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冰雪奇緣2電影觀後感範文5篇精選

《冰雪奇緣2》是20xx年電影《冰雪奇緣》的續集,故事設定在第一部三年後的秋天。為了探尋父母遇難的真相與尋找艾莎魔力的由來,她與安娜、克斯托夫、馴鹿斯特與雪寶一行遠走阿倫戴爾王國,去北方尋找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將故事變得十分有魅力。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冰雪奇緣2的觀後感,供大家參考。

20xx《冰雪奇緣2》觀後感

隨著《少年的你》的熱度褪去,在賀歲檔到來前又迎來了電影市場的冷檔期,不過為了將這個檔期預熱,好萊塢動畫大片《冰雪奇緣2》被安排上映了。這部大片由於有前一部大爆的鋪墊,現在續集蓄勢待發被各方看好,只不過從首日的情況來看,票房恐怕不及預期的成績,應該很多人都會很驚訝吧。

根據最新的數據,《冰雪奇緣2》首日僅僅拿下7600萬元人民幣,上座率是同期上映電影中最高的,達到了9.6%。而第二名《你是兇手》拿下1205萬元人民幣,雖然這樣看來《冰雪奇緣2》還算不錯,但是要知道在第一部電影大爆的情況下,續集這樣的成績可以說很不好了吧。

雖然續集的口碑在貓眼上面有9.1分的高分,但是大家也不要對它的票房報以很高的期待了,貓眼目前的預測總票房僅僅7億。而從觀眾的口碑來看,真的有可能後勁不足了,甚至有觀眾反應“像看晚會一樣,一直唱歌一直唱歌”。

目前大家對於這部電影的肯定地方就是特效,不僅非常細膩,看起來還非常的逼真。但是槽點也不少:劇情混亂,男主沒有存在感,地圖也有點小。對於結局中艾莎依然單身,女王變成了安娜是大家吐槽最多的地方,因為這樣的話,恐怕艾莎一個人守護森林到孤獨終老了吧。不過按照好萊塢的套路,因為《冰雪奇緣》還會有續集的吧。

20xx《冰雪奇緣2》觀看有感

11月22日,由迪士尼影業出品的動畫冒險電影《冰雪奇緣2》同步北美正式登入全國影院。影片公映當天,IMAX在上海舉辦觀影會,經過長達六年的精雕細琢,影片帶領觀眾走出晶瑩剔透的阿倫黛爾王國,前往一個更波瀾壯闊的宏大魔法世界。

《冰雪奇緣2》由前作及《瘋狂動物城》原班人馬打造。觀影過程中,冰雪魔法世界如畫卷般鋪開,銀裝素裹的冰天雪地、神秘斑斕的魔法森林充斥著觀眾的視野。當晶瑩剔透的雪花在大銀幕上綻放,冰晶似的神秘水馬與美人魚般的艾莎無言對望,美到窒息的畫面令觀眾全心沉浸其中。映後有觀眾稱讚就像體驗一場魔法般夢幻的夢,“美輪美奐,每一分鐘都帶給感官極致的享受。”

除了絕美畫面,影片的聲音效果也令人印象深刻。魔法森林中的颶風、迷霧、火焰生動呈現於觀眾耳畔,如同和艾莎與安娜共同踏入未知的冒險。而更值得一提的是,由《Let it Go》的創作者克里斯汀·安德森-洛佩茲和羅伯特·洛佩茲為《冰雪奇緣2》製作的動人心魄的完美配樂:充滿力量的《Into the Unknown》和《All Is Found》的淺唱低吟,讓觀眾在絕美的冰雪景色之中享受天籟之音,體驗到最享受的冬日之旅。

20xx《冰雪奇緣2》觀看心得

20xx年,迪士尼給我們帶來了一部名為《冰雪奇緣》的奇幻動畫。

在劇中我們看到了艾莎公主因為懼怕日漸強大且失控的魔力會對身邊小夥伴造成傷害,故而毅然決然的獨自到來深山,與冰雪相伴,她孤寂卻又坦然。

毫無疑問,支持她如此抉擇的價值觀當屬常掛嘴邊的那首歌曲:

