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清先進事跡觀後感寫作素材5篇參考範文

這是一個“隱者”的故事,也是一位“勇者”的傳記,更是一個“智者”的傳奇。這個故事的主角是戰鬥英雄張富清。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關於戰鬥英雄張富清事跡的心得體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戰鬥英雄張富清:深藏功名 不負錚錚誓言

革命年代,他英勇善戰、捨生忘死,立下赫赫戰功;建設時期,他放棄安逸生活,主動來到最艱苦的地方建功立業,深藏功名64年;耄耋之年,他不計個人得失,活得樸實而純粹……

他叫張富清,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原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2營6連戰士。20xx年12月3日,湖北省來鳳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在進行退役軍人信息採集時發現,這座寧靜安逸的小城裡竟“藏著”一位有著卓著功勳的戰鬥英雄。

一張泛黃的“立功登記表”上,記錄了這位張富清老人在硝煙戰火中的九死一生:

1948年6月,他作為十四團六連戰士,在壺梯山戰役中任突擊組長,攻下敵人碉堡一個、打死敵人兩名、繳獲機槍一挺,並鞏固了陣地,使後邊部隊順利前進,獲師一等功;

1948年7月,他作為十四團六連戰士,帶領突擊組6人,在東馬村消滅外圍守敵,占領敵人一個碉堡,給後續部隊打開缺口,自己負傷不下火線,繼續戰鬥,獲團一等功;

1948年9月,他作為十四團六連班長,在臨皋執行搜尋任務,發現敵人後即刻占領外圍制高點,壓制了敵人封鎖火力,完成了截擊敵人任務,迅速消滅了敵人,獲師二等功;

1948年10月,他作為十四團六連班長,在永豐戰役中帶突擊組,夜間上城,奪取了敵人碉堡兩個,繳機槍兩挺,打退敵人數次反撲,堅持到天明,獲軍一等功。

……

張富清告訴記者,1948年3月他參加了解放軍,不分白天黑夜的戰火紛飛,早已記不清打過多少仗,受過多少傷,但印象最深的是永豐城那一仗。

“我是夜間躍城,第一個跳下城牆的。很快在腳下刨了個土坑,把捆好的八顆手榴彈和一個炸藥包碼在一起,彈環上栓了個繩索,我猛地一拉,炸藥和手榴彈同時爆炸,炸毀了敵人的第一個碉堡。”講述起往事,老人的臉上洋溢著昂揚鬥志。張富清說,他端著衝鋒鎗朝敵群猛掃,突然感到頭頂仿佛被人重重錘了一下,他並沒有在意繼續戰鬥,直到血水順著臉頰滑下,用手一摸頭頂,才發現一塊頭皮被揭了起來……這是一顆子彈擦著頭皮飛過,在頭頂留下的一道淺溝。

這場戰鬥一直打到天亮,他炸毀了兩座碉堡,繳獲兩挺機槍,四箱彈藥。因在戰鬥中表現英勇,張富清獲得西北野戰軍甲等“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戰鬥結束,張富清死裡逃生,而突擊組的另兩名戰友卻從此杳無音信。

“收復永豐以後,和我一起的兩名突擊組的戰士,我到處去找……找不到,他們到底去哪兒了?”張富清喃喃道。那些出生入死的戰友,他們很少留下照片,但他們的影子卻深深印刻在了老人的心底,六十餘載,成為老人最掛念的人。

1950年張富清被授予 “人民功臣”獎章。1955年退役後,他將包括“人民功臣”獎章在內的三枚軍功章,和那些證書一起,裝進了一隻舊皮箱裡,被封存、被隱瞞、被遺忘……

對於父親的往事,小兒子張健全表示,幾十年來,他只知道父親是一名退伍軍人,從未聽他說起過這些赫赫戰功。

這些戰鬥功勳,為什麼從來不講?

張富清說:“很多戰友,為黨為人民獻出了生命,他們的功勞都比我高,我有什麼資格居功自傲、炫耀顯擺自己?”

