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4年高考作文優秀範文

高考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高考作文在語文試卷中占分值也是很大的。安徽今年的高考作文要如何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安徽省20xx年高考作文,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安徽省20xx年高考作文篇1

理智和情感是人類生活中的兩隻腳印,人類在認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長都和他們的理智私感情有關。

認知事物當然必得有嚴格的理智,不能縱容自己的感情和好惡。如果僅僅以感情的親疏遠近來下結論,大多數情況下會得出錯誤的判斷,正如《韓非子》里那個宋國的富人,他的兒子與老人說的是相同的話,而他聽憑感情的親疏遠近卻得出了不同的結論,這當然是沒有道理的。又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鄒忌的妻子私他,姬妄畏他,而客有求於他,都說他美於城北徐公。鄒忌最後排除了感情因素的干擾,悟出了一番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

“禍患常積於忽微,智勇常困於所溺。”因為有所溺,有好惡,感情上有親疏遠近,人們在認識事物時便易於被迷失雙眼。這時惟有理性的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混濁的末知世界,人類要到更高更遠的地方去,健全的理性才是可靠的階梯,布魯諾被燒死在鮮花廣場時,歡呼的人群又何嘗不以為自己才是真理的掌握者呢?但是布魯諾相信理性這個"內心的教師",他要讓"所向披靡的論據萬箭齊發",射穿習慣和感情上依賴的迷霧,把人類在認知事物的道路上引人正軌。

理性固然在認識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們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嗎?難道感情在認知過程中永遠起著反面的作用嗎?

康德仰望星空的時候,他的內心泛起的是崇高的感情,正是靠了這親近永恆、親近真理的感情,他才能在認知彼岸的道路上不斷前進。沒有感情的存在,人類生活會陷人刻板和抽象,我們認識事物不僅要分辨對和錯,也要知道美和醜啊,沒有了情感,藝術如何存在呢?只剩下了冷冰凍的法律條文,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一切熟悉的溫情都離我們遠去,我們能說我們認識了世界的本來面目嗎?生活又有什麼樂趣呢?即使是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也是看重情感在認知中的作用的,有人向他提出一個構想時,他並不判斷正誤,只說:"啊,真醜!"他不願意在醜的事情上花費時間,在他眼中,即使是物理學中醜也不能立足。

因此我們認知事物時,既要有冷眼,又需要熱心,雖不能任憑感情的親疏遠近去判斷,又不可僅僅是可憐的"數位化生存"。在理智和情感、天平和七弦琴的引導下,我們才能“詩意地棲居”。

安徽省20xx年高考作文篇2

安東尼在他的繪本中說:“我們討厭一朵花時,把她摘下來,喜歡一朵花時,也把她摘下來。”這寥寥數語,竟引人在寧靜遐思中悄然頓悟。

我們是否在不經意間驚擾了那份我們眼中最為珍視的美?

不去打擾的欣賞才是真正出於心底的珍視,不為了嗅一朵花的香而去採擷整朵蓓蕾的芬芳,不為了欣賞蝴蝶美的姿態而去喧擾那一份靜謐與安然,這才是真正欣賞者的姿態:安靜,不出聲,不觸碰,佇足於局外,只願用遠遠的目光愛撫,甚至只是在心底悄然遐想。

張曉風曾在散文中記載過:路過一位友人家,拜訪閒聊之餘卻瞥見一株靜默於房屋一隅的曇花,她默然倔強地抖開一身鐵樹般濃郁厚重的綠色。問起友人才知道這是一株漂洋過海而來的品種,倔強地遵守著出生地的時差,只肯在白天綻放,無論友人用盡何種方法,她始終不肯再綻開那璞玉般潔白通透的花蕾。張曉風在敬重這株倔強花朵的同時卻又深深惋惜她的命運。無論是多少呵護與栽培,多少盛讚她綻放容顏端莊清麗的溢美之詞,都無法滋潤她那離開初生土壤的倔強根系,都無法使她再綻放最原始最本初的美麗。