“let it go,let it go......No right, no wrong, no rules for me,I'm free”

她嚮往自由,她無所畏懼,她在冰天雪地中築起了城堡,將外界的一切都消解隔離。

這部迪士尼動畫最終也憑藉出色的作畫品質,劇情共鳴,以及天籟般的配樂斬獲了第86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和最佳原創歌曲大獎,並成功在全球攬獲了12.77億美金票房,成為了迪士尼有史以來最賣座的動畫之一。

而它的那首《let it go》,也在隨後數年不斷地的被翻唱和改編,在刷新二次元配樂的傳播度之餘,也沒少喚起動漫迷對續作的期盼。

是的,如今6年過去了,《冰雪奇緣2》也在今天(11月22日)於國內公映了。

品質如何?

依據目前的豆瓣評分7.7,著實比前作羸弱了一個水平(前作8.3)。

那這是代表迪士尼狗尾續貂了嗎?網友們的回答是肯定的---

“請不要在MV中插入電影”

“迪士尼又一次陷入續集魔咒”

“及格線之上,佳作之下”

但不好意思,上述評價我都不會認同。

當然,我不在這裡過多扯嘴皮子了。下面內容,我將用數千字給你們好好解讀這部續作的妙處,以便你們能夠審視自己看懂沒看懂---《冰雪奇緣2》

本部續作在開篇就帶我們回到了艾莎和安娜仍為小孩子的時候,導演借兩位公主父親的話語揭露了位於最北端的魔法森林的存在。

那裡曾是魔法的發源地,也是阿倫戴爾王國的友好鄰邦,但突然之間兩方卻廝殺了起來,並觸怒了自然之靈從此用濃霧將內里的一切都束縛隔離。

而僥倖被拯救出來的艾莎父親便帶著沉重的心情回到了王國並開啟了我們在《冰雪奇緣1》看到的一切故事。

但在回憶過後,阿倫戴爾便陷入了危機,而艾莎等人也務必踏上前往魔力森林的歷險,且在幾經跌宕之後揭開一切謎團,並還世界於和平。

坦白說,在今年年中剛看到續作PV所展示的魔法歷險的時候,我著實有點擔憂它會淪為“只有驚險,只有特效,卻無”的爆米花電影。

但成品的品質告訴我,即便它是爆米花,那也絕對能夠值回那30塊的票價---

艾莎在第一部的時候就足夠驚艷了,銀絲白髮搭配淺藍色的閃亮裙裝,什麼雍容華貴,什麼女王風範,我感覺在艾莎身上就足以得到完美詮釋。

然而萬萬沒想到,續作竟然將換裝的玩法拽拉到了究極。

我們能看到艾莎身穿高貴的黑絨睡衣的模樣,前往歷險時身披著淺藍端莊的禮服,也能夠看到她在魔法之地蛻變出來的那好幾套銀閃式的晚裝---

再加上各種絢麗奪目,腦洞卻又優雅的畫面特效---

可以說在這100多分鐘的觀影歷程里,著實養足了動漫迷的眼球。甭管你色不色,你都很難將視線從艾莎身上移去。

需要強調,我並不是一個庸俗的自媒體作者。

如果一部作品僅有畫面和人設能有亮點,那不好意思,這絕對不值得我如此鄭重其事的推薦。

《冰雪奇緣2》不是爆米花,相反它具備著沁人心脾的,而需要弄懂其中的價值,兩大關鍵你們務必理解---

其一,《Let it go》的成功。

我在文初已經交代這首歌曲對《冰雪奇緣1》的助力了,而它之所以如此火爆,除了朗朗上口的詞句和激奮人心的鏇律之外,最重要的還得屬它讓美國觀眾獲得的共鳴。

“No right, no wrong, no rules for me,I'm free”(沒有對錯,沒有規則,我是自由的).

