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鋌而走險》6篇觀後感500字

《鋌而走險》講述的是修車老闆倒賣黑車的時候,發現了車後箱中還有一個小女孩,接著自己的兄弟和越來越多看似不想關的人都被捲入這場事件中,而這背後隱藏著的秘密,也隨著故事的推進慢慢浮現出水面!這些人的命運將會走向何處呢?希望以下的影評對您有所幫助!

《鋌而走險》觀後感

這是讓我覺得非常不錯的一部劇,讓人感覺到情感。讓人映像深刻, 戲如其名,鋌而走險。為自己鋌而走險,為所愛的人鋌而走險,為內心的善良鋌而走險。社會底層小人物的抗爭以及轉變。看慣了大導演們的“套路”,偶爾看看青年導演的調味小菜也不錯。有稜角有不足但也表現穩健,畢竟曹保平作為犯罪類型片的高手,這次作為監製在裡面也看到不少他作品的痕跡。演員還是有化學反應的。大鵬不搞笑挑戰演技了。歐豪這幾年也擺脫了“顏值”困擾。沙寶亮的跨界演出也挺意外和有看點的。

《鋌而走險》觀後感二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走出電影院,腦海中莫名浮現出魯迅的這段話。

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的難言之隱,每個角色既讓人慨嘆其命運多舛,又讓人恨到咬牙切齒。

生活永遠在規劃之外,我們時常被當頭一棒敲的頭暈眼花,措手不及。劉小俊是這樣,老萬是這樣,夏家兄弟是這樣,張茜也是這樣。

但其實哪裡有什麼感同身受,我們只不過在看一場複雜的悲歡離合,最多留下一聲嘆息罷了。

人生海海,潮起潮落皆是苦難。這才是現實,觸目驚心的現實。但也正是在重重苦難之下所磨練出來的英雄主義猶如孤島中閃爍的燈塔,為人們指引前進的方向。一艘艘船順著燈光的指引呼嘯而下,卻從未注意,也不會看到燈塔閃爍的燈光之下,是斑駁的牆面和滄桑的石磚......

就像魯迅所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歡喜,執念和遺憾,而又從來沒有人能真正感同身受,其實把視線放在眼前,環顧四周仔細看看,或者你會發現到處都是故事,悲歡離合,陰晴圓缺,或許每個人都終將在潮起潮落中磨練出自己的英雄主義,就像《鋌而走險》里的一眾角色那樣。

電影中不是每個角色的結局都很圓滿,但正是這種不圓滿反倒讓電影整體更加讓人意猶未盡。

最近幾年,似乎有越來越多的人去拍一些市井的、底層的、接地氣的影視作品,或許這才是最好的現象。當IP+流量=商業爛片票房一敗塗地,虧的潰不成軍時,才算到了洗牌期,陣痛之後總會有一批朝氣蓬勃的作品出現,一掃之前的陰霾,可能再過幾年我們就會看到一個全新的,百花齊放的大陸電影市場也說不定。

至少《我不是藥神》和《無名之輩》早已證明平民主題的電影一樣受人歡迎,而且是非常受人歡迎。

比起IP電影中不可能出現在現實中的虛構人物,真實的,質樸的平民主題的電影更貼近觀眾們的生活,雞毛蒜皮,柴米油鹽中同樣蘊藏著複雜的情感,當它們被熒幕放大到眼前,人們才會恍然發覺。

縱觀整部電影,可以看到導演,編劇和演員所傾注的心血,呈現出來的效果也算是相當不錯。

而且這部電影對大鵬來說似乎也是一次鋌而走險,靠《屌絲男士》嶄露頭角的大鵬,也被貼上了喜劇人的標籤,後面無論是《煎餅俠》還是《縫紉機樂隊》,其劇情中搞笑元素往往不可或缺,這次轉型扮演一個亦正亦邪的小人物,也算是一次豪賭吧。

或許,這也算是一種顛覆吧。大鵬這次在戲裡戲外,都是在“鋌而走險”,至於能否“險中求勝”,在我看來,贏面不小。

《鋌而走險》觀後感三

這段時間感覺自己儼然變成了一個電影博主。只說暑期檔,我就已經趕過《隧道盡頭》的點映、《哪吒》的首映、《烈火英雄》的杜江映後見面場、《寄生蟲》字幕版“首映”、《鋌而走險》的超前點映——是不是聽起來簡直像個專業影評人,就是那種可以收黑錢瞎寫影評的那種?

