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師《一生只為一事來》電影觀後感大全精選5篇

開始沒報很大期望,但一行數人居然都看的流淚了,這是一部需要安靜觀看的影片,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絢目驚艷的特效,它其實就像支老師的一生:平凡,素樸,但每一秒都飽含著創作團隊的赤誠之心。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於20xx教師《一生只為一事來》電影觀後感大全精選5篇,希望你喜歡。

20xx教師《一生只為一事來》電影觀後感1

我是鄉下長大的,我的父母都是鄉村教師,來看這個片子後感覺心裡挺不舒服的。中國有很多很多村校好老師,卻因為缺好的編劇和導演沒辦法把故事說出來。

1.細節處理不夠真實。一處是河邊狗一下在對面,一下在這一面。還有一處是小馬過河,我是村里長大的,我們村里孩子沒有過不了河的。更何況有大石頭。支老師落水,水很淺,只要站起來就可以了。學生都在救老師,老師卻躺著不動。八十年代的城裡人再脆弱也不至於掉淺水裡站不起來。狗是游泳好手,不會淹死。村里孩子不會說自己村的醫生是赤腳醫生。這個概念我們鄉下孩子不懂,我們和尊重老師一樣尊重醫生。

種的樹,太密了,長不大的。

羅如意媽媽一個農村大媽,紋眉很精緻。

2.刻意煽情。很多地方沒有尊重觀眾的感情脈絡,逐步鋪墊。支老師離開,就靠女同學的一次咆哮流淚,就讓大山覺悟了。浪費了一個非常好的煽情點。

說下我童年的幾個片段吧。

我表哥是在山頂教書的老師,只有三個年級,大概二十個不到的學生,春天筍會從教室里長出來,冬天孩子手上都是凍瘡。學校沒有自來水,水要靠老師自己挑。學生覺得我哥工作辛苦還要挑水太累,三年級的學生就每天早上起來主動幫哥哥挑水,這個傳統一直延續。

山上沒有完整的操場,城裡人捐的足球不能踢,一踢就沒了,哥哥就帶著孩子們縫沙包,上課的時候就丟沙包,丟沒了也不可惜。

四年級,孩子們就要去山下讀書,我爸媽的學校里。山高路遠,得住校。因為還小,會尿床,我媽媽每天下課時候就跑宿舍去摸床鋪,把尿濕的被子悄悄拿出來曬。

村里人感謝老師,每次到了季節都會送一些自己家種的菜阿水果阿來,每次都和我爸媽說,孩子不聽話,就打,我不心疼,只要肯讀書,怎么打都沒關係!

所以,我們小時候讀書不認真,是要被打手心的,並沒有覺得老師是什麼體罰。

20xx教師《一生只為一事來》電影觀後感2

只要心中藏著一條下山的道,就誰都擋不住他。

好的電影總會給人帶來非同一般的震撼,給人非同一般啟發。讓人久久不能忘記,他會深入人心來回飄蕩。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就是——真實。生活就是這樣子的,或者說大多數普通人的生活就是這樣子的。樸實而平淡的場景,卻讓我久久不能平靜,我竟然想起了自己的國小老師和中學老師,我找到了他們的影子。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我一直覺得,老師應該是個有情懷的職業,他離不開道義也離不開愛的傳遞。從小到大都知道一個好的老師對學生的成長會起到莫大的作用。看完這部電影后,支月英老師的身影一直未能在我腦海中散去。她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來到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國小,成了一名鄉村女教師。默默地教書,一代接一代,也熱愛自己的學生和事業,為此奉獻一生到底。她真的是《一生只為一事來》。她在一個看不到光明到處都是問題學生的鄉村國小支教,從一開始的她就選擇用真心真誠面對孩子,對待他們的錯誤,她選擇感化,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做錯了要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無疑,孩子們是幸運的,碰到這樣慈母般的老師。

鞏漢林老師演的董支書為人樸實、善良、樂觀,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大山裡的孩子們得到更好的教育。可是由於深山的條件實在太差、太苦,苦於現狀卻無力改變是他的真實寫照,但是支月英老師的出現帶給了他希望,他成為支月英老師教學理念的堅定支持者。說到這裡又讓我想起一個老套的問題,關於奉獻於收穫。有的人總是奉獻多,不在乎個人收穫。我們爸媽那輩人就是這樣。即使他們沒有高樓,沒有豪華的珠寶,但他們卻過得很滿足。有的人在追求收穫,現在的很多人都這樣。這也許是一種進步吧?不好說。

電影情節感人至深,回首我們當年上學那些快樂的時光,也許我們是問題小孩,也許我們並不完美,也許我們成績很爛,功課差勁,但是,只要我們願意相信,堅持熱愛,一直等待,就會有希望出現。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熱枕,榮耀之巷。童年的歡樂,轉瞬消逝被遺忘,一道絢爛金光,在小道盡頭閃亮。”平凡的一生,一個普通的鄉村教師,也許正是這樣一種平凡,在如今喧囂繁華、紙醉金迷的環境裡,讓我們更加懂得去珍惜。在我們還年輕的時間裡,學會愛,愛生活,愛身邊的人,不要在生活的最後一個畫面里留下一片空白。

我選擇一個特別的日子來看這部電影,因為今天是新中國第35個教師節,祝天下老師節日快樂!身體健康!你們辛苦了!