這句歌詞除了彰顯對自由的嚮往之外,其實它更是對美國白左文化的寫照:認為人是先天自豪的,只要自己想要的就是正確的,而如今面臨的厄運全都是外部環境造就的。

所以甭管面臨的是女權問題還是種族歧視問題,他們都總會熱衷於通過推翻現有體制的方式來進行修復。

黑人不好看?那是因為過去幾百年都用白人做宣傳導致的,所以《小美人魚》的愛麗兒要用黑人。女性地位低?那是因為過去女性都在做家庭主婦導致的,所以如今要強迫所有女性不能留在家裡。

這都是些矯枉過正的方法,但“No right, no wrong, no rules for me”,他們想怎樣那就怎樣咯。

毫無疑問,這首《let it go》在情感上予以了他們行為的認同,以及提供了如同諺語般的振奮和激勵。

但他們忘了,唱這首歌的艾莎當屬人生失意時的存在,而動畫的結局也導向了敞開心窗,重回阿倫戴爾並和小夥伴們守望相助的情景。

所以《let it go》即便悅耳,但它還是迴避不了和劇情主旨的割裂,乃至在被傳唱過程中不自覺的傳播了不道德價值觀的罪行。

但《冰雪2》不一樣,它內含的那首《Into the unknown》完完全全契合劇情,也足夠作為喚醒裝睡的美國人的強有力工具。

為什麼這樣說?且看第二大關鍵:動畫版《美國工廠》。

區別於《冰雪1》,很顯然《冰雪2》是相對赤裸的染指了政治。艾莎們在劇情末尾知道了祖父幫北方民族修建水壩的陰謀詭計(使土壤失去活力,並意圖侵略),於是便主動承擔起“修正錯誤”的使命---

“過去的錯誤我們務必要修正”

“但水壩毀了阿倫戴爾也會遭殃的”

“所以在一開始魔力就驅趕我們出城了”

這是安娜和雪寶的一番對話,我們從中看到了安娜的決心,而如果我們將這個政治行為再提煉一下,那是否也帶有一絲的“變革”寓意呢(對原有錯誤的體制進行改變)?

這是一個極度危險的劇情發展,稍有差池便會演變成《小丑》的那種極端暴力情景。那《冰雪2》還能是一以貫之的迪士尼合家歡嘛?

放心吧,導演控制住了,不過暫時按下不表,我們先來看看一張對照圖:

這是安娜和艾莎的外貌,甭管是第一部還是第二部,她兩在裝扮上都存有著“天壤之別”(一個雍容華貴,一個寒酸灰暗)。

我一開始也沒特別在意的,認為這頂多就用於反襯艾莎的魅力。

然而《冰雪2》雪寶的一句話:“安娜,你是一位超級平凡的人”,我頓時醍醐了某些事情:這難道不就是階級映射嗎?艾莎被看做“權力者”,安娜則代表“平民百姓”

順利我的思路,再來看看地精在阿倫戴爾因為魔力肆謔而陷入危機時所說的這兩句話---

其一為:“過去我們擔心艾莎的魔力會傷害阿倫戴爾,如今卻是擔心艾莎力量不足以去抗衡災難”

想起了什麼?是的,在美國社會徐徐升起的時候,在美國人都在為所謂的美國夢而自豪驕傲的時候,他們這群身處自由市場的居民最懼怕的當屬當權者的力量過大。

而時間到來21世紀,當全球化進程導致美國製造業出現所謂的“空心化”危機之後(大部分轉移到開發中國家),美國民眾則呼喚強有力的政府上台,希望用各種手段來保住自己的飯碗。

劇情已經解讀到這個份上了,我相信各位也都不難將它和《美國工廠》關聯起來了。

這是一部Netflix投拍的紀錄片,對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在前些年於美國俄亥俄州投建汽車玻璃廠的整一個過程進行跟拍。