不過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還是我在罵俞白眉那篇里(可詳見《俞白眉,鄧超他上有老下有小,求求你放過他吧》)寫的那樣——大量影片撤檔造成空檔嚴重,很多對自己很有信心的電影就採取點映的方式搶占檔期,以至於點映成了暑期檔電影的常態。點映電影最需要的就是口碑,因此近期感覺很多影評人都莫名其妙寫一些奇怪的推薦文章,推薦《銀河補習班》我可以理解,雖然整個團隊能力有限,但歸根結底這部電影還是讓我們思考了一點東西的。莫名其妙的文章主要是對《上海堡壘》的各種尬夸和對黃秋生不是的集體洗白。雖然他們確實也沒說《上海堡壘》是好片,但你們又說它是科幻電影的里程碑,又說它是《流浪地球》的繼承者——寒磣讀者還是寒磣科幻電影呢?這種姿態宛如前一秒還義正言辭的說“我可是獨立影評人,硬骨頭還是有兩根的,想要收買我,門都沒有”,後一秒就說“得加錢”一樣。想掙錢吃飯大家都理解,但你別假裝公正的尬吹好嗎,就像大家都要工作,去青樓和去別的地方沒啥區別,但你不要晚上去青樓工作,白天又要轉場去做選秀女,很虛偽的。所以一方面,我真的很想取關他們,但另一方面我又捨不得取關他們,畢竟他們是我獲得電影訊息的重要渠道,以及,我也想學學他們怎么賺黑錢。

不過話雖然這么說,我還是儘量堅持先看過電影再做推薦的基本原則。先亮我對這幾部電影的個人評分(純個人評分):隧道盡頭7.5分,哪吒9分,烈火英雄7分,寄生蟲9分,鋌而走險7.5分。以上評分純個人觀點,絕對沒收黑錢(主要是我這個還沒“有過氣”就已經“過氣”,只有20多個冬粉的電影博主實在是太糊了,希望我未來也可以收到電影製片方的黑錢,希望以後我說這句話可以問心有愧,請大家祝福我吧)。

先簡單說一下沒太多說頭的《隧道盡頭》,它本身其實更像是一個有點小驚悚的犯罪型電影,情節做得很不錯,很多次鏡頭切換都令人屏住呼吸,故事前後邏輯也對的上,雖然是一部驚悚電影,但它其實還有點小溫暖。唯一的不足是觀影前我一直帶著網上“反轉多”的安利去的電影院,但影片中的所謂反轉其實都很牽強,與其說是反轉倒不如說是正常的戲劇衝突,另外,有一些情節還是讓人多多少少感覺有點牽強,所以這部電影還應該算是“炫技性”更強的電影。

至於《寄生蟲》,很多人稱之為“創時代”的神作,因此字幕版出來當天我就趕著看完了電影。好當然是好的,只不過相對來說寓意和意象淺顯了一點,以至於引發了《寄生蟲》不如《燃燒》的討論。

其實在我認為,矮大緊的評論很貼切。

這部電影是一部“藝”與“術”的完美結合。

何出此言?我們可以從各個影評中看出端倪,在關於它的影評中,一半是列舉電影的各種彩蛋,是不是很像商業大片的模式?另一半則是大書特書貧富差距下的人性思考,這是不是又有點像藝術電影影評的特點?在有限的時間裡把兩種類型結合的天衣無縫,講述的內容深刻但情節卻不讓人覺得疲憊和壓抑,這本身就很值得豎起大拇指,更何況,影片的的鏡頭真的是很美。

寄生蟲里最為人稱道的鏡頭對比

關於這部電影,各大影評人已經蜂擁而起,在短短的一天之內發表了大量影評,把我所有可能寫的角度徹底堵死,因此,我只有在二刷之後才有機會覓得影評的角度了,希望可以有機會發現可寫的角度,再湊一篇公眾號文章。

所以其實我今天要說的主要是剩下三部電影:《哪吒》、《烈火英雄》和《鋌而走險》。但在進入正題時,我才發現我已經寫了1500字了,像我這種寫文章的方法,如果讓我有機會收黑錢尬吹電影,我簡直可以吹到電影預算3億變成4億,是的,多的這一億都是我的稿費。

《哪吒》是我今年看的非常喜歡的電影之一,稍微令人有所不適的是它設定的一些笑點比較低級——比如娘娘腔、口吃這種,當然這個問題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它的客群是小孩子,笑點設定的過於高級反而起不到相應的效果,另外,導演他們肯定也沒想過電影會造成這么大影響,如果早知道會這么火爆,他們肯定會使勁雕琢一下。但電影有兩個令我驚喜的地方,一個是改編大膽,敢於把哪吒鬧海的故事整個推翻重來——不但敖丙和哪吒從死敵變成了兄弟,而且對所有人的人物形象也做了更符合現代人性格的調整最佳化,尤其是讓李靖更人性化,讓殷夫人更有獨立精神,村民也有現代人人云亦云愛跟風的毛病。第二個是影片的淚點來得很自然,關於《哪吒》的中差評還是有的,但還沒有見過幾個說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不燃,說李靖願意捨命救哪吒那段不感動的。原因主要是這兩段來得都很真實,前面也做了大量的鋪墊,世人都信天命,對哪吒百般不信任,才會誘發哪吒“不信命”的宣言,李靖威風凜凜不顧兒女私情的形象立得越穩,鐵漢柔情的對比才感人更深。而淚點如何展開,也恰恰是《烈火英雄》《鋌而走險》最令我遺憾的地方。

