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閃閃紅星觀後感

 範文一

電影講述了一個在革命戰爭時代里一心想要參加紅軍的少年潘冬子的故事。他從小受到革命家庭的薰陶,有志氣,有膽量;他巧妙地躲過敵人崗哨的嚴密盤查,完成了給山上紅軍送鹽的任務;他巧改一字,使囤積居奇、勾結敵人的米行老闆損失上萬斤大米;他智斗兇殘的胡漢三,又親手殺死了這個大惡霸。看著這些精彩片斷,我既為他捏著一把汗,又從心眼裡佩服他。

影片留給我影響最深的是小冬子的機智和勇敢。影片中的主人公潘冬子是一個年僅7歲的小男孩,他非常的聰明。有一次,他和宋爺爺一起下山去運鹽,胡漢三卻在山腳設了哨卡嚴禁帶鹽任何人上山。為了保住這得來不易的食鹽,小冬子不怕天氣寒冷,把鹽化成鹽水,再把鹽水倒在自己的棉襖上就這樣順利地通過了敵人嚴密的搜查,安全地把鹽帶上了山。他的聰明、機智使紅軍保存了體力,最終取得了勝利。

我想在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和挫折。我們應該像小冬子一樣,做一個機智勇敢、善於思考、不怕困難的少年。

小冬子的不屈不饒精神也令我感動,他心中始終有一個不怕犧牲、堅信革命必勝的信念,主力紅軍被迫撤離中央根據地時,冬子的父親給了他一枚意義非凡的紅星。那是一顆閃著光芒的紅星,冬子把他當做最寶貴的物品珍藏著,而這顆紅星就像是冬子心中的明燈,一直為勇敢的冬子指引著道路。 他做夢也想成為一名勇敢的紅軍戰士。潘冬子的父親參加了紅軍,冬子非常想念父親,盼望紅軍打回來。就每天坐在小松樹下等,幻想著自己也能成為紅軍的一員,神氣的走在隊伍里。這時吳大叔來了,他告訴冬子:“要想勝利不能靠,要去斗!”。終於,冬子帶著那顆紅星參加了紅軍。

其中的一個片斷最讓我感動。那時敵人圍攻來了,潘冬子的媽媽為了保護人民民眾,走在最後面,然而敵人一到,她還沒來得及逃走,就被可恨的敵人放火燒了他們住的房子。熊熊的火焰燃燒著,村民們看到潘冬子的媽媽沒出來,都流淚了,這時潘冬子卻說:“媽媽說過,‘黨需要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

這句話深深的刻在了我心裡,和潘冬子相比,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我們每天快樂的捧著新的教科書、課外書,在知識的世界遨遊,可他呢,只有一本破爛的書,但仍然愛不釋手;我們經常幸福的在父母面前撒嬌,可他呢,每天在寒冷的清早出去打柴,邊探聽敵人的訊息;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可他呢,用勇往直前的精神來面對困難,打擊敵人,使得革命儘早勝利。他身上有太多太多的優點,而這些優點恰好是我們現代孩子身上所沒有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吳大叔的話說得太好了,革命不能靠等。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裡,是在父母、學校和社會的呵護下長大的,沒有經歷過任何艱難困苦,但是我們總不能靠父母一輩子吧。要想實現美好的願望,都要靠我們自己去努力奮鬥!如果你也等他也等,我們的國家什麼時候才能壯大起來呢?所以我們現在應該也要有一個信念,就是要努力學習,刻苦鑽研,將來能做一個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辜負老一輩對我們的期望!

範文二

星期五的下午,我們六年級觀看了電影《閃閃的紅星》。雖說這部電影我們已經不知道看過多少次了,連故事的情節都能背下來,但我還是看了下來,應為這部電影所要表達的思想觀念值得我們去反覆的品位,故事的情節環環相扣,扣人心弦……

電影講述的是一位名叫潘冬子的小英雄與白狗子鬥智鬥勇的故事,最終打敗了地主胡漢三。潘冬子他經過不斷的努力,最後也成為了一名小紅軍戰士……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我突然發現過去我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看的都是他的外表,沒有注意過電影的內在,從而覺得在看了幾次後就覺得沒有意思了。如今,我們長大了,能夠更深入的了解電影的內涵,從而覺得這部電影寓意深刻。雖然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正處於文化大革命時期,但它依然能吸引我們現代人的眼球。

整部電影的人物中,我最喜歡的是潘冬子。潘冬子他從小就想著有一天能夠擺脫地主的統治,最終在黨和它的前輩的引導下,逐漸長大,走向成熟。他富有愛心,勇敢無畏,為他以後成為一名優秀的紅軍戰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與膽小怕事的地主胡漢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而體現出紅色政治的可靠性。

雖然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非常穩定,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幾天的和平是過去的革命者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要堅持走我們的特色發展道路,樹立愛黨愛國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