當然,你可別認為這是純粹的“逐利”行為,事實上曹德旺此番“逆流建廠”的舉措更多是衝著改觀美國人對中國企業家的負面印象,以及幫助美國“銹帶”下崗工人再就業和培訓的公益心去行事的。

因此在整一個紀錄片中,我們能無數次的看到習慣了朝九晚五,養成了低勞高薪品性的美國工人究竟是何等的視曹德旺為血腥資本家,在他們連最基礎的製造工藝都未能掌握,而中國同事卻無怨無悔的在加班趕進度的時候,竟然就舉牌叫囂所謂的“企業工會”的組建(保障有充足的休息時間和穩定的薪酬)。

荒謬嗎?可笑嗎?要知道曹德旺到來之前他們可還只能蹲家啃老呢,而剛來到的時候他們可把曹德旺視作再生父母呢!

那怎么辦?

在《美國工廠》中我們沒有看到答案,這是紀錄片的性質決定的,它只能呈現“現實是怎樣”,而不能給我們帶來“應該怎樣做”?

但事情到來《冰雪2》就不一樣了。

水壩是如何摧毀的?是的,這絕對少不了艾莎的功勞,沒有她勇闖終極之地,並用生命來換取秘密真相,那所有人都不會知道祖父的惡行(饒有一種普羅米修斯的盜火精神)。

不過可別把安娜給忘了。她雖說沒有任何法力,也接連失去了艾莎和雪寶這兩位忠實夥伴,但她卻沒有氣餒,獨自一人挑釁起岩石巨人,並幾經險境後完成了水壩的摧毀。

這難道還不是在暗示“要想擺脫困境,民眾務必身體力行”的道理嗎?

不僅如此,我們來看看地精說的第二句話:

“如果未來看不到,那我們就只好著眼當下,一步一步的走”

這是最先經由地精說出的,但後來也被雪寶重複提及,而如果將這話關聯到當今的美國社會,難道不還是在警醒民眾“腳踏實地,將勤補拙”嗎?

我就是這樣認為的,而帶著對現今美國社會的境況理解,我認為我在《冰雪2》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觸動。

不僅僅是劇情,也不僅僅是對白,更包括了那首主題曲:

I'm sorry, secret siren, but I'm blocking out your calls我很抱歉,那些秘密如同警笛一般,但我拒絕接通你的電話I've had my adventure, I don't need something new我有我自己的征程,不需要什麼新鮮事物I'm afraid of what i'm risking if I follow you我擔心我跟隨你的步伐,我怕我會帶著無比恐懼的心情Into the unknown進入那片無人之地Into the unknown進入那片不毛之地Into the unknown進入那片冰雪世界

甭管你如何去迴避,有些事情它終將會到來,而到了那個時候我們唯一能做且應該做的就只有“Into the unknown”。

明白了嗎?這就是為什麼我會說《冰雪2》如今被嚴重低估的原因所在。

在我看來,它甭管在畫面,人設,還是所謂的劇情主旨都完完全全超越了第一部,完完全全能夠作為對整個美國社會的強有力的吶喊。

所以,又到周末了,不妨帶著我的這份理解,去好好品味《冰雪奇緣2》的精彩吧。

20xx《冰雪奇緣2》觀看體會

11月22日,《冰雪奇緣2》上映,距離第一部,時間竟然已經過去了六年。

當影院的燈光熄滅,當塔尖的旗幟飄揚,當煙花在夜空綻放,當雪花緩緩落下,故事就開場了。

與第一部不同的是,這一次艾莎和安娜離開了阿倫黛爾王國,走進幼年時聽父母講過的那片魔法森林裡開始一場找尋過去、發現自我的冒險。

在故事裡艾莎總是會聽到一個神秘的聲音,她能感應到這個聲音是想要給她某種指引,可是她已經不是“艾莎公主”而是守護王國的艾莎女王。

她在冒險與安寧之間猶豫不定,可仍決定聽從內心的聲音、接受召喚去探尋、去發現真相。

而在未知世界的極限冒險里,妹妹安娜是守護艾莎的那個人。

安娜沒有魔法,可是她有不離不棄的愛和一同前往的勇氣。已經可以熟練控制自己魔法的艾莎颯爽勇敢,可是為了探知過去卻走得太遠,是安娜拉住她,解救她並最終一起守護了魔法森林和阿倫黛爾王國。