瞞得再緊,瞞不過最親的人,只有妻子孫玉蘭最清楚丈夫身上的傷。

“他的牙齒是假牙,我問他牙齒怎么回事,他就說炮彈打過來把他牙齒炸掉了。我經常笑他的腦袋,我說你是個癩腦袋,他說我這腦袋是在戰場上受傷的。”孫玉蘭笑道。

在張富清右身腋下,是戰爭中被燃燒彈灼燒黑乎乎的一大片;在頭頂的傷疤至今依稀可見……

槍林彈雨,視死如歸,大義凜然。那些留在身上的傷痕,是張富清戎馬一生抹不去的“勳章”!

1955年初,張富清退役轉業,他沒有選擇留在大城市或者回到闊別多年的陝西老家,從武漢一路向西,來到地處偏遠、人才匱乏的湖北恩施來鳳縣,懷著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憧憬,先後在縣糧食局、三胡區、卯洞公社、外貿局、縣建行工作,兢兢業業,默默無聞,把餘生奉獻給了這座小城。

1985年,張富清在中國建設銀行來鳳支行副行長崗位上離休,從轉業到離休的30年裡,這位曾經的戰場上“排頭兵”,在平凡崗位默默地做著一顆“螺絲釘”。

如今,張富清已經95歲。耄耋之年的他,經歷了人生中的又一次“變故”。

7年前,88歲的張富清因病左腿高位截肢,家人都以為他的餘生會在輪椅上度過。但臥室中的輪椅,張富清卻很少使用。他裝上義肢,想要依靠自己,重新站立起來。

“我當時想的是,我要發揚保持突擊隊員的精神,我要站起來!”張富清說,比起失去生命的戰友,他的生活是幸福的,這些困難都不算什麼。

他用雙手撐著輔助行走支架,一遍一遍在家中練習行走。練習初期,因為走不穩經常摔倒,受傷流血的意外時有發生。家裡的牆壁上,至今還留有他為了重新站起來時流過的血跡。

靠著一股打不倒的執拗,如今的張富清已經可以自由走動,可以下樓買菜,還會親自下廚給老伴炒幾個小菜。

一家四代人,如今有6名共產黨員,後輩們都兢兢業業地工作著,子孝孫賢,是晚年張富清最滿足的事。

身披戎裝,保家衛國;告別軍旅,初心不改。戰爭年代不怕犧牲、出生入死,張富清靠的是一個共產黨員的忠誠信仰;和平時期淡泊名利、紮根深山,張富清為的是不負一個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莫道無名,人心是名。和平年代,英雄事跡和精神仍是激勵人們不斷前行的動力源泉。將英雄精神賦予新的時代內涵,讓英雄人物、英雄精神成為人們心中的精神坐標,讓不朽功績永不磨滅,讓英雄精神熠熠生輝。

張富清事跡觀後感素材

戰爭年代不怕犧牲、出生入死,張富清靠的是一個黨員的信仰——

“我一直按我入黨宣誓的去做……滿腦子都是要消滅敵人,要完成任務……所以也就不怕死了。”

和平時期淡泊名利、紮根大山,張富清為的是不負入黨的誓言——

“和我並肩作戰的戰士,有幾多(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們來,我有什麼資格拿出立功證件去擺自己啊?!我有什麼功勞啊?!”

講起這些,這位95歲的老人聲音顫抖,淚水溢滿了眼眶。

英雄事跡傳出後,有媒體聞訊而來。張富清拒絕接受採訪。記者越來越多,沒有辦法,張健全只好騙父親:“這是組織的要求!”張富清這才答應——身為一名共產黨員,必須服從組織的安排。

張富清最欣慰的,是一家四代有六個黨員。

考慮再三,讓子女拿著立功證書去登記,出發點也是對黨忠誠——

“黨和國家開展退役軍人信息採集工作,是一件大好事。如果我不如實向黨報告,那就是對黨不老實……”