20xx教師《一生只為一事來》電影觀後感3

國產片的旁白敘事又來了。仿佛不旁白矯情就不是國產片。

平淡到就像一潭死水,一件件雞毛蒜皮的碎事,沒有任何的戲劇波動,沒有任何一個人物的成長改變,典型的國產片流水賬模式。

支老師從城市來到山村支教的動機何在?沒有一個合理合情的說明,顯得這個人物很虛。看人家《放牛班的春天》,《教師日記》甚至《哪啊哪啊神去村》都不是平白無故就來奉獻自己的青春自己的愛的。而且這個人物由始至終是沒有“成長”的,她沒有因為什麼困難而產生離開的念頭,而且對父母絕情(丟下父母遠走他鄉是為不孝,與華夏的傳統文化美德是背道而馳的,“大公無私”到犧牲自己的愛情、親情、青春和未來,這樣的人一點也不可愛,也不值得提倡!)。

這種拍了無數次的支教電影,但從沒看過一部真正動人的。有一部《遙望南方的童年》,人家講的不是支教,卻將鄉村教育講得比誰都深刻有愛。

20xx教師《一生只為一事來》電影觀後感4

我不得不承認雖然這部電影不夠完美,但它確實打動我了,它把我拉回了90年代末的某個小鄉村,那時候我所在的國小只有3個老師,兩個60多歲還沒敢退休的老教師,還有一個沒有入編制的代課老師,一個老師教兩個年紀,在同一個教室,常常老師給另一個年級上課的時候,我們就上自習,我因此得以聽了別的年級的許多課,除此之外,教室甚至都不是固定的,我們的教室一直在變,從村裡的辦公處搬到別人剛蓋好的還沒來得及裝修的房子裡,那個時候我們像是躲避計畫生育的超生游擊隊,那個時候我並沒覺得苦,我以為全天下的鄉村學校都是這樣,兩個老老師嘴裡每天都會說馬上會調新老師過來,可是從來沒有出現過新老師,終於有一天,真的來了兩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其中一個穿著當時很流行的牛仔喇叭褲,搭配乾淨整潔的藍白條紋襯衫,笑起來有兩顆虎牙,身高180以上,那個時候,這樣的形象我們以為只有電視上才能看到,這個老師後來教了我們,他來了以後我們班除了班長和副班長之外,還多了各科課代表,宣傳委員,文藝委員,體育委員,各個職位不再是老師直接任命而是通過選舉,之後我們每天還會有早操,每周還會有音樂課體育課美術課,甚至,過節還有晚會,這些我們都以為只有城裡才有,我們感激遇到了這樣一個老師,告訴我們外面的世界,告訴我們外面的世界真的跟我們不一樣,它是有多精彩,我們每個同學都愛戴著這位老師,哪怕是之前調皮搗蛋的學生,我難以形容我們對他的感情,我在想大概這種感情就像狗狗對人的感情一樣,信任,愛戴,離不開,他給我們編織了一個美麗的夢,在那個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90年代,可是不到一年,在我們五年級的最後一個學期,有一天這個老師沒有來上課,老教師騙我們說他請假了,可是等了幾周他還是沒有來,最後老師告訴我們,這個老師托關係調走了,當時我覺得那個指引我們走向更好世界的人他走了,我當時對他有過諸多的抱怨,甚至想有一天見到他一定要當面質問他為什麼拋棄了一群這么愛戴他的孩子,一群等著他指引去往外面世界的孩子,多年後,我大學畢業了,我們班也成為了我們那個落後鄉村唯一一屆考上了10個大學生的一屆,在此之前,一個大學生都沒有,我現在想想,他做到了他該做的,告訴我們外面世界的精彩,雖然他沒有像支老師那樣一輩子呆在了深山裡,我沒資格要求他也一樣偉大,現在的我,尊重並支持他當初的選擇,像長大的大山想讓支老師離開一樣。

回歸電影本身,雖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電影的多處地方都很打動人,扮演大山的小演員非常靈動,還有揮舞著棍子為妹妹抱不平的羅初九,都非常打動我,電影的色調我也很喜歡,場景布置的也很美,唯一的就是大山這個角色換了三個人演,有些回不過神,總之,於我而言,好片子跟技巧無關,只要它打動了我,並讓我有所思有所想,它便是一部好片子

20xx教師《一生只為一事來》電影觀後感5

《一生只為一事來》這部電影的英文譯名是:She Lights up the Mountain。“她點亮了這座大山”,這句翻譯文藝而又準確地描述了支月英老師的奉獻。 十九歲的年輕老師支月英來到泥洋國小支教。可村里頑劣的孩子大山得知這個訊息後卻表示,即使來了新的老師,也會像之前的陳老師一樣受不了山裡的條件,哭著下山的。

可是最終支老師就像泥洋的青竹一樣,在大山里扎了根。 董支書帶著支老師參觀教室的時候,大山輕蔑地說“怎么樣?是不是和你想的不一樣?”然後又嚮往地說“城裡的學校有單雙槓,學校里還有樹呢!”董支書便自豪地說“我們這也有樹,我們這也有花,滿山的野花,好看著呢!”