讓美麗回到她最初的環境中去,去肆意盛開屬於她的光彩,別讓你的欣賞,影響了她的綻放。

閒暇時讀書,最愛川端康成那一句:“凌晨四點,看海棠花未眠。”那是怎樣一種溫柔而虔誠的心態啊。一位老人,借著微熹晨光,披衣而坐,默默於窗扉間凝神細窺睡眠中的花朵,毫不打擾,沒有上前採擷,也未用一卷膠片記錄花朵淺眠的模樣。他願犧牲自己的睡眠時間,來呵護那一方自然的美的盛開,這更是一種尊重,無言,卻浸透在凌晨清淺的天光里,提醒我們,自然界中一花一草,一蟲一鳥,皆是倔強而美好的生靈,懷著尊重與珍視,去欣賞,去“遷就”她們,才能領略到最自然,最美的感動。

蝴蝶在黑暗中的棲息是靜謐的,莫用蠟燭的光去打擾她們。花朵的綻放是自然的、寧靜的,莫用照相機的閃光驚擾她們。我多想告訴每一個腳步匆匆的看花人,輕一點,慢一點,遠遠看著就好,別讓你的影子,擋住了哪一片段預告瓣的陽光。

安徽省20xx年高考作文篇3

古語云:“易有三訓,一訓簡易,二訓變易,三訓不易”,“易與天地準”,之於常識,不也是如此嗎?我們生活在常識中,“春暖花開”、“秋高氣爽”,我們不假思索地運用它們,是為簡易;同一事物不同時刻有不同的表現,變化無窮,是為變易;常識由生活而來,經久適用,是為不易。故莊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識,於生活,我們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於常識之於我們太過習慣了,時常,我們會無所察覺,如同時空之於我們過於靜止與絕對,在愛氏之前,我們被矇騙了千萬年。於是我們在恍然後明白,常識雖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謂的對常識的知之,並非僅僅為熱則卻衣寒則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對自然存在的用心觀察。沒有這用心,何來常識?沒有常識,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禍患。譬如之於人,了解交通擁擠之時間,於約會便不會誤時;又譬如拿破崙不知俄國之地廣與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國堅壁清野而為滑鐵盧之役埋下伏筆。

所以對於常識,要知之。

所謂的對常識的行之,不僅是於知之之後的體證,還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因為知易而行難。行難,故特以行之。常識的知之,是困則眠、疲則休息,是諸葛順勢三分天下,是劉邦知楚強漢弱而強赴鴻門。對常識的行之,是順應自然、順時而動,故可避害趨利,所以才有一覺醒來的精神,才有漢朝天下。

所以對於常識,要行之。

至於對於常識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後更高的要求。正因為常識之常,所以無形中被我們忽略、習慣,然世間萬物莫不在變易中永恆,拘泥而行自己不適合,若死守既得,便永無進步可言。故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詔》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無所不用其極”;因為對常識的思之,愛氏提出了相對論,玻爾提出了量子力學;之於歷史的,不正是由於對意識形態的思之與變革,再知而行之,才有三十年改革開放而至於今日之中華崛起?

“易與天地準”,也正是憑藉常識,憑藉與常識同行,我們維繫了一個曠古的文明,然而無論是生活還是發展,不知常識無語進步,不行常識無以趨利避患,不思常識卻也無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於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而說,對於常識,我們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則有泰然的生活與不斷的前進。

安徽省20xx年高考作文篇4

我想生活在唐朝,因為那裡是詩的世界。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夢回無數次,幻想千百回,我想生活在唐朝。在唐朝,我可以與李太白一道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我可以與他並肩闖天下,學詩學道,任劍闖逍遙。每日,我與他高吟"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豪放詩句。我與他於花間獨酌,於月影下舞劍。我想生活在唐朝,因為那裡是屬於詩的神聖殿堂。太白秀口一吐是半個盛唐。在唐朝,我可以接觸到高吟"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陳子昂,感受他的悲憤;我可以接觸到暢言"閣中帶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的王勃,感受他的才氣;我可以接觸到那"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登科後才人,感到他的得意和輕狂。我想生活在唐朝,生活在詩的世界裡。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生活在唐朝,我可以領略到楊貴妃的驚人美貌,可以感受到唐玄宗的痴情,可以感受到那股纏綿悱惻的哀怨之情。馬嵬坡下的濺血,散發的是一股蒼涼。我想生活在唐朝,因為我想領略唐朝的情,唐朝的氣度,唐朝的盛轉衰。傳說中唐朝恢宏大度,充滿泱泱大國的氣度。我想生活在唐朝,如詩如畫的世界。"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只為妃子笑;"漠漠水田飛白鷺,鶯鶯夏木囀黃鸝",王維眼中的唐朝如此如詩如畫,吸引著我的嚮往。我想生活在唐朝,每日陪伴王維看那雲捲雲舒,花開花落,看那明月在松間上,那清泉在石上流。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我想生活在唐朝,那個用詩來構造的朝代。安史之亂的踐踏,使我感受到了杜甫的悲憤。當他聽聞河南河北收復之時,高吟"青春作伴好還鄉"時,我感受到他的狂歡。我想生活在唐朝,領略一群愛國人士發出的肺腑之音,聆聽大唐王朝的號角聲,領略由盛轉衰的悲壯。沒有人為杜甫送葬,沒有人為他默哀,我想守在他身邊,用他的詩、他的才,來表達那股愛國之情。