時光回溯到20xx年3月17日。

北京人民大會堂。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近一個月後,退役軍人事務部正式掛牌。

組建退役軍人事務部,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軍人是最可愛的人”“不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隨著退役軍人管理保障工作有序開展,許多英雄事跡,陸續被發掘出來。

九旬老兵張富清,不想給黨、給國家、給軍隊添任何麻煩。不久前,在給曾經戰鬥部隊的一封答謝信中,他情真意切地寫道:

“希望你們堅決聽黨的話,堅決聽從習主席指揮”“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

新疆軍區某紅軍團,張富清當年戰鬥的英雄部隊。年輕的官兵,正緊緊圍繞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強軍目標,學習老前輩張富清英雄事跡,立志做新時代革命軍人。

3月2日,部隊派員專程到來鳳,探望老戰士張富清。

是夜,平素內斂沉默的張健全抑制不住內心激動。眼含熱淚,他寫下深情的記錄——

部隊來人了

老兵心中掀起波瀾

面對軍裝上的軍徽

老兵用一條獨腿堅強站立

緩緩舉起右手

莊嚴地行上軍禮

……

張富清優秀事跡觀後感

乾驚天動地事 做隱姓埋名人

甲子躍遷塵與土,半生深藏功與名。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老英雄張富清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跡感人。看似寥寥數語的評價實則卻是春秋筆法、字字珠璣。愛國主義在任何國家都是備受推崇的“人間正道”,由此不禁想起美國第35任總統甘迺迪在就職演講中最為後世稱道的那句“愛國之問”:“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而要問你為你的國家做了什麼”。在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育啟動之際,總書記親自做出重要批示,彰顯出“不能讓英雄流血流汗又流淚”的錚錚承諾,張富清同志的典型事跡無疑是最為鮮活的“歷史教科書”。

乾驚天動地事,需要涵養“慎獨”的自律。“不採華名,不興偽事”。“慎獨”是刻在骨子裡的自律,自律的程度決定人生的高度。沒有孔夫子韋編三絕、管寧藜床半穿的坐得住“冷板凳”、經得起“冷眼色”韌勁,是難以有所建樹的;做學問如此,做事情更如是。張富清同志在解放戰爭的槍林彈雨中與“死神”博弈、同時間“賽跑”,於貧困山區的崎嶇小路上與人民“同甘苦”、和民眾“共患難”,這一切都離不開虔誠向黨、忠誠為民的政治自覺和高度自律。在西方歷史虛無主義“金錢至上”、“享樂主義”思潮甚囂塵上,荼毒國民的社會“大熔爐”中,張富清同志儼然是“潔身自好”的“一股清流”,其數十年如一日的“釘釘子”精神“沖刷”著喧囂浮躁的不良積垢、滌盪著奢靡聲色的滋生溫床。

做隱姓埋名人,必須錘鍊“慎眾”的自覺。“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慎眾”是掛在臉面的自覺,自覺的力度擘畫人生的深度。習近平總書記自身就有一種根植於心的“英雄情結”,“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憐的,而遺忘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對於真正的民族脊樑、時代楷模而言,“榮極一時”的功與名也許正是“過眼雲煙”的塵與土,和耄耋之年仍宵衣旰食的袁隆平老先生一樣,張富清同志轉業之後沒有向政府“擺資歷”、“論勳章”而是悄無聲息地主動請纓,紮根一線山區,這一去就是壯年熱血變成暮年青絲,“發如雪”的催人淚下故事直至現在才曝光在“聚光燈”下戳中國人“淚點”,人生一世,有幾個六十年可以重來,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歷史潮頭,大浪淘沙、風起雲湧,前塵往事歷歷在目、音容笑貌言猶在耳,張富清同志就是我們要尋找的又一位“建國”。

