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築夢中國——風雨如磐》觀後感

在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四周年誕辰的之際,我觀看了《築夢中國第一集風雨如磐》。片中運用大量的實物和圖片資料,真實地詮釋了1840年以來,中華民族在屈辱苦難中奮起抗爭,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鬥的歷史征程。

回顧我們中華民族的復興軌跡,既有林則徐在為鴉片流毒之深發出了“幾無可籌之餉,且無可用之兵”的哀嘆,不畏強暴堅持禁菸,又有譚嗣同不甘當奴才受壓迫的陰霾時代,懷著信念和先進理想,為民族覺醒奔走而獻身,還有有鄧世昌、張自忠、關天培等,在抗擊外寇侵略中,奮勇殺敵,壯烈殉國,盪氣迴腸的光輝形象……

我深切感知偉大的中國夢,必須是個人夢想的凝聚;要構築中國夢的大廈必須是每個人添磚加瓦,民強則國強。

每個人都有夢想,而每個夢想都承載了一個中國夢。古語云:民智則國智,民強則國強;而民弱則國亡。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已經很好的證明了這句話,在這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中,落後注定會被淘汰。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它的強弱完全取決於它的國民素質。聚中國力量,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實現民族復興。然而中國夢歸根到底還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

新中國成立那么久,改革開放那么多年,我國已經從人才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發展成為人才資源大國,各行各類人才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大展身手。但是直到現在我國人才發展總體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是有差距的,我們的軍事不夠強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任重而道遠。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木要長得根深葉茂,碩果纍纍,離不開肥沃的土壤、科學的養護。人才的成長發展,同樣需要沃壤與呵護。黨的十八大就指出了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思想,推動社會主義繁榮,富民強國,隊伍是基礎,人才是關鍵。科學發展觀,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需要黨的領導,更需要全國人民的團結一致。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應該更清楚的意識到自己所承擔的責任,民強則國強,我們要讓更多的人懂得愛國,關心國家大事,學會如何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讓自身的存在更有意義。美國蘋果公司前任ceo賈伯斯說過:活著是為了改變世界。或許我們不能改變世界,但卻可以為祖國的改變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