安徽省20xx年高考作文篇5

早上,在一陣陣讀書聲中,打破我那濃濃的睡意,不覺趣上心來。

教師中書聲朗朗,我們班早上起來讀的文言文,朗朗上口,非常有韻味。

《與朱元思書》中“水皆縹緲,千丈見底,游一魚細石,直視無礙......”讀著讀著,心中不禁想起那些優美的景色來。

讀著讀著,又不禁想起了范仲淹在岳陽樓上的感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種寬廣的心境在心中浮現出來:《馬說》的憐才之情,我心中早已有之,但那精煉的語言,卻是我所不能的;《小石潭記》中柳宗元那種悲憤,讓我對學習語文有了濃郁的知趣。

讀些其它的書罷,更有生活的趣味。那一本厚厚《余秋雨精品》,把我帶進了大師余秋雨的世界,《文化苦旅》這是大師對世界景點的感慨,那印度的恆河,撒哈拉大沙漠,法國、義大利、阿拉伯國家,仿佛就在眼前似的,一幅幅風土人情的畫面,一件件妙不可言的事件。竟被這位語言大師寫活了似的,精彩極了。

記得最深切的是那本《道士塔》,的確它給我的感受太深刻了:它講的是王道士怎樣使敦煌的文物被賣到國外的,我們不僅為此感到恥辱,而且還埋怨那些清國的官員,嗨!我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真得就沒有一點錢去保護,貪與辱實在太嚴重了,那些高官太辱敗了。我為中國的命運擔心,但同時我也為之一嘆,心中有太多的感慨。

安徽省20xx年高考作文篇6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題記

也許,你只是理所當然地享受著父母的關愛,卻從來就無心注意他們兩鬢日益斑白的髮絲;也許,你只是運用自己過人的智慧,將商場上的對手攻擊得狼狽不堪,甚至傾家蕩產,而此時你會說“這就是競爭”,但你可曾想過,這會招來更多的“虎視眈眈”。

也許,你只是為了自己的一些蠅頭小利而欺詐行騙,到頭來眾叛親離,卻喜滋滋地沉醉於苦心賺得的“戰利品”上。

也許……

也許,在自己心的舞台上,你一直是一個獨舞者。

宇宙由一個微小粒子爆炸開來,從此浩浩蒼穹間出現了一個美麗的地球,人類出現、繁衍,從茹毛飲血的時代漸漸發展而來,形成了社會,擁有了文明。

人“個體”的本性,決定了他不可能心中不裝著自己而只看到別人,他也會有私慾。然而,事物往往都有一個“度”,人總是生活在一個群體之中,如果眼中只有自己,而不給別人留下立錐之地的話,那么,他將永遠生活在“自我”之中,直至孤獨地死去。

古代的帝王集專權於一身,可是他若沒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氣魄,若不把百姓裝在心中,那么很可能就是“覆水之舟”了。而我們現代人更是如此。畢竟,我們沒有一呼百應的權力,我們總是要生活在人群中間,我們總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愛,那么,就別做那個獨舞者,看到自己的同時也看到別人吧。

憑欄回首,我們付出了什麼得到了什麼,贈與了什麼收穫了什麼都無關緊要,只要心中裝著他人,就可以無怨無悔了;倚閭眺望,我們將做些什麼得到些什麼,眼中看到什麼心中藏著什麼都無關緊要,只要看到自己也看到他人,就可以無愧於心了。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舞台,上面的舞蹈者,要看一看舞台有多大;而舞台有多大,就要看你的心有多大!