這個關於成長與愛的故事十分驚艷,影片秉承了迪士尼動畫一貫的優良品質,溫情的故事、有趣的情節、恢宏的場景、精準的細節和不斷進步的特效都讓這部時隔六年、精心打磨出的作品成為名副其實的視覺盛宴。

我鍾愛迪士尼的動畫作品。

年幼時,米奇米妮、唐納德黛西、布魯托高飛到後來的維尼熊跳跳虎,它們是我幼年記憶里美好的一部分。

而隨年歲漸增,卻發現這份鍾愛並不僅僅是因為覺得在動畫世界裡喚醒了童心,感受了童真世界裡的愛與美好,更重要的還有對美學的感知和對生活的思考。

迪士尼動畫裡的公主都有精緻華美的長裙,每一件都能撩撥滿滿少女心,而在今天《冰雪奇緣2》這部電影裡,艾莎女王的裙裝美到極致。

關鍵是,裙裝細節的刻畫真的難以置信。

在故事設定中,艾莎擁有冰雪魔法,如同精靈一般,她裙衫飄飄、如夢似幻。尤其是一鍵換裝後的那套冰雪白裙更是美到窒息。

真人電影的質感可以通過實物呈現,動畫電影的質感大概就是幕後製作團隊的良心和用心。都說迪士尼一直和放大鏡較勁,無論哪一幀畫面都無懼一再放大。

哪怕是服裝織物的紋理、風中飛起的髮絲、馬蹄旁邊的塵土、暗海底下的水珠都纖毫畢現,在細節上的探索和進步真的令人感動。

看這部影片的中文版預告片,你會發現海灘之上的砂礫、洶湧澎湃的海浪、神秘縹緲的霧氣,還有艾莎吹彈可破的肌膚,無一不逼真,觀影時明明是強烈的視覺衝擊可是我卻分分鐘感受到觸覺的真實。

動畫作品歷來都是為孩童設計,但是隨著這一產業的成長,我們總能在童真的世界裡看到關於成人生活的真理。

故事裡的雪寶,它依舊熱情、依舊友好,但卻不再只是耍寶,它也開始探索關於成長、生命的意義。

它說:長大就會知道,這些都是正常的,長大就會知道,自己問題自己解答。所以它獨行在魔法森林時克服了恐懼,即使面對危險也保持了微笑。

故事裡的地精,據說是大地和夜空的先知。它說:如果看不清未來,就走好眼前的路,做你眼下該去做的事。

故事裡的馬提斯中尉是忠誠的國王衛士,他說:“正當你以為你找到了出路,生活立刻將把你扔到另一條道路上。”這是對生命的妥協還是對生活的自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而在觀影時,我忍不住想起另外兩部迪士尼動畫裡的台詞。

記得《料理鼠王》里,廚神說“不要讓別人因為你的出身來判斷你的能力,唯一限制你的是你自己的內心。”

而在《海底總動員》里,多莉說“當生活讓你失望時,知道該怎么做嗎?繼續游就好了!”