董支書對於泥洋國小的堅定的熱愛和自信,看了令人心生感動,無比動容。教育工作者應該對教育、對學校充滿自信,相信教育和知識的力量是偉大的。 支老師在回宿舍的路上,停下來抬頭看了一眼夜空。鏡頭在天空停住了兩秒鐘。可這短短的兩秒鐘,卻能給我的內心帶來震撼。從來沒有看過如此乾淨純粹的星空,黑夜黑得純粹,夜星亮得放肆。

支老師也笑著說“這兒的星星可真漂亮。”在這樣美的環境中,連蟲兒都不敢大聲叫。不由得讓人聯想,大山裡的山是綠的,水是甜的,小孩子是美的。簡樸的環境造就質樸的人,但正是因為小孩子的內心質樸純粹才更需要知識的存在。大山裡的交通與信息溝通都不如山外發達,許多人甚至幾十年都沒走出過大山,他們的眼中只有連綿不絕的山和需要解決的溫飽,認為山裡的男孩子能掙錢就行了,女孩子會幹活能嫁個好人家就行了,讀書的事情不重要。 在那個年代,支月英的存在就像是一個在前方封閉的山洞中奮力開挖的人。在她之前或許有很多人舉起鋤頭砸向閉合的前方,但是他們都沒有堅持下來。 有一名叫如意的學生讀書很認真,她很熱愛讀書。在有一天如意缺課沒來學校時,支老師在大山的帶領下去到了如意家。去如意家的路十分難行,從傍晚走到天黑還沒走到。大山說,山上的人都慢慢下遷了,但是如意的母親生病了,沒有搬遷。可是如意每天還是第一個到達班級的同學。因為如意熱愛讀書,就像董支書所說“若是心裡存了條下山的道,那就什麼都擋不住她下山的路。” 大山一直不信任支老師,認為她教不了多久,不僅處處與她作對,還在她的飯菜里放巴豆,把她最喜歡的紅色筆記本扔進廁所,在她的窗外放稻草人嚇唬她。直到支老師在如意與大山的陪同下,翻山越嶺地走了17家,一家一家地勸說那些家長,讓他們把孩子送去學校上學,大山才對支老師的印象有所改觀。在回來的路上,如意的脊樑挺得比以前更直了,連辮子也甩成了一首歌。大山心中對於這位新老師的偏見少了,多了一份敬意。 支老師離開時,她站在隨風飄蕩的狗尾巴草中,回頭留戀地看著,這時,一個奶聲奶氣的聲音在喊“支老師”。原來是那個牽著牛的小孩子,他來告訴支老師,他的爸爸同意支老師的話,打算讓他過年之後就去學校讀書,他給支老師保證,他會認真讀書。

小小的孩子,用勁全力地喊出來這些話,大山裡的風兒和野草野花也會感動落淚。支老師之前翻山越嶺地走訪,秉著“一個都不能少”的信念,去確保儘可能多的孩子能夠得到教育,雖然當時只有兩家含糊其辭地說會讓孩子去讀書,但在之後肯定會有更多的家長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這就是支教的任務之一。大山深處的許多孩子,因為家裡貧窮無法讀書,但也有一些家長會讓自己的孩子去讀書。或許只是讓孩子去學校認識幾個字,這就需要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負起責任,勸說家長讓孩子接受教育。支老師的勸說改變了大山裡的一些家長對於讀書的偏見。 後來,那個喊著“大山報仇,十年不晚”的孩子考了全鄉第五,走過小河大喊“快樂”的如意考了全鄉第三,但是如意因為母親生病的緣故沒能去讀國中。支老師陪著如意在山坳里坐了一宿。那晚的月亮特別亮,亮得沒人捨得哭。 大山大學畢業後回去看望支老師,這個時候的支老師已經變成與泥洋人民無二的一位教師了。她已經變成泥洋的毛竹,深深地紮根在了泥洋。那片留給畢業生的山坡已經栽滿了樹,那個最頑劣的孩子董大山已經走出了大山,那個曾經的“大姐姐”已經變成了泥洋國小的老教師。

她點亮了這座大山。支老師不僅改變了江西邊遠山區裡的人們對於教育的態度,她也用一顆熱忱的心和堅定的信念,軟化了一個頑劣孩子的心,使他能夠走出大山,成為一個成功人士。 支老師說“我們不是因為看到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看到了希望。”她說,“再黑的夜,只要我們抬頭就有月亮。”

一生只為一事來,教師只為教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