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林語堂讀後感600字 少年林語堂讀書心得感悟

《少年林語堂》是黃榮才所著,採用了流暢、生動的語言講述敘述了林語堂老師少年時的“和樂時光”。 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少年林語堂讀後感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1.少年林語堂讀後感

童年是一首歡快的童謠,讓人過耳難忘;童年是一幅美麗的圖畫,讓人過目不忘;童年是一本有趣的書冊,讓人記憶猶新。童年是小草的嫩芽,充滿了生機;童年是早晨的太陽,充滿了活力;童年是清潤的雨水,充滿了快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不一樣的。那就像餐桌上的每一盤菜都各有各的滋味,可能是酸、甜、苦、辣、鹹。但不管是“酸甜苦辣鹹”里的哪一種,童年都是快樂的!《少年林語堂》這本書用流暢、生動的語言講述敘述了林語堂老師少年時的“和樂時光”。

提到林語堂老師,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林老師是學貫中西、知識淵博的文學大師,從小就飽受父親“林至誠”知識的澆灌,受益終生。他十歲時從福建平和的坂仔鎮出發,到鼓浪嶼求學,最終用他過人的聰明才智走向了世界,成為著作等身的文化名家。

翻開書“一個人在兒童時代的環境和思想,和他的一生有很大的關係。我對於家鄉的環境所賦予我的一切,都感到很滿意。”一段文字映入我的眼帘:這是林語堂老師回憶童年時期的生活而發自內心的感悟。

在這部看似平淡的作品中,少年林語堂——和樂聰明、機智、活潑、可愛。他在嚴父慈母的關懷下,不斷茁壯成長,在兄弟姐妹的關愛中,度過童年歲月,在同小夥伴們的嬉戲中,享受童年時光。

我就像書里和樂的父親喝茶時細細品味著茶水一樣,細細品讀著這本書;最後慢慢地把茶水全部喝下肚子。這本書使我大開眼界,讓我看見了我們這個年代所接觸、體驗不到的事物:和樂那時候和小夥伴們一起在清澈見底的小溪里捉魚摸蝦,在溪邊拾卵石,扔貝殼,在田間穿梭,那些鄉村的純樸遠遠比電子信息發達的現在快樂得多。和樂可不像現在社會上的大部分孩子一樣,被父母寵著慣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他們從七八歲起就要開始幫父母幹活了,想喝水就要自己去井裡打水,想吃飯就要自己去田裡種菜,靠的就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有些事物更是稀奇:他們洗澡的時候,並沒有肥皂、沐浴露、洗髮水可以用,他們是在一種名叫“皂莢樹”上採下“皂莢”(樹的果實),擦在身上。這皂莢真神,竟像香皂一樣會起泡泡。他們那時洗衣服、被子,全靠用手搓乾淨,稀奇的是,他們在洗完後要把衣服、被子浸泡在米湯里,從米湯里拿出來時,也不要擰乾,就直接可以拿去晾曬了。原本我好奇衣被被米湯浸透了,穿起來不是粘粘的嗎?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泡米湯是為了讓衣被結實點,不會軟塌塌的,只要曬乾後就不粘了······林語堂老師小時的那些事和物真是“稀奇稀奇真稀奇,麻雀踩死老母雞,螞蟻身長三尺六,老爺爺坐在搖籃里”啊。

品嘗完這杯沁人心脾的茶,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們要像少年和樂,從細微的小事做起,有美好的心靈品質,才能走向更廣闊的未來,成就更偉大的事業,為人民、社會、國家做出貢獻!(五(4)班 吳承霖)

2.少年林語堂讀後感600字

一個人在兒童時代的環境和思想,和他的一生有很大的關係。我對於家鄉的環境所賦予我的一切,都感到很滿意。這是林語堂先生回憶童年時期的生活發自內心的感悟。

林語堂是學貫中西、知識淵博的文學大師,他從福建平和的一個小鎮出發,到鼓浪嶼求學,最終走向世界,成為著作多多的文化名家。這部小說以流暢、生動的語言講述其少年時期的生活。

在這部看似平淡的作品中,少年林語堂—和樂聰明、機智、活潑、可愛。他在嚴父慈母的關懷下,不斷茁壯成長,在兄弟姐妹的關愛中,度過童年歲月,在同小夥伴們的嬉戲中,享受童年時光。也許你會說:“不就是林語堂小時候的事嘛,能告訴我們什麼?”《少年林語堂》是一本特別的小說,它以林語堂十歲前的生活作為題材進行創作,從而向讀者展示了一個長久不為人知,或知之不詳的世界文化大師林語堂的獨特世界。