老英雄張富清的事跡觀後感

“他用英雄壯舉贏得了赫赫戰功,卻用平常心態將其封存了大半輩子……”4月上旬,新疆軍區某團開展的教育課上,從該團轉業的95歲功勳老兵張富清寫給官兵的一封信,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這個團注重將與團隊有關的戰鬥英雄和軍史資料引入課堂,引導官兵學英模當傳人、學傳統悟初心,堅定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

1948年入伍的張富清老人,先後兩次榮獲“戰鬥英雄”榮譽稱號、3次一等功、1次二等功。1955年轉業後,張富清把立功證書和獎章鎖在一個小皮箱裡打包捆著,60餘年從不示人。前不久,張富清老人的英雄事跡經媒體報導後,這個團的官兵在收聽收看中發現,張富清老人從軍時所在的359旅718團,正是該團前身部隊。為此,該團安排官兵前去老人家中登門探望慰問,詳細了解整理老人的英雄事跡。看到老部隊來人“認親”,張富清老人很高興,給該團官兵寫了一封回憶崢嶸歲月、激勵後人奮進的書信。

英雄事跡彪青史,傳承尚須後來人。為引導官兵更好地學習老兵張富清英勇善戰立軍功、平常心態看軍功、深藏功名不居功的英雄事跡,這個團及時發起向英雄老兵張富清學習活動。他們利用營區廣播、板報櫥窗等廣泛宣揚張富清先進事跡,組織官兵觀看張富清視頻短片,圍繞“向張富清學什麼”“學張富清怎么乾”等話題,組織體會交流和演講討論,不斷把學習活動引向深入。

深學英雄事跡,點燃練兵激情。這個團還注重把學習張富清活動與團隊正在開展的民眾性練兵比武結合起來,引導大家立足崗位學、圍繞實戰練,官兵的訓練熱情被不斷激發。在剛剛結束的“創紀錄、破紀錄、樹標兵”比武競賽中,該團官兵打破多個課目紀錄,取得11個單項第一和總評第一的好成績。

觀看張富清事跡的感想

因為信仰,所以偉岸

“共產黨處處都是為人民辦事的,為國家昌盛辦事的。只有跟著共產黨,進一步受黨的教育,使自己為黨、為人民做點工作。”

今年95歲的老革命、老黨員、老幹部張富清,這樣講述著自己的入黨初心。

在硝煙瀰漫、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張富清捨生忘死,只要部隊一有突擊任務,就報名參加。翻城牆、繳機槍、炸碉堡……越是艱險,越要向前。敵人的子彈和彈片,掀起過他的頭皮,灼燒過他的腋下,撞碎過他的牙齒,但擊不穿他為人民求解放的信念。

什麼都不說,祖國知道我。

在看不見硝煙的建設和改革年代,張富清公忠體國,回響組織號召,脫下軍裝,收起獎章,直奔當時湖北最艱苦、最邊遠的恩施來鳳,一乾就是三十年。

時局艱難時,他以身垂範,動員妻子下崗;忠孝兩難全時,他堅守崗位,沒奔母喪成為畢生遺憾;改革開放時,他殫精竭慮,破除陳規桎梏……在同事眼裡,他勤勞肯乾,任勞任怨,不矜不伐。

或許在一般人看來,為國浴血奮戰、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忘我工作、公私分明的老幹部,應該好好歇一歇。

工作上離休了的張富清,在思想政治上沒有離休。他時刻銘記著自己老黨員的身份。

當他認為自己不能再為國家貢獻時,他首先想到的是少索取。88歲截肢的他,拒絕在輪椅上被照料,靠著一條腿和假肢、支架重新站了起來;白內障手術期間,明明可以給自己安一個好的晶體,他卻選了最便宜的一款;明明沒人會動他的藥,但他每次都將藥瓶鎖上,生怕別人挪用他全額報銷的一粒藥。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張富清的偉岸,不止在少年從戎時屢立戰功,也在中年轉業後恪盡職守,還在晚年離休間奮進不息。

張富清曾說,戰場上決定勝敗的關鍵是信仰和意志。

的確,在人生的征途上,因為信仰,他也一往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