石就會被別人遺棄。米開朗琪羅就是一塊被一直精打細造的鑽石,他永遠比別人亮更多。我雖然不能像他那樣成為永垂不朽的鑽石,但我也要受得起更多更多的苦。只有被打磨的石頭才會獲得成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