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故事讀後感

聖經是宗教經典,由舊約與新約組成,舊約是猶太教的經書,新約是耶穌基督以及其使徒的言行和故事的紀錄。要想更加了解聖經,除了欣賞原著外,不妨也來欣賞聖經故事讀後感吧。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聖經故事讀後感,希望你喜歡。

聖經故事讀後感篇一

寒假中,我讀了一本書,名叫《聖經的故事》,看了書名你們一定覺得沒什麼好看的,只是西方的一種文化。可是你們錯了,西方文化的是叫《聖經》,這本書只是記述了上帝的恩賜。就讓我來請你和我一起遨遊在這本書中吧!

這本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舊約的故事。上帝耶和華創天地;亞當和夏娃的著名故事;諾亞方舟的傳奇故事;其中鄰國王后拜訪所羅門,因為王后的誇讚,所以羅門的國力強盛和權力偉大,造成了所羅門制定的奴隸制,以色列腐敗。雖然以色列有以列亞,以列沙,但尼布甲尼撒國王十分惡毒,把以色列人分到各個國家,阻止以色列人民繁殖。

第二部分是新約故事。在這一部分中耶穌雖然去了天國,但他的神靈經常在愛他的人身邊出現。聖殿的祭司和法利賽人雖然採取各種方法阻止人們崇拜耶穌基督,但都無法扼殺人們對耶穌的信仰。彼得和約翰等門徒牢記耶穌曾經的祝福,到處旅行,廣收門徒,他們把耶穌的新教義叫做新福音,讓每一個信仰住的人都執行它。這一舉動使世界的愛更多。公元64年,羅馬發生了一場可怕的大災。它的最高統治者尼祿皇帝認為是猶太人縱的火,就大肆屠殺猶太人及基督教徒。公元70年,猶太人和羅馬人的關係到達白熱化程度,最終爆發了一場戰爭。猶太人寡不敵眾,徹底失敗。耶路撒冷遭到徹底毀滅,聖殿也夷為平地。基督徒被迫分散到各地,並建立教堂,始終沒改變對耶穌基督的信仰。

基督教徒約翰寫了一部啟示錄:我看見一個新天地,因為舊的世界已經沉淪。我見到聖城耶路撒冷,上帝降在那兒,像新娘一樣打扮的美麗動人。他高聲對我們說:“看,我與你們同在,你們都是我的子民。沒有死亡,沒有哭泣,沒有悲哀,沒有痛苦,以為一切都已過去,你們將不再擁有淚痕。”我聽見上帝在寶座上說:“我將更新一切,讓光明照亮世界,讓我的愛成為永恆!”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在上帝的眼中,無論什麼事都有它的結果,而上帝決定的結果在於平時公德的積累,品德高尚的人,上帝一定會眷顧他。

聖經故事讀後感篇二

前幾天,我讀了一本書,叫做聖經的故事,的確不錯。

聖經的故事,它講述了從起初,世界被水覆蓋,沉寂在一片黑暗混沌之中,然後耶和華六日創世,又創造了人類,諾亞方舟,和猶太人從古到今的“旅程”。

但也有很多我覺得無法理解的東西,亞當夏娃偷食禁果犯下的原罪,原罪是什麼?知羞恥有欲望嗎?如果沒有撒旦的誘惑,他們是會繼續在伊甸園快樂生活嗎?除了無憂無慮還有什麼在他們的生活中?餓了要吃東西這不也是人最原始的欲望嗎?欲望和欲望之間還有區別嗎?為什麼它就是罪?!

上帝不忍看見人們互相殘殺的罪,於是決定重建人界,只有諾亞一家獲救,人類互相殘殺最差的結局也無非是全部的毀滅,上帝只是一句不忍就把幾乎所有人置於洪水暴雨之中,這是何種的不忍?!人們造通天巴比倫塔,想去看看上帝耶和華的家園,上帝擔心人們再犯罪,遂讓人們語言不通因此不再團結不能再繼續造塔,人想參觀上帝的家就是罪,上帝偷窺人的隱私就是照顧?!

聖經,幾乎把猶太人從古到今的故事都描繪出來了,當熱,我從不相信有耶和華,也不相信六日創世。我從不迷信,但是,我覺得,我們也能從一些迷信的事物中找出一些真理。

聖經故事讀後感篇三

說句實話,耶穌在常人眼裡早已幻化為萬能的上帝,在基督徒的眼裡他又似乎無所不在,無所不能。但是,在此書中,我卻看到了一個人性化的耶穌,一個充滿善良、正直、純樸、勇敢、智慧的拿撒勒的偉大木匠。也許,在現實生活里是不可能找到具有如此多美德的人。的確,這幾乎就是一個完人,一個理想當中最完美的人,如果還可以算“人”的話,但是正因為這些的確是“人”身上所存在的高貴品德,只不過是同時在一個人身上具備了而已。因為這些品質,所以我仰望他,仰望這些人性中熠熠生輝,完美無缺的崇高。

