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細節描寫

朱自清寫了這樣一段文字:“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學生淺談感受:由於細緻入微的細節描寫,所以讀者的淚會隨著作者一起流下來。作者把心細如髮,愛子如母的父親寫得可親可感,打動人心。

2、《荷塘月色》中描寫月光下的荷塘一段

我們來寫,會寫“月光下有一片荷塘,荷塘上有荷葉、荷花,還能聞到荷香”。

朱自清寫了這樣一段文字: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首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學生淺談感受:這段描寫,細緻而生動,荷塘的景致,如在眼前。但如果我們只是簡單地寫成那樣的話就失去了所有的韻味了。

3、魯達三拳各盡其妙 (備用)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是中國古代白話長篇小說《水滸傳》的一個精彩片斷,它究竟以什麼藝術魅力來抓住人心的?看來奧妙就在書中描寫魯達三拳的119個字上。

讓我們寫:魯達三拳打死了鎮關西

施耐庵是這樣寫的:

第一拳:“撲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鹹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第二拳:“提起拳頭來就眼眶際眉梢只一拳,打得眼稜縫裂,烏珠迸出,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紅的、黑的、紫的都綻將出來。”第三拳:“又只一拳,太陽上正著,卻似做了一個全堂水陸的道場,磬兒、撥兒、饒兒一齊響。”

明末清初傑出的文學批評家金聖歎對這三段文字大加讚賞:“真正奇文”,“三段,一段奇似一段”。

一奇在曲盡三拳之妙。拳打鎮關西不是劈頭蓋腦亂打,而是有選擇、有步驟地一拳打一個部位,很有節奏感。三拳的效果,全從鄭屠被打的不同部位所產生的不同感覺寫去:打鼻子,從嗅覺寫,鹹酸辣,不是滋味;打眼睛,從視覺寫,紅黑紫,頭暈目眩;打太陽穴(近耳根),從聽覺寫,亂嗡嗡昏厥過去。就這樣通過一連串使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的形象比喻,使魯達三拳,各盡其妙,絕不雷同。二奇在點染出魯達的英雄性格。三拳不打在一處,顯示出他粗中有細,三拳就結果了鄭屠的狗命,足見他嫉惡如仇,下手很重。也正是這三拳,結束了他的“提轄”生涯,從此走上逃亡、出家落草的道路,最終上了梁山。三奇在抒發作者強烈的愛憎感情。文中以調侃口吻暢寫三拳之下,開肉鋪的鄭屠,又開了油醬鋪、彩帛鋪,最終還做水陸道場“超生”自己。讀罷之後,人們無不拍手稱快,為作者為英雄魯達熱情讚頌的強烈愛憎所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