《烈火英雄》有幸趕上了杜江在博納影城的映後見面會,杜江這個人非常nice,說話從容有風度,思維清楚不混亂,也可以看出對演好這個角色下了很大心血。

但對於電影,問題還是存在的,影片也沒有把消防員這個題材展現的完美無缺。問題主要是三條線索(黃曉明、杜江、楊紫歐豪)同步推進又略顯沒有主次,最後電影把三條線的催淚點擠在了一起,但因為缺少鋪墊,犧牲的戰士雖然很多,卻沒有起到讓人感動的效果,反而帶給觀眾“有點假”的感受。黃曉明那條線,電影給了教主很多鏡頭和英雄時刻,但這些英雄時刻反而讓大家覺得不夠真實(我沒有跟風尬黑黃曉明的意思,因為這裡不是他的問題)。實際上,最令人遺憾的是,那些看起來“有點假”的劇情其實反而都是真實發生的,但是導演為了凸顯主角的英雄氣概,做了一些沒必要的藝術加工,比如突然摘了手套赤手扭部件(不知道是不是真實發生的,但感覺像是藝術加工),這些刻意的情節反而造成相反的效果,不得不說這是一種遺憾。同樣可以對比杜江的另一部電影——《紅海行動》,《紅海》里的主要淚點應該是在樓上的對攻戰,在那場對攻戰里,一位戰士犧牲,另一位也失去了手臂。同樣是犧牲,但一是前面關於幾個戰士的鋪墊已經做的很好,我們已經接受了幾個年輕活潑戰士的人物形象,這時候犧牲會讓人更心疼,二是犧牲發生在突發的交火過程中,即使他們訓練有素,在那樣的環境有犧牲也不會讓人覺得意外。而《烈火英雄》中呢,我很多次感覺有點感人了,但是哭的話呢,又覺得力度還不夠。

另外,不得不說,杜江這張忠誠、端正的臉太適合接這種電影了——而且不管他的戰友怎么死,他都會活到最後接受榮譽。在9月和10月,我們會經常在電影院看到他出現在那些反映軍人、戰士的正能量電影中,同時和他一起常常出現的還有《紅海行動》里的張涵予,《烈火英雄》里的歐豪,這些電影分別是:

接下來這張臉會長駐熒幕

《我和我的祖國》(10月1日上映):杜江,歐豪。

《決勝時刻》(9月12日上映):張涵予,杜江。

《中國機長》(9月30日上映):張涵予,杜江,歐豪。

這三個人中,杜江是標準的兢兢業業、端正剛直的“趙剛政委”臉,是標準的副班長形象;張涵予則是標準的有責任有擔當甘當所有人主心骨的“大哥臉”,所以他在很多作品裡都是指揮長、參謀長,在《中國機長》里,他也是當仁不讓的機長。

他倆憑著自己的臉,就可以讓導演放心地說自己選角沒有問題——甚至不需要看作品,我就可以保證選他倆做演員一定是貼合角色的。

那么歐豪呢,他一貫以來的形象似乎更近於愣頭青和社會盲流的樣子,比如《左耳》里的張漾。在我接下來要說的這部電影裡,他的角色似乎是他有史以來最極端的一個——這次他是一個腦子不靈光、戰鬥力超強的悍匪,這部電影就是曹保平監製,新人甘劍宇導演的《鋌而走險》。

因為這部電影8月30日才正式上映,所以為了避免劇透,還是劃上熟悉的分割線。

不用問,百分之八十來看《鋌而走險》點映場的都是衝著曹保平來的,因為導演是新人,演員大鵬、歐豪都是不同時期的“勸退毒藥”。而曹保平呢?《烈日灼心》、《追兇者也》、《光榮的憤怒》、《狗十三》,可以說,曹保平是影片質量的絕對保證,尤其是這種犯罪題材的作品。看完電影,我也可以很負責的說,這部電影雖然不是曹保平導出來的,但確實一直有曹保平犯罪電影的諸多優點,可見曹保平很好地發揮了“傳幫帶”的作用,比如打鬥場面精彩刺激不花哨、匪徒兇悍直率、情節緊湊不給人喘息的機會。歐豪和大鵬不但沒有拖電影的後腿,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電影,尤其是歐豪,他那種兇悍的外表和混不吝的樣子簡直是為這個角色而生的,每次他一出現,所有人都會下意識的睜大眼睛,而且不得不說,他奔跑和打架時充滿了荷爾蒙,比如在他一次殺人時,後排一位女觀眾情不自禁的喊了聲“好帥啊”,這令我非常的困惑,我困惑的點是——電影院這么暗,你是怎么看到我的臉的?好吧,開個玩笑,我困惑的點是這時候就不要花痴了吧,那邊在殺人哎,你喊的我都跳戲了。