不同的故事、同樣的勵志與勇敢,不同的生活,同樣的探索與成長。

影片中有一個細節讓我覺得很溫馨,艾莎和安娜還幼小時,在臨睡前媽媽跟她們輕輕唱起歌謠,還翹起手指在安娜的鼻樑上摩挲,隨著王后手指的來回擺動,我的心都快要化了。

愛是迪士尼動畫裡永恆不變的主題。在《冰雪奇緣2》里,克斯托夫與安娜的愛情只是小插曲,看過卻忍俊不禁;安娜與雪寶的友愛也是小插曲,看過卻淚水潸然;可是艾莎與安娜這兩姐妹,互為依靠、彼此珍惜,親人之間的愛真是溫暖無比。

當艾莎駕馭冰馬、馳騁海面、於雷霆萬鈞之勢下挽救她的王國時,你會發現動畫故事裡的公主早已無需王子來解救。

當安娜爬出山洞、借用精靈的魔力摧毀大壩時,你會發現可愛的公主已經選擇挑戰、勇敢蛻變。

這是動畫世界裡的進步,更是女孩生命里的成長。這一部關於成長與愛的卡通片值得好好欣賞。

20xx《冰雪奇緣2》觀看感想

相比於《冰雪奇緣》大膽的顛覆式創新,《冰雪奇緣2》則是保守的,雖然迪士尼無可挑剔的動畫製作仍舊呈現了一個足夠美輪美奐的童話世界,但在這部電影中,劇情的平庸, 看點的匱乏,都使電影固然一如既往擁有著優美空靈的鏇律,卻再唱不出那聲動梁塵的《let it go》。

《冰雪奇緣2》最佳的看點便是在視覺體驗上的再次升級,音樂,舞蹈與特效契合自然的完美融合,不僅為電影勾勒了一場又一場的炫麗之幕,於此中艾莎對水靈的馴服,其行雲流水的動作,層次分明的色彩運用,使電影此幕堪為自然與動作美學一次華麗的融合,而在笑料上雪寶又一次成為了電影插科打諢的絕佳配角,帶來了讓人忍俊不禁的包袱,但讓人遺憾的是在劇情層面,電影並沒能延續前作的成功,相比前作,《冰雪奇緣2》只能算迪士尼一次正常水準的發揮。

面對一個已然趨近完美,將女權大放異彩的故事,《冰雪奇緣2》在先天上的創作空間本身並不大,或者說是幾乎沒有的,然而另一面面對《冰雪奇緣》帶來的高票房,對於迪士尼來說電影續作的創作又成為了一個志在必行的趨勢,於是才有了《冰雪奇緣2》這樣一個對仗工整的續作,電影以艾莎的魔法來源,父母去世的原因為線索展開,用成長為核心串聯起來的主線,相比前作能很明顯的感受到一股誇誇其談,生拼硬湊的空洞感。

為什麼同樣的人物會造成這一問題?其實非常明顯的一個原因便是電影故事和節奏掌控的不足,為了製造更大的世界格局和故事,《冰雪奇緣2》前篇犧牲了大量時間去鋪墊雜亂的線索,然而電影卻並沒有協調好角色與角色間的戲份比例,直到電影過半,整個劇情線索才被逐漸收攏,然而這個時候,被“塞滿”了金曲和笑料的電影,或許並不會讓讓感覺冗長,但節奏的失衡,使電影沒有一個能如艾莎高唱《let it go》,讓人印象深刻的高光時刻。

在《冰雪奇緣2》里,電影借安娜與艾莎的關係,所意圖構建的成長本是一個並不遜色於女權的核心,然而這個乍看起來更為成熟沉重的故事,在自帶說教式環保意識的劇情展開中,並沒有進一步引領觀眾走進一個縝密宏大的魔法世界,它更像是為了使劇情得以延續所找出的藉口,如此刻意製造的矛盾,或許能讓孩子心生感懷,但對於大人來說在平淡下所一展的成長,早已沒有了《冰雪奇緣》時,電影所帶來的驚艷。

《冰雪奇緣》最大的成功便是電影借童話的奇趣所喚醒的女權意識,然而當昔日之“奇”變成了常見的套路,這一仍舊光鮮亮麗的動畫,也失去了它最為動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