書中有這樣幾段記述耶穌的段落,我相信讀了以下這些文字的人也會和我有同感,感動於這份來自這位木匠身上人類最無私、最博大的愛……猶太學者都用希伯來語豐富的冗詞贅語把他們要表達的意思掩藏起來,以此顯示他們的博學多才。而這個拿撒勒人說的和做的永遠都是一個體面和自尊的學者從未說過和做過的事情。他又是那么和顏悅色,想找他岔的人即使派遣了警察也沒有任何理由干預他的事……到現在他們開始明白摧毀耶穌並不像他們所預期的那么容易。顯而易見,激怒他是不可能的,他從不對仇恨他的那些人表示反感,他從容地走出每一個陷阱,當他被逼到一個角落時,他就講一個簡單的小故事,使所聽故事的人轉到他這邊來。他希望人們愛自己的友鄰,他懇求人們停止戰爭,眼看著人們互相殘殺,冤怨相報,耶穌痛心疾首,他本來是個快樂風趣的人,生活對於他來說是快樂的,而不是負擔。他愛母親、愛家庭、愛朋友和村子裡的活動,他沒有不參加的,他自己不是隱士,也不贊成別人靠逃避生活拯救自己的靈魂。可是這個世界卻似乎到處都是荒涼、暴力和混亂。耶穌以他那純樸而偉大的胸懷貢獻出一劑醫治這些創傷的良藥,他把這劑良藥稱作“愛”,有這個字眼就是他所教導的核心內容。

做出最後決定的時刻到了,逃跑還來得及,但是逃跑意味著默許自己的罪,意味著自己的思想的失敗,耶穌獨自一個人呆在寂靜無聲的樹林中,進行他最後的爭鬥,他風華正茂,生活充滿希望,一旦他的敵人抓住他,死亡將會以最可怕的方式降臨,他做出了選擇.他留了下來,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輕聲嘟囔了幾句沒有什麼人能聽懂的話,一個好心的羅馬士兵用一塊海綿蘸點醋,再用長矛尖挑到耶穌的面前,想麻醉一下他那被釘子撕裂的手和腳,減輕他的痛苦,但耶穌拒絕了,耶穌使出最後一點力氣,強打精神做了一段祈禱,他請求寬恕他的敵人,不要為他們加害於他而懲罰他們,然後他低聲說:“結束了”耶穌就這么死了。如果讀了這些文字還不可以感受到“偉大”的真正定義,那你的心靈要么已經麻木了,要么根本就是鐵石心腸。

宗教有它過於追求理想化而避世的一面和迷信盲從的一面。但是,我們暫且不去看它這些劣性,再撇開宗教的神化,讓我們去看看這個拿撒勒木匠身上偉大的人格魅力,想想這樣的偉人難道不應該讓我們這些嚮往崇高的人在思想上神往與仰望嗎?根據無數耶穌存在論學說的學者證明,耶穌不是神。公元前4年,在加利利河谷的小山坡上有一個叫拿撒勒的小村莊裡誕生了這位猶太民族最偉大的先知,也是人類社會最偉大之一的先知,而且還是一個具備完美人格的偉人。

無論耶穌存在與否,我寧願相信這個木匠的兒子是真實的,而且為了人民的幸福,為了人類能夠穿越戰爭與貪婪的桎梏,他甘願背負起十字架的痛苦,而且在生命最後的時刻還不忘記為他的敵人祈禱,請求寬恕他的敵人,不要因為對他的加害而懲罰他的敵人,耶穌至始至終愛著他的人民,在臨死時心裡都不曾有過一絲怨恨。他是帶著無限的寬容和憐憫離開了這個世界;他用他一生始終如一的言行請求用融合萬物的終極之愛去治癒這個世界的痼疾,這就是神愛,這就是人類內心深處渴望的理想之愛,這也是一個凡人可以稱為上帝的原因。

歷史在不斷的變遷,人類在不停的向著更文明進步,在人類走向理想文明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的學說,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科學上的勝利。可是,無論精神上的文明進步到怎樣,無論人類對自然和科學認識到多少,耶穌宣揚的理解、寬容和愛,都將是人類進入文明世界裡最寶貴和最值得永遠保留和延續的崇高美德。

猶太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這個民族造就了歷史上如:亞伯拉罕、摩西、大衛、所羅門和耶穌這樣一些偉大的先知和君主。《聖經》是世界文化寶庫中一部最璀璨的傑作之一,而我現在只是拾得房龍關於《聖經》而撰寫的《聖經的故事》這一以旁觀者的姿態理解《聖經》的一點微感,我急於寫下這匆忙感悟的讀後感,只是為了以後能夠更清楚的理解這方面的知識,為自己做一個第一認知後的佐證,便於續讀《聖經的故事》或者讀《聖經》的一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