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字經心得體會400字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教育的主要記載。所以我為了了解歷史,也要勤奮起來讀三字經了。今天小編帶給大家的是三字經讀後感作文400字,希望我們的文章你能喜歡。

三字經讀後感作文400字篇1

聽說三字經上有一句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好,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意思大概是:人剛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善良的,天賦也相近,只是後來個人所處的環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彼此的習性和智慧型才會慢慢形成很大的差別。如果對小孩子不嚴加管教,孩子善良的稟性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這幾句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打動了我,讓我感到人是善良的,如果不嚴加管教,就會變壞。

記得有一次,我上幼稚園,下課了,有一位同學看見同學不在,就偷她的東西。中午吃完飯後我就跟他說:“你沒聽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而他回答說:“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呀。”我說:“也就是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要保住一個人的善良本性,必須加強教育,包括良好生活環境的影響。這種教育,又必須從幼稚園、國小開始。”最後,這位同學終於把缺點改了,成了一位優秀的好學生。而且他不但主動承認是他偷的,還受到了大夥和老師的表揚,丟失東西的同學也原諒了他這種不好的品德。

我感受到人的善良是自己創選的,不僅要好好學習,還要加強教育,自己管好自己,多幫助同學。

我以後要善良,不被生活環境影響,要想善良,就從今天做起,從現在做起!

三字經讀後感作文400字篇2

《三字經》里都是在講人之初性本善,就是人一出生心地是善良的,通過讀書、學習,就能出人頭地。《三字經》里也教導我們一些大自然的現象,如“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三字經》里也教導我們一些為人處世的事情等,通過不斷學習,獲得、探索知識來提高自身修養。

每當我讀著《三字經》時,總會聯想到,那是的兒女十分孝順,並不是像現在的子女一樣,長大後出國留學,在國外定居,對家鄉的親人不理不睬。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好好讀書,成天泡在網咖里,還有些人因為不想去上學,而逃課去玩。讓我們來比一比現在的人和古代的人有什麼區別,現在的人做什麼事都要占些便宜,而古代的人——比如《孔融讓梨》的故事,孔融自幼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四歲時,他就能背誦許多的詩賦,並懂得禮節,父母都很喜歡他。有一天,孔融的父親買了一些梨,讓孔融選一個,孔融選了一個最小的一個梨,父親問他為什麼要小梨子?他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就讓給哥哥吧!連孔融都可以把梨讓給哥哥,而現在的人不管是誰都要占些便宜,可見現在的人和古人真是一個對比。

《三字經》是我們成長中的一本文學瑰寶。《三字經》影響著我們每箇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吧!

三字經讀後感作文400字篇3

今天,我讀了大家都很熟悉的《三字經》,有人說我真是百看不厭,我想,大概是這樣吧。因為,這裡的每一句都有著它深刻的道理。比如說: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杵;融四歲,能讓梨;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我很喜歡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杵。並且,我還知道關於這句話的一個故事。

孟子小時候,很是調皮,由於住的比較偏僻,有很多的人都從這條路上送去世的人,孟子和他的小夥伴,就學著這些人的樣子,堆一個小土堆,立上一塊小石頭,放一些小石子在旁邊,然後不停的哭。孟母看了,便搬了家,搬到了一個靠近菜市場的地方,可孟子很快和這裡的小孩子成了好朋友,他們學著賣肉的,也吆喝起來,孟母搖了搖頭,便又搬家,這次,孟母住在了一個靠近學堂的地方,他本想這下孟子應該好好學,沒想到,孟子卻逃課,回到家中,見媽媽正在織布,孟母看到後,心很痛,拿起剪刀就把織好的布剪斷了,孟子不理解的看著媽媽,孟母對孟子說:“你就像這布,我織到一半就把它剪斷,我不就是半途而廢嗎!你也是一樣的。”孟子聽了,淚流滿面,說:“媽媽,我一定會好好學的。”便跑回了學堂。

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做什麼事,不要半途而廢,要堅持到底,(除了乾一些壞事)還告訴了我們,不要學一些不適合我們的東西,一定要學一些好的東西,做一個好的自己,一定要學會約束自己。

三字經讀後感作文400字篇4

三字經,一本傳統知識的教育重點;一本歷來備受推崇,稱之為“袖裡通鑑綱目”,“千古一奇書”;一本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啟蒙教材。

三字經的每一句當中,即便於記誦,又通俗易懂,讀來朗朗上口。有幾句使我心曠神怡。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就是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如果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想想如今,有的國小不好好上,到外面瞎混,一上了國中,學校都不要他,他只能出去打工。可他長大了一事無成,看看別的同學都有了自己家的公司,他到現在才後悔已經晚了。

還有一句,就是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意思就是當時君王和臣子的言行要合乎義理,父母女子之間要相親相愛,夫妻之間要和順相處。想想如今,夫妻如果過不下去就要離婚,還談什麼和順,要不就是因為一件小事而吵架。真是不應該呀!

三字經,一本被人稱之為“若能句句詮解,子史經書一貫通。”它洋溢著儒學教育的氣息,全篇以孺子思想貫之。

三字經讀後感作文400字篇5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教育的主要記載。所以我為了了解歷史,也要勤奮起來讀三字經了。

《三字經》里的內容很多,但是我喜歡的有這幾個。如:孔融讓梨、孟母三遷和黃香的故事。孔融讓梨和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一定知道。但是,同學們知道黃香的故事嗎?不知道就趕緊聽我講吧!黃香九歲時母親就去世了,從小他就和父親相依為命。為了不讓父親太辛苦,黃香把家務事全包了,別的孩子在開心的玩耍時,他就在家劈柴做飯。夏天,父親睡覺的時候黃香就我父親扇扇子。到了冬天,他總是先把被窩捂熱之後,才讓父親上床睡覺。後來黃香當了官,但他仍然很孝順父親。正應了一句名言佳句: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燒。

這黃香的故事就講完了,你有什麼感受嗎?如果沒有,就來聽聽我對孔融和黃香的故事的感受吧!孔融他從小懂得謙讓,而黃香從小懂得孝敬父親。同學們,他們兩個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使三字經里還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人,我們一起去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