看了這本書的人,在看的過程中,會有一種仿佛在看一部電視劇的感覺,書中優美的句子讓書里的人物“活了,栩栩如生的一幕又一幕畫面在腦海浮現:和樂在牆角觀察螞蟻,他蹲在那裡,看螞蟻忙忙碌碌地跑來跑去。他知道螞蟻在找吃的。突然,他拿起一塊碎瓦片,在螞蟻隊伍中間劃了一條橫線,螞蟻隊形馬上就亂了,驚慌失措。父親林至誠說教式的教育:“人的內心是自私還是充滿愛心,就像剛才茶杯里的茶水。有冷的,也有後來加的熱茶,就看是冷茶還是熱茶多。……我們做人,一定要愛心多一些,自私少一些,不能讓自私沒有控制地生長,自私沒有控制地生長了,就很危險,會成為魔鬼。”小說中林語堂的夢想:“我以後就要寫一本讓全世界都知道我的書”。小說中一個個故事,都讓我有很大的感觸:林語堂童年生活是快樂的,父母的教育是嚴格的。林語堂從小立志,在童年生活中帶著思想長大,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個名人。

今天我生活的時代不同於小說的那個時代,小說中描寫的童年生活我在生活中多是沒有經歷過。我的童年比他的童年多了些現代信息,少了些鄉村的純樸,但夢想是不會因為環境而失去的,我也要向小說中的和樂學習,從小立志,做個有夢想、有愛心、對國家有用的人……(五(3)班 吳泳妍)

3.讀《少年林語堂》有感

福清市實驗國小五年八班 吳若舒

指導教師:郭彤彤

暑假來了,我讀了許多書,如《拇指班長》《胡小鬧日記》《少年維特的煩惱》等等,而其中《少年林語堂》這本書給我的感觸最深。“我們童年的日子,那些簡單幼稚的事情,雖然你並不常想,可是那些東西,那些事情,總是存在你心坎兒的深處的。並沒有消失啊。”這句話讓還身處童年的我不由更加珍惜現在的時光。

林語堂是學貫中西、知識淵博的文學大師,曾經多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少年林語堂》這本書講述的是林語堂童年時在鄉下老家的快樂生活和他的成長曆程。林語堂的小名叫和樂,他的童年生活和他的小名一樣,恰恰是一段非常美好的和樂時光。二姐去河邊洗衣服,和樂去玩水,和大家一起打水漂,跟小夥伴們到竹林玩,在花山溪里撈魚。他還經常戲弄家裡的老母雞和螞蟻。比如他知道螞蟻在找吃的,就突然拿起一塊碎瓦片,在螞蟻隊伍中間劃了一條橫線,螞蟻的隊形馬上就亂了,驚慌失措,而和樂則高興地呵呵直笑……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像林語堂一樣的“和樂時光”,在看到《少年林語堂》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坎兒深處也不由浮現出了我鄉下的老家,想到了我在老家的四季不同而各具風味的“和樂時光”。

春天時,我們家的桃花開了,我們一家子坐在桃樹下,吃著飯,聊著天,時不時還有一兩片桃花跳下來為我們伴舞,別有一番情趣;夏天時,我們家的涼亭可就派上大用場了,我們把吃的都搬到外邊,躺在草蓆上,聽著知了為我們演奏的夏日主題曲;秋天時,我們坐在草地上,看著一片片樹葉在風中蹁躚起舞;到了冬天,窗前的梅花開了,在凜冽的寒風中昂首挺胸,英姿颯爽。

除了這些充滿詩情畫意的自然風物外,我們家還有著許多活潑可愛的小動物,他們就像小精靈一樣點染了四季的美景,帶來了生氣和活力。老家有養小白兔,每次回到家中,我就當起了勤快的小保姆,幫兔寶寶餵奶,看著兔寶寶們爭先恐後的樣子,心中充滿了快樂。每到冬末春初,我們家門口的大樹上都會有小鳥在上面搭窩,生鳥寶寶。看著小鳥一步步破殼、長毛、吃東西、學會飛翔,我感受到了由衷的快樂。我很喜歡這種“和樂”的感覺。

“一個人在兒童時代的環境和思想,和他的一生有很大的關係。我對於家鄉的環境所賦予我的一切,都感到很滿意。”我的家鄉也同樣賦予我美好、快樂和活力,讀《少年林語堂》給我最大的收穫,就是讓我學會了珍惜童年的“和樂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