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我還缺少自信

自己相信自己:自信心|信心十足|過分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條件,是成功的源泉。

自信不能停留在想像上。要成為自信者,就要像自信者一樣去行動。 我們在生活中自信地講了話,自信地做了事,我們的自信就能真正確立起來。面對社會環境, 我們每一個自信的表情、自信的手勢、自信的言語都能真正在心理中培養起我們的自信。

廣義地講,自信本身就是一種積極性,自信就是在自我評價上的積極態度, 是自我評價的積極態度。

狹義地講,自信是與積極密切相關的事情。沒有自信的積極,是軟弱的、 不徹底的、低能的、低效的積極。

自信是發自內心的自我肯定與相信。

自信無論在人際交往,事業工作上都非常重要。

只要自己相信自己,他人就會相信你。

[編輯本段]建立自信的具體方法

(一)挑前面的位子坐

你是否注意到,無論在教學或教室的各種聚會中,後排的座位是怎么先被坐滿的嗎?大部分占據後排座的人,都希望自己不會“太顯眼”。而他們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

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把它當作一個規則試試看,從現在開始就儘量往前坐。當然,坐前面會比較顯眼,但要記住,有關成功的一切都是顯眼的。

(二)練習正視別人

一個人的眼神可以透露出許多有關他的信息。某人不正視你的時候,你會直覺地問自己:“你想要隱藏什麼呢?他怕什麼呢?他會對我不利嗎?”

不正視別人通常意味著:在你旁邊我感到很自卑;我感到不如你;我怕你。躲避別人的眼神意味著:我有罪惡感;我做了或想到什麼我不希望你知道的事;我怕一接觸你的眼神,你就會看穿我。這都是一些不好的信息。

正視別人等於告訴你:我很誠實,而且光明正大。我相信我告訴你的話是真的,毫不心虛。

(三)把你走路的速度加快25%

當大衛·史華茲還是少年時,到鎮中心去是很大的樂趣。在辦完所有的差事坐進汽車後,母親常常會說:“大衛,我們坐一會兒,看看過路行人。”

母親是位絕妙的觀察行家。她會說:“看那個傢伙,你認為他正受到什麼困擾呢?”或者“你認為那邊的女士要去做什麼呢?”或者“看看那個人,他似乎有點迷惘。”

觀察人們走路實在是一種樂趣。這比看電影便宜得多,也更有啟發性。

許多心理學家將懶散的姿勢、緩慢的步伐跟對自己、對工作以及對別人的不愉快的感受聯繫在一起。但是心理學家也告訴我們,借著改變姿勢與速度,可以改變心理狀態。你若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身體的動作是心靈活動的結果。那些遭受打擊、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完全沒有自信心。

普通人有“普通人”走路的模樣,作出“我並不怎么以自己為榮”的表白。

另一種人則表現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來比一般人快,像跑。他們的步伐告訴整個世界:“我要到一個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會在15分鐘內成功。”

使用這種“走快25%”的技術,抬頭挺胸走快一點,你就會感到自信心在滋長。

(四)練習當眾發言

拿破崙·希爾指出,有很多思路敏銳、天資高的人,卻無法發揮他們的長處參與討論。並不是他們不想參與,而只是因為他們缺少信心。

在會議中沉默寡言的人都認為:“我的意見可能沒有價值,如果說出來,別人可能會覺得很愚蠢,我最好什麼也不說。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並不想讓你們知道我是這么無知。”這些人常常會對自己許下很涉茫的諾言:“等下一次再發言。”可是他們很清楚自己是無法實現這個諾言的。每次這些沉默寡言的人不發言時,他就又中了一次缺少信心的毒素了,他會愈來愈喪失自信。從積極的角度來看,如果儘量發言,就會增加信心,下次也更容易發言。所以,要多發言,這是信心的“維他命”。

不論是參加什麼性質的會議,每次都要主動發言,也許是評論,也許是建議或提問題,都不要有例外。而且,不要最後才發言。要做破冰船,第一個打破沉默。也不要擔心你會顯得很愚蠢。不會的。因為總會有人同意你的見解。所以不要再對自己說:“我懷疑我是否敢說出來。”用心獲得會議主席的注意,好讓你有機會發言。