滿滿荷爾蒙的歐豪

但畢竟是新人導演,為了不出重大失誤有點相對保守,與其說是曹保平風格的體現不如說是曹保平風格的模板(這樣說有點過分,實際上我還是蠻喜歡這部電影的),缺少懸念的營造,而且人物形象不鮮明。以大鵬為例,他片頭看起來是一個賭錢總輸,膽小怯弱的形象,但第一次戲劇衝突里,他猶豫再三,還是沒捨得把小孩子丟棄在暴雨中,也就是說,他早早就把他人性的柔弱一面交代出來了。這樣雖然有利於情節展開,但他很大程度上讓大鵬的形象受了局限,因此之後大鵬的幾次選擇就顯得順理成章,這種情況下如果要強行催淚,真的是非常困難。除大鵬之外,兩個警察助手的作用也非常弱小,他們全程唯一的作用就是攔住了當時只是路過的大鵬,除此之外他們就是不停的跟著兇手的腳步——發現屍體並查出屍體的主人是誰。

人物形象不鮮明不是大問題,但致命之處是導演強行加了一段大鵬和小女孩的煽情戲,雖然很短但依然很尬。尤其是在鋪墊沒做好的情況下,不真實的話語更讓人覺得有片刻的渾身不舒服。與之相比,沙寶亮和歐豪兄弟情誼的煽情片段就好得多,區別就在於沙寶亮的形象是有變化的,而且他們的對話也很真實。

煽情戲份略有尷尬

很久之前,煽情是韓國電影的催淚神器,但煽情也是有前提的,情節要真實,人物形象要飽滿,就像《素媛》里最催淚的不是開頭小女孩的遭遇而是最後爸爸摘掉玩偶頭套。更何況,無論韓劇還是韓國電影,他們都在進行巨大的轉變。前不久追了20xx年的韓劇——《信號signal》,無論故事設定還是劇本完善程度都令人嘆為觀止,完全不是之前韓劇拖沓、無營養的樣子。韓國電影,也從《熔爐》、《素媛》變成了《燃燒》、《寄生蟲》這樣喜歡用更深刻更高級表達方式的佳片。

在韓國電視劇、電影突飛猛進的時候,《烈火英雄》、《鋌而走險》,包括之前的《銀河補習班》,這幾部導演和演員都全情投入的認真作品還是容易陷入刻意煽情的怪圈,不得不說是有一點落後,其實影片煽情永遠不是問題,問題是煽情的火候好不好,煽情雖好,但千萬不要貪杯啊!

《鋌而走險》觀後感四

新號兒為我家憨包兒丹寶寶開,不看括弧內文字的桐桐拖出去賞賜一丈紅!

憨包兒是我們這群人里最有意思的姑娘,再沒意思的事兒一過了她的心,那都能搞出點兒有意思的意思。

比如看鋌而走險,原本我是很排斥滴……我的菜是《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這種啊!但奈何這孩子推了啊!她太實誠啊我沒辦法拒絕啊!

所以上海電影節的時候,我就去瞅了。

嗯,沒毛病。整個電影還真做出來了點兒荒誕的殼牌油味兒,輪胎燒皮子味兒,小熊貓的菸草味兒來了。再趁著魔幻重慶的勁兒,居然有種奇妙的感覺。我覺得四星闊以試下。不過,演員們還是需要再趕一趕,情感邏輯有點……啊……不過很不錯了很不錯

《鋌而走險》觀後感五

鋪陳有序,充斥著極強的導演個人風格,很有力量和空間的一部影片,沙寶亮的表演亮了兄弟!戲雖不多,但很令人驚喜的看到這個角色的立場,大鵬作為主演也讓我們看到了除了喜劇之外的表演空間,活兒細!準確!賦予了人物內在的情感和生命空間,看到這哥幾個,感覺都在發著光一樣,人物的錯位成長和主角光環可圈可點!

《鋌而走險》觀後感六

前有哪吒,後有接棒者來勢洶洶,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好飯不怕晚,好戲不怕演,自來水現身,為《鋌而走險》打call,片荒的今年,被哪吒一下子帶起了熱度,國產影片8分水平中肯有力,影片節奏緊湊,懸疑感十足卻包攬深沉且複雜的情感交疊,主角,一個黑色幽默版苦澀的小人物,依靠自己的能力和精神反思,最終獲得了滿足自己的體面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