(五)咧嘴大笑。

大部分人都知道笑能給自己很實際的推動力,它是醫治信心不足的良藥。但是仍有許多人不相信這一套,因為在他們恐懼時,從不試著笑一下。真正的笑不但能治癒自己的不良情緒,還能馬上化解別人的敵對情緒。如果你真誠地向一個人展顏微笑,他實在無法再對你生氣。拿破崙·希爾講了一個自己的親身經歷:“有一天,我的車停在十字路口的紅燈前,突然‘砰’的一聲,原來是後面那輛車的駕駛員的腳滑開剎車器,他的車撞了我車後的保險槓。我從後視鏡看到他下來,也跟著下車,準備痛罵他一頓。“但是很幸運,我還來不及發作,他就走過來對我笑,並以最誠摯的語調對我說:‘朋友,我實在不是有意的。’他的笑容和真誠的說明把我融化了。我只有低聲說:‘沒關係,這種事經常發生。’轉眼間,我的敵意變成了友善。”

咧嘴大笑,你會覺得美好的日子又來了。笑就要笑得“大”,半笑不笑是沒有什麼用的,要露齒大笑才能有功效。我們常聽到:“是的,但是當我害怕或憤怒時,就是不想笑。”當然,這時,任何人都笑不出來。竅門就在於你強迫自己說:“我要開始笑了。”然後,笑。要控制、運用笑的能力。

(六)怯場時,不妨道出真情,即能平靜下來

內觀法是研究心理學的主要方法之一,這是實驗心理學之祖威廉·華特所提出的觀點。此法就是很冷靜地觀察自己內心的情況,而後毫無隱瞞地抖出觀察結果。如能模仿這種方法,把時時刻刻都在變化的心理秘密,毫不隱瞞地用言語表達出來,那么就沒有產生煩惱的餘力了。例如初次到某一個陌生的地方,內心難免會疑懼萬分,這時候,不妨將此不安的情緒,清楚地用語言表達出來:“我幾乎愣住了,我的心忐忑地跳個不停,甚至兩眼也發黑,舌尖凝固,喉嚨乾渴得不能說話。”這樣一來,不但可將內心的緊張驅除殆盡,而且也能使心情得到意外的平靜。不妨再舉一個很實在的例子。有一個位居美國第5名的推銷員,當他還不熟悉這行工作時,有一次,他竟獨自會見美國的汽車大王。結果,他真是膽怯得很。在情不自禁之下,他只好老實地說出來了:“很慚愧,我剛看見你時,我害怕得連話也說不出來。 ”結果,這樣反而驅除了恐懼感,這要歸功於坦白的效果。

(七)如用肯定的語氣則可以消除自卑感

有些女人面對著鏡子,當她看到自己的形影或膚色時,忍不住產生某種幸福的感受。相反地,有些女人卻被自卑感所困擾。雖然彼此的膚色都很黑黝,但自信的女人會以為:“我的皮膚呈小麥色,幾乎可跟黑髮相媲美。”而她內心一定暗喜不已。可是,一個缺乏自信的女人卻因此痛苦不堪地呻吟起來:“怎么搞的,我的膚色這么黑。”兩種人的心情完全不同。有的女人看見鏡子就喪失信心,甚至在一氣之下,把鏡子摔破。由此可見,價值判斷的標準是非常主觀而又含糊的。只要認為漂亮,看起來就覺得很漂亮,如果認為討厭,看來看去都覺得不順眼。尤其,關於自卑感的情況,也常常會受到語言的影響,所以說,否定意味的語言,對於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有百害而無一利。

《物性論》一書的作者是古羅馬大詩人盧克萊修,他奉勸天下人要多多稱讚膚色黑黝的女人說:“你的膚色如同胡桃那樣迷人。”只要不斷如此讚賞對方,那么,這位女人即使再三對鏡梳妝,或明知自己的皮膚黑黝,也會毫不在乎。這樣一來,她就能專心於化妝,而且總覺得自己